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新医正骨·冯宇主任

“腰椎间盘突出症”广泛为老百姓所熟知,但是,你真的了解什么叫“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西方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

人类发现腰腿痛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公元前2世纪的《五十二病方》中就开始对颈椎病和腰腿痛有所描述。1929年Dandy[1]报告了第一例当时被误诊为脊柱肿瘤或软骨瘤的腰椎间盘手术,1934年,Mixter和Barr[2]确认间盘组织在形态学上与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有关,根据这一发现,通过更多的相似的手术及病理依据,首次提出了“腰椎间盘突出”这一概念。它包含了病理诊断内容:由于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到坐骨神经根,然后产生了神经的功能障碍或疼痛。


在我国第一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手术治疗是由方先之教授于1946年首先施行, 并发表了有关论文,他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病理为纤维环破裂突出,导致腰神经根受压,也称本病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中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

在中医骨伤历史中,并没有出现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概念。中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手技,如牵引、推拿等治疗方法。公元640年,孙思邈在“老子按摩法”中介绍用抱头旋转法治腰背痛,并介绍牵引屈伸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等。

中医骨伤科认为腰腿痛的病因主要是“筋出槽,骨错缝”,这与西医所阐述的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产生病痛的思想不同,因而导致最终在治疗思路上也完全不同。

实际上,中医理论的“筋出槽,骨错缝”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并不是人们看到了具体的“出槽”或“错缝”,而是根据医疗经验来推断,比如,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手法推拿或晃动,会听到“咔”的响声,而病人症状随之减轻,根据这一推论再进行相应的治疗,疗效结果又能反过来验证确实有“筋出槽,骨错缝”,这一理论记录于《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 脊梁骨、、、、、、先受风寒。后被跌打伤者。瘀聚凝结。若脊筋陇起,骨缝必错。则成佝偻之型。当先揉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徐徐合缝。背膂始自。”。自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医理论的思路:1、它不是清楚的知道“筋出槽,骨错缝”的具体位置;2、它是一种推论;3、它不仅仅是推论,还有一定的医疗实践来验证。中医的手法最终发展成医学,是经过2000多年的反复验证,从临床经验出发,确实通过手法解决了病痛从而形成了这一理论。


新医正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

新医正骨学科的产生背景,是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开端,冯天有教授学习并研究了中国传统民间医学,结合了现代医学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等知识,他发现椎体的错位是存在的,但是这一错位并不像以往的中医所简单笼统的描述的“筋出槽,骨错缝”,而是提出了“椎体位移”学说,其重点是将椎体是否错位如何错位建立了新的诊断标准[3]。

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是脊柱运动的基础。椎间盘是一弹性软垫,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椎间盘髓核、关节突关节及周围韧带紧密相连,在脊柱处于任何体位时,都能相互平衡地保持椎间关节稳定,构成脊柱的内在平衡。脊柱前、后、侧方的肌群可使脊柱在各个体位维持协调和稳定,称之脊柱的外在平衡。脊柱内、外平衡的协调一致是胜任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重要条件。


当构成脊柱的椎体、椎间盘、椎间韧带等组织由于积累性劳损和/或退变(尤以椎间盘多见)可使脊柱的稳定性变差。若受到外力损伤,或突然的扭转力,便可引起单个(或多个)椎体的轻度位移。椎体位移后,改变了关节突关节、椎间韧带及椎间盘的张力等,破坏了脊椎间的内在平衡,也引起了外平衡(肌肉支架)的相应改变。机体为了减轻和/或消除神经或血管的受压,短期内可以出现肌肉强直僵硬、脊柱曲线改变等代偿措施,长期可出现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间盘突出等代偿变化,当这些代偿措施有效时,可以不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但当失代偿后,对周围组织就会出现刺激或压迫,出现相应的症状,这就是冯天有教授提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3]。

中医、西医及新医正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概念的区别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通过长期大量的实践过程验证了:通过纠正“筋出槽、骨错缝”,则相应神经症状减轻或消失,但是具体到这两者之间确切的联系是不清楚的;西医强调其病理基础是突出的髓核,由于其压迫神经根而导致临床症状;而新医正骨结合了中西医理论,延用了“腰椎间盘突出”这一概念,但认为其真正的病理基础是“椎体位移”,椎体位移后的一系列力学改变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产生症状。作为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腰椎间盘突出只是产生神经症状等系列反应的一个中间过程,而并不是像西医所认为的是产生症状的“病因”。

那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到底什么是导致椎间盘突出的真正原因呢?是不是只要存在椎间盘突出,就会一定有腰腿痛等神经症状产生呢?其实,新医正骨学说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中也给出了明确的解释,我们将在下一节“代偿和失代偿”中具体解释。

[1]Dandy WE. Loose cartilage fromintervertebral disk simulating tumor of the spinal cord. Arch Surg, 1929,19:660-672.

[2]Mixter WJ, Barr JS. Rupture ofthe intervertebral disc with involvement of the spinal canal. N Engl J Med, 1934,211:210-215.

[3]参照冯天有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

本文转自:新医正骨 冯宇老师 (感谢冯宇老师及其团队支持)

冯宇主任医师,毕业于医疗系,并获得解放军301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师承制医学博士学位,师承国医名师冯天有教授。很好传承了冯氏新医正骨疗法的学术思想和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机制做过较深入的临床研究。对于疑难腰椎间盘突出症,重症颈椎病,颈、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疑难重症都取得良好疗效,使大量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免除手术痛苦,获得患者肯定和好评。2011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郭春园式的好医生”,发表SCI、统计源期刊论著20余篇,在《颈腰痛杂志》任编委。

冯宇老师出诊时间:每周二到周五(北京空军总医院门诊四楼正骨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医正骨】正确解析“腰椎管狭窄”与“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怎么引起的?
中药骨刺消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7例临床效果观察
欧美日本国家[腰椎间盘突出]最安全有效的调理方法
中医不外传秘方:葛根 桃仁,专治颈椎腰椎疼痛,早用早健康!
【交流】《高手过招》系列之二十二:腰椎间盘突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