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间烟火起,万家灯火亮:发展“小店经济”,万不可“穷折腾”

周健/文

题记:小店能养家,小店能安心。人间烟火起,万家灯火亮。

关于前一阶段市场瞩目的“小店经济”,总的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于,有一些看似助力的举措,渐渐呈现“穷折腾”的嫌疑。

眼下就有两份政府部门下的文,都与个体经济、万众创业有关:一份是省商务厅牵头下发的,鼓励小店经济发展,说是有优惠政策,减税、免税加补贴,鼓励小店开得越多越好;另一份是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的征询意见稿,主旨是限制某些食品小作坊的发展,哪家小店要是生产60多类被禁食品中的某一类,就会被查被关门。

小店经济,牵涉最基层、最广泛、最切实的民生。去年6月,总理去烟台,说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这句话当时就让多少人落泪。到了7月,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迅速行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要求落实好扶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金融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共同促进“小店经济”健康繁荣发展,让老百姓找到更多、更简便的生活出路和就业门路。

等了一年,我们这个省“率先响应”,依葫芦画瓢下发了《推进小店经济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提出要“扩大市场主体规模”“培育小店经济示范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小店经济的健康繁荣发展。

其中最吸引人的举措有,“对大中专学生、就业困难人员、贫困家庭劳动力、返乡农民工首次创业者,已经经营1年以上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开业补贴”;“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放宽经营场所外摆限制,探索政企联合发放消费券”,如此等等,举措多多,让人想着无论怎么样,都要适度缓解基层老百姓今年所遇到的那些“难”了。

这大概是人间最无奈的感慨:雨灾、疫情接踵而至,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正常经济生活被迫中断与阻滞,这让多少居民的就业、收入、子女教育受到影响,又让多少城乡业主的小本经营受到冲击,大街上曾长期空空荡荡,人们的心里也长期空空荡荡。这种情况下,河南鼓励发展“小店经济”,让更多基层百姓有活干,实为一种“保就业”的非常举措。

无独有偶,此前的8月份,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五部门联合针对农村印发文件,提出在广大农村推动跨省就业,鼓励返乡创业,“重点是加大对农村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的就业帮扶力度”,其主旨,也在于“战疫情、保就业”——这前后两份文件,紧锣密鼓,一个主要针对乡村,一个主要针对城市,关键词都是“就业”和“创业”,其背后的深意,已经不言自明。

过去多少年,包括现在,我们的不少政策举措都指向大项目、大产业、大地区、大企业,动辄甩出数十亿、数百亿,举全县之力、举全市之力大干快上,但像现在这样有条有款直接惠及广大基层千百万创业者和商户的,还不多见。

所以,当“小店经济”“地摊经济”呼啸而来,我们许多人的内心还是比较振奋并翘首以盼的。不过,理智告诉我们,那些所谓的扶持、鼓励、优惠政策真的要落到实处,实在是很难很难。

为什么?深层次的问题我们难以明说。打个比方,我们常问为什么中小企业“贷款难”,这两个问题类似,两者所隐含的体制、效率、优先选择等问题,实质都一样。

事实也印证了这种判断。最近我问几个地方商务口的朋友,他们极为一致地告诉我,对小店,除了采取发放消费券刺激一下消费外,实质性的各种奖补根本没钱,甚至也难以协调税费减免,文件下发了也就是下发了,只等最后写一下《总结》,上交即告交差。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普遍性的一种心态和做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地方“小店经济”的落实,的确如雨落浮尘,难听声响,很少见到实打实的行动和反馈。相比而言,抓大企业、大项目,帮龙头、助万企,却山呼海啸、如火如荼。

那些大树羽翼下的小草们,平时吹向它们的,除了风,还是风。

其实,就“小草经济”本身的演进逻辑而言,我们倒真的不希望有过多的外力来干涉它们、影响它们,因为有时候这些外力看着像阳光雨露,实际上却是镰刀或除草剂。自古上层经济运转和基层民生维持就存在两股推力、两种逻辑。小草们铺于大地,它们最好的生命状态是野蛮生长、自由成长,你越管得多、越“拔苗助长”,它就越长不好,越荒芜。

就拿我所生活的这座省会城市的“小店经济”来说,真正影响那些街面店铺日常生意的,除了水涨船高的房租和各种检查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多年不停的拆迁、挖沟、修路、架桥、换栏杆、挖地铁、改门头、建围挡。因为“建设”无穷无尽,导致路旁众多小店的人流时有时无,人气时聚时散,积累难有、恒业难续,一些店铺的换手率几乎和美女们的换衣率一样快(类似的,还有我们的各类批发市场)。

所以,我曾对朋友说,对于涉及千家万户的小店经营来说,给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或者相对恒定的街道环境、城市环境,就已经够了,比给别的什么都强,整天把房前屋后、街里巷外弄得尘土飞扬,小老百姓的生意和心情怎不遭受折腾?

我们去看国内的一些不折腾或少折腾的城市,大街小巷往往分布着许多气定神闲的老店铺、老品牌,里面待的业主安居乐业,外面来的顾客心旷神怡,多少年中一直葆有一种和谐、亲切、沉静的气氛,这样的小店经营,会大起大落吗?会一片萧条吗?

当然,花园里的花草,怎么离得开园艺师的定期修剪?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摈弃脏乱差、规范经营秩序,也是必需的。就像现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向社会公开征求食品小作坊生产品种目录意见建议,拟禁止食品小作坊生产60多类食品,其目的也是为了杜绝假冒伪劣进入市场,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但殊不知,在此保民生、促就业的非常时期,越是规定得过细过密的文件,越是会扼杀那些作坊经济、店铺经济的生命力,因为“打击面”过宽,而殃及基层民生秩序和民间创新业态发育。

——不是说不让禁,而是说禁的时机和禁的品类,还有待商榷。

味精、盐、方便面、冷冻饮品、巧克力等工艺复杂的食品,由条件简陋的小作坊生产,本来就要禁,但是,像传统的膨化食品、蜜饯、腐竹、豆制品等以及近些年出现的精酿啤酒、果蔬饮料、茶饮料等,如果都禁,那么将会导致多少业态消失,多少店铺倒闭,多少店主失业?如果都以规模化为经营标准,杜绝作坊式生产,那么今后又会不会将各种卤肉店、面条店、馒头店、烘培店等也列在被禁的名单上?

这里面,究竟有多少老手艺、老配方甚至非遗式的传承,会受到株连?

现实生活中,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我们在街头看到的小店,餐饮类、食品类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从业者更是难以以斗量计。一个不应被忽视的事实是,河南省食品工业的年营收规模为1.2万亿,其中一半多由规模型企业创造,剩下的近一半则由近7000家中小食品企业和1万余家食品作坊贡献。对这些食品作坊和中小企业,我们一般都看不上眼,但是,它们却是河南食品半壁江山的支撑,有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人就业,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多年前写的《像小草一样生长》,被一家凉皮连锁店挂在墙上。

所以,涉及基层民生,再小的政策安排和市场调整,也是大事,必须慎重起见,甚至要求全责备(还好,这只是一份公开征询意见稿,还不具备政策效应)。经历疫情和水灾,不少地方的经济生态遭受破坏,许多打工者回了老家,不少创业者转战外地,此时,提供良好营商环境,杜绝无休无止的拆迁改造,并对店铺经济、地摊经济放水养鱼,将会有助于民力、民心的逐步恢复,促进经济繁荣。

无为而治,对小店意味着最好的发展。但如果一定要“有为”,那么就不能热一阵冷一阵,或者仅束之高阁停留纸面,要按照规律引导小店经济健康发展(比如规划特色商业街区,推动电商与店面经营的有效结合,培育街区网红,等等)。老百姓太不容易了,我们要让他们以自身普通、诚实、辛勤的守护,活得有尊严、有安稳感,尽快步入生活的正规。

小店能养家,小店能安心。人间烟火起,万家灯火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不食人间烟火
《地摊经济,人间烟火》
泰国曼谷的街头小店 充满人间烟火味道 好熟悉的一幕
“小店经济”,会成“经济抗疫”的利器吗?
在618的人间烟火里,京东赢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