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文学大师郁达夫的跌宕人生




郁达夫是中国民国文坛上一个响亮的名字。

郁达夫的人生是最具波澜的人生。

民国初年多牛人,他们或率真而为,或才华横溢,或叛逆无羁,或行侠仗义……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

郁达夫,这个在中国现代文坛赫赫有名的名字。

他的人生是丰满的。对于人生的三大要素:艺术才情,浪漫爱情,爱国情怀。这三大要素,爱国文人郁达夫一样不缺。




郁达夫:前半生生活放荡不羁,后半生爱国忠贞不渝。他用艺术和生命谱写了自己的波澜人生,谱写了一曲才华人生的英雄梦。

这位民国牛人,其人生经历是丰富多彩的:

他是位天才作家,25岁时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但是个人生活却放荡不羁,前半生与许多女人纠缠不清;而当日寇入侵之际,国难当头之时,他却一改此前的颓废和荒唐,热情投身抗战,最终为国家献出宝贵生命——他就是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作家郁达夫。

郁达夫是浙江富阳人,

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郁达夫父亲是读书人,郁达夫还不到3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了,他与两兄一姐全赖母亲陆氏替人助工挣钱抚养。

父亲去世后,一家人的生活虽然陷入了窘迫的境地。母亲将女儿送人,靠在大街上摆货摊供养三个儿子。虽然生活艰难,但是,母亲仍全力供养他们兄弟几人读书识字。郁达夫7岁时,就被母亲送入私塾读书,12岁时转学到富阳县立高等小学。

郁达夫天资聪颖,

“九岁题诗四座惊”,

幼年就显露的诗才让书塾先生大为赞叹;

上了小学,郁达夫成绩优异,

能够连连跳级,

这或多或少给了艰难的母亲一丝安慰。

因为家庭贫困,郁达夫身体营养跟不上,从来都是班里最瘦小的那个,总被同学欺负。但养成了他从不肯服输的性格。仅管上天给了他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他却偏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开创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1910年,郁达夫与徐志摩等人一同考入杭州府中学堂,后又到嘉兴府中学和美国教会学堂等校学习。在此期间,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少年时代就显示了他独有的写作天赋。

1912年,16岁的郁达夫考入浙江大学预科,却因参与学潮被校方开除。在国内无法立足的郁达夫,第二年随长兄郁华赴日本留学。

到日本后,他先后就读于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及东京帝国大学。留学期间,郁达夫阅读了大量外国小说,并开始尝试小说创作,展示了他的写作天赋。

沉沦让他写出《沉沦》

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期间,不少纨绔子弟在日本过着醉生梦死的堕落生活,让他陷入了愤怒、无奈与孤独。为了寻找灵魂的平衡,他选择了沉沦。




郁达夫不断地去找日本的失足女,经常与旅馆女招待发生关系,才能让他骚动的内心暂时安静。郁达夫在寻花问柳这件事上,非常上瘾,也让他非常纠结。但是,愈是纠结,愈是不能自拔。



在他的成名作《沉沦》中,描写的就是一个“灵与肉”激烈碰撞的故事,作品里全是自己的影子。

郁达夫在名古屋上学时,他暗恋爱上房东的女儿后藤隆子,虽然内心呯然心动,但他从没敢告白过,

只是暗地里写下:

“我意怜君君不识,满襟红泪奈卿何?"的诗句;

只是在《沉沦》里写下了偷窥房东女儿洗澡,来满足自己对于隆子身体的渴望;

只是后来把他的长子取名为“龙儿”,以纪念这段没有开始、更没有结果的感情。满足了自己的暗恋情结。



所有这一切情窦初开的情色想法,

都被他写进了小说《沉沦》中。

他说他写的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的自我暴露式的大胆写法。

《沉沦》出版,轰动国内文坛。一下子助力他成为了文坛的名人。

在民国初年的文坛上,郁达夫是一个"率真"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多有他本人的生活,都有他自己的身影,源于生活的作品血肉特别丰满。他的《沉沦》,一反道学家虚伪的说教,大胆披露自己人生中的各种不堪与沉思。



文学与恋爱的交织

文学与恋爱,在郁达夫是互为表里的。

恋爱的激情,本来就已融化在他的血液之中,观其一生,无时不在飞扬着由恋爱所激发的才情,然后表现到文学的创作之上,写就了一章章不朽的名篇。同样,他的恋爱经历也如同他的文学名篇一样,焕发着迷人的光彩。无论怅惘也罢,迷离也罢,悲歌也罢,总之都成了传世的名作。




从日本回国后,他先是在安庆的法政专门学校教书,教学之余,也没少光顾那些灯红酒绿之地。只是,此时的郁达夫,对于女人却又有着有别于他人的另类审美独特的需求。

对于红尘中的女子,

他有三点自己的要求:

年龄大一点的;

相貌丑一点的;

从来没人爱过的。

这样的不堪条件,在青楼歌馆中,却是一种稀缺型资源。没想到,老鸨子还真给力,居然给郁达夫给找到了一位符合条件的丑姑娘——艺名取得不错,叫"海棠"。

当时,海棠已经有二十七八岁了,模样特征非常明显,“天生一副朱洪武的异相,鼻孔朝天,嘴可容拳,下巴颀长,而上额不容三指”。就是这样一位特殊女性,郁达夫竟然对她一见倾心,两人情真意切地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

不得不说,荒唐的生活成就了他文学创作的源泉。他的《茫茫夜》、《秋柳》等作品,就是他另类生活的真实写照,都可归于"限制级"的爆款作品。而郁达夫这种作品,有很旺的需求。



他的一篇字数只有两万多字的小说《弱女子》,竟然卖了一千块大洋,千字平均五十块大洋,高于行价七倍。正是靠着这笔稿费,他在杭州置地,潇洒地为自己和心中的女神王映霞搭建了新的爱巢。

文学佳人美酒是郁达夫一生的追求。

文字女人与酒,是郁达夫一生都戒不掉的毒。

特别是对女人,郁达夫情有独钟,郁达夫结过三次婚。三位夫人分别是:孙荃、王映霞、何丽有。此外,在新加坡时,还有一位同居情人李筱英。

郁达夫跟著名交际花王映霞的情感纠葛是轰动文坛的,是当时的一大新闻。




一个是浪荡不羁的风流才子,一个是风情万种的交际花,才子遇佳人,注定了要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郁达夫虽然已有一位非常贤淑的妻子,两人的感情也一度非常融洽,然而,贤淑抵不过风情万种,当风情万种的王映霞出现后,郁达夫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心了,狠下心来逼着贤淑妻子离了婚,开始疯狂地追求王映霞。

郁达夫的第一位夫人叫孙荃。

然而,他的第一次婚姻,

却是毫无浪漫气的旧式包办婚姻。母亲给他找的小脚媳妇孙荃,知书达理、有点文化,在乡下还算小有名气的才女。郁达夫奉母命和她订婚后,曾意味深长地写信给兄长说:

“其貌不扬,谈吐风流,也有可取之处。”



郁达夫与原配夫人孙荃机械地完成了婚礼,

却从来没有多么珍视这段婚姻。对于这个他不爱的妻子,他采取逃避的方法,常常外出嫖娼买春、自甘沉沦。新婚夜孙荃送他的一枚钻戒,转头就被他拿到日本卖了,为的是给一名风尘女子赎身;和孙荃结婚后的数年,郁达夫去哪里工作,就嫖到哪里,和不少妓女恩恩爱爱、卿卿我我。

正当他以为自己,就要这样荒唐地过完这辈子的时候,命里注定那个会和她纠葛大半生的女子出现了,她的名字叫王映霞。



天生情种郁达夫

他写过两句诗:“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就是他复杂性格的写照。

天生情种郁达夫,曾在小说里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渴望:"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颗安慰我、体谅我的心。"

1927年,在朋友孙百刚的家中,郁达夫第一次见到了年轻漂亮的王映霞,一颗心就被深深地打劫了,被王映霞的美貌所俘虏。

王映霞,那一年20岁,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秋波动人,皮肤白得像荸荠,还有高挺的希腊式鼻梁,人称"杭州第一美人”。



初见王映霞的郁达夫第一时间就凤求凰,在朋友家大献殷勤,还反客为主,非要拉着大家一起去外面餐馆吃饭,由他来掏腰包。那天他兴致很高,还用日语激情四射的对孙百刚说:"百刚君,我近来寂寞得跟在沙漠里一样,只希望能出现一片绿洲,现在绿洲出现了”

自此以后,已达而立之年的郁达夫,变成热情如火的青葱少年郁达夫,把王映霞拜为女神,为她神魂颠倒、为她辗转反侧,动不动就跑去找她,还给她写一大堆表达心意的情书。结果他的大胆热烈,激情四射,狂轰滥炸吓到了王映霞,王映霞为此不告而别,离开上海。

郁达夫得知后伤心不已,神不守舍,在深夜的街头掉着眼泪四处游荡,还在日记里埋怨自己:“只能怪我自家不好,不该待女人太神圣,太高尚。”

可埋怨过后,他照样不屈不挠,继续对王映霞采取穷追猛缠的战术。终于,原本“流水无意”的王映霞,逐渐被郁达夫的真情所感动,接受了郁达夫的爱。

但郁达夫已有妻室,两人恋情升温,遭到社会舆论的非议和责难,也遭到郁达夫母亲和长兄的反对。

但郁达夫这种至情至性、性情中人,一个以爱情为己任,视爱情如生命的情种,怎么可能妥协?

他写信给王映霞,鼓励她,也鼓励自己:

"我们只教有坚强的爱,就是举世都在非笑,也可以不去顾忌。我们应该生在爱的中间,死在爱的心里,此外什么都可以不去顾到。”



郁达夫就这样死心塌地地爱上了王映霞。

以至于他给王映霞写信说:“为了你,我情愿把家庭、名誉、地位,甚而生命,也可以丢弃,我的爱,总算是切而且挚了。”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知趣的孙荃选择了退出。暴风骤雨般的爱情展现了郁达夫是一个地道的情种。

抱得美人归的郁达夫,结婚后,两人度过了一段甜蜜的生活,王映霞还在自传里记录了每天吃饭花多少大洋,并得意地说比鲁迅家里吃的好。

两人还生了三个孩子,老大叫郁飞,出自民族英雄岳飞;老二叫郁云,出自岳飞的儿子岳云;王映霞怀上第三个孩子时,郁达夫说如果是女孩就叫郁银瓶,因为岳飞的女儿叫银瓶,王映霞说如果是男孩就叫郁亮,郁达夫问为什么,王映霞说,已经有张飞和赵云两员猛将了,自然得再要个诸葛亮,才能文武双全,战无不胜,郁达夫拍手叫好。



但是郁达夫还是要回到日本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在码头与王映霞分离的时候,双双都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郁达夫在日本天天思念着家里的娇妻,恨不能马上飞回她的身边,而在家里的王映霞也度日如年,仿佛牛郎和织女……

戴绿帽子的郁达夫

然而相爱容易相守难,郁达夫和王映霞这一对被柳亚子赞为“富春江上神仙伴侣”的才子佳人,开始爆发了各种摩擦。不断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

爱情如火,燃烧得越猛烈,熄灭得也越迅速。果然,婚后不久,两人都露出了自己的不相容的"本性"。

王映霞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女人。

突然失去了爱情的滋润,王映霞很不习惯,她觉得自己的心也跟着飞走了。然而王映霞又是一个善于交际的女人,她借着郁达夫的名气,成了杭州社交圈的名人,很快就与浙江教育厅长许少棣闹出绯闻,搞得老蒋出面才将丑事摆平;更令人“恐怖”的是,她还和军统戴局长纠缠不清……



戴笠的出现,给了干枯的王映霞带来了新的滋润,又得到了昔日在郁达夫那里感受到的浓烈爱意。

在戴笠数封求爱信的攻击下,王映霞开始摇摆不定了,最终沦䧟。最后,王映霞把自己和郁达夫生的孩子交给了母亲照顾,自己夜夜和戴笠在一起夜夜笙歌,一意厮混。

据汪静之回忆,郁达夫当时在前线劳军时,

王映霞曾跑来找他冒充她丈夫,陪她去医院打胎。

汪静之分析来分析去,觉得这孩子只有可能是戴笠的。汪静之本来打算告诉郁达夫,“但又怕达夫一气之下,声张出去。戴笠是国民党的特务头子,人称为杀人魔王。如果达夫声张出去,戴笠决不饶他的命。太危险了!”

郁达夫没有正式和前妻孙荃离婚,而且还经常拿钱给孙荃用,这一点一直让王映霞气不过,觉得他没有信守承诺;郁达夫文人脾气、生活散漫,喜欢喝酒,一喝要喝得烂醉如泥,吵了架他还要离家出走,几天不回家,也让王映霞觉得郁达夫没责任心。

王映霞找来家人,逼郁达夫把很多著作的版权赠给她,郁达夫也因此心如死灰,爱情理想幻灭,觉得王映霞终究也是个俗气的女人,把金钱、物质看得比感情重要。两人婚姻中的裂痕,就此埋下。



后来,郁达夫外出工作。而王映霞独守家中,和许多达官贵人交往频繁密切,成了万众瞩目的社交界明星。久而久之,就传出了种种绯闻,特别是王映霞和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的绯闻传得沸沸扬扬,说得有鼻子有眼。

有一天,郁达夫外返归家,发现王映霞不在家,已离家多时,还在家中找到了王映霞给许绍棣的书信,

觉得坐实了王映霞出轨的传闻,一怒之下在报纸上登出“寻妻启事",闹得他家里这点破事,全世界都知道了。

郁达夫虽然自己也寻花问柳,但对妻子的红杏出墙却极为愤怒,终于有一次,两人大吵了一顿,王映霞愤而出走。

郁达夫可能未必不清楚王映霞和戴笠之间的奸情,

只不过畏于戴笠的权势,未必敢明说。后来,恐怕有远走避祸的考虑。他带着王映霞去了南洋。

到了南洋,他还是不知悔改,竟然把详曝王映霞红杏出墙事迹的《毁家诗纪》发表出来,让王映霞大感恼火,闹到双方互相在报纸上攻击揭丑,一个骂对方是“淫妇”、一个骂对方是“疯子”,最后这一段人人称羡的美好姻缘,不欢而散、以潦草离婚收场。原本美好的婚姻,最终走到这一步,郁达夫自己难辞其咎。

老年的王映霞


左一为王映霞


这样的处理方式,连他的至交好友郭沫若也看不下去了,说:“我们设身处地替王映霞作想,那实在是令人难堪的事。家丑外扬,自我暴露,在达夫仿佛是成为一种病态了。"

惟大英雄能本色

在酒与女人中间流连过后,郁达夫的一颗赤子之心并没泯灭。千古文人都有一个英雄梦,郁达夫自然也不例外。他是一位有着爱国情怀的人。在国破山河在的抗战时期,他以一介书生的柔弱双肩,毅然撑起一个英雄梦。不辞辛劳,常常冒着敌人的炮火,深入到前线去考察,写下400多篇宣传抗日的文章,热情讴歌了中国军民坚决抗战的英雄气概。

他在光禄坊寓所为文学青年程力夫的题词中写道:“我们这一代,应该为抗战而牺牲。”

期间,郁达夫的母亲因躲避日军,在夹墙里被活活饿死;大哥郁华是上海的大律师,也被汉奸枪杀。由于他在福州事务缠身,赶不回去,只好自设灵堂,并亲书:“无母何依,此仇必报。”

新加坡陷落后,有人劝他回国,他回复说:“我肩负抗战工作,不到最后关头不走!”他坚决不回国,最后和一干同僚,乘坐难民船,逃难到了印尼苏门答腊。在苏门答腊的巴雅镇,郁达夫开始蓄起胡子,化名赵廉,还学习印尼语,准备长期隐蔽起来,继续与日本人周旋。

为了掩护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在当地娶了一位华侨姑娘,因为长相平平,他给她取名“何有丽”,意思是“何丽之有”。此外,他还在当地开了一家“赵豫记”酒厂,生产两种酒,一种叫“双清”,一种叫“初恋”。

一次坐公交车时,郁达夫不小心暴露了自己会讲日语,于是,当地的日本宪兵队强迫他做了翻译。在与日本人“共事”期间,郁达夫常陪日本宪兵喝喝小酒、逛逛青楼,关系搞得很“融洽”。因为得到日本人的信任,关键时刻,郁达夫保护了许多爱国人士,包括陈嘉庚、胡愈之等。

1945年8月29日晚八点,郁达夫正在家中与客人闲聊,一个说印尼话的土著青年来找他。郁达夫穿着睡衣和木屐就随那人出去了,从此再无踪迹。人们后来才得知,郁达夫当晚就被日军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

郁达夫在民国文坛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郁达夫的散文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热情坦白,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特色。



是真名士自风流

梁实秋曾写道:

“我有一次暑中送母亲回杭州,路过上海,到了哈同路民厚南里,见到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几位,我惊讶的不是他们生活的清苦,而是他们生活的颓废,尤以郁为最。他们引我从四马路的一端,吃大碗的黄酒,一直吃到另一端,在大世界追野鸡,在堂子里打茶围,这一切对于一个清华学生来说还是够恐怖的。”

郁达夫、郭沫若、王独清、成仿吾合影

中间端坐者为郁达夫


郁达夫曾经和郭沫若一起创办《创造》杂志,但销量不是很好,两人很伤心,就结伴去酒店喝酒,边喝边骂,别的顾客都受不了了,老板就过来劝他们俩。郁达夫不但不听,还把老板和顾客们都当成了听众,现场发表起演讲。老板实在受不了了,就免了他们的单,还额外送了他们一瓶酒,让他们赶紧离开。

两人走在大街上,看着时不时呼啸而过的汽车,又开始大骂。郁达夫借着酒劲儿,还冲到马路中间,用手指着汽车大骂:“你们这些资本家没一个好东西,我要枪毙你们!”

可见郁达夫感情之激烈。



还有一次,郁达夫请朋友吃饭,吃完后,小二过来结账,郁达夫脱下鞋,从鞋底抽出几张钞票,递给小二,小二愣了半天,才捏着鼻子接了过去。

朋友们很奇怪,就问他:“你身上也有口袋,干吗要把钱藏在鞋里?”

郁达夫说:“它们以前一直压迫我,我现在也要压迫它们!”说完哈哈大笑,一副扬眉吐气的样子。

郁达夫嗜酒如命,有一次还差点因为喝酒闯出大祸。

有一次,朋友在上海请客,郁达夫也是座上宾。在座的人都知道他是大作家,为了表达敬仰之情,就不停地向他敬酒。而郁达夫也是豪爽之人,来者不拒,杯杯不落空,最后喝得酩酊大醉。

朋友见他喝醉了,就要找车送他回去,可他死活不让人送,非要自己走回去。朋友拗不过他,还要招呼别的客人,就让他一个人走了。

郁达夫走在大街上,深一脚浅一脚,东倒西歪,还边走边唱,边唱边骂,结果把查夜的巡警给招来了。巡警一看,这个醉鬼大半夜的不回家,还大呼小叫,肯定是个不安定分子,就二话不说,把他带回了巡捕房。

第二天,郁达夫醒过来,一看自己怎么在巡捕房里?突然一下子吓醒了,因为他是左翼联盟的重要分子,属于国民党黑名单上的人,只要被抓到了证据,枪毙都是有可能的,郁达夫冷汗一下子下来了。

过了一会儿,巡捕过来叫他去录口供,郁达夫心惊胆战地到了审讯室。万幸的是,巡捕其实只是把他当作普通的醉鬼,狠狠地训了他一顿,郁达夫侥幸逃过一劫,自然不敢再逞强,连忙点头认错,保证下次再也不敢了。

郁达夫性情豪爽,热衷于请客吃饭,当时还出现了一个成语——“达夫赏饭”,在文人圈里流传极广。鲁迅也经常是座上客,那首著名的《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就是在郁达夫的饭局上产生的。

鲁迅先生和郁达夫先生的画像


鲁迅曾以世道艰难而著诗劝郁达夫不要移居杭州。

鲁迅先生亲笔手书的著名七律《阻郁达夫移家杭州》:“何以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郁达夫的眷恋。



可他"儿时曾作杭州梦,初到杭州似梦中",

终于在1936年-1938年,郁达夫实践了"把家安在杭州"的那个梦。杭州这座屋,由他出手亲自设计,倾注了他整个的心血,倾注了他满腔的爱情。

郁达夫的好友、艺术大师刘海粟深情的说:

达夫感情饱满细腻,观察深切,才思敏捷,古典文学、西洋文学根基都雄厚。从气质上来讲,他是个杰出的抒情诗人,散文和小说不过是诗歌的扩散。他的一生是一首风云变幻而又荡气回肠的长诗。

这样的诗人,近代诗史上是屈指可数的。在新文艺作家的队伍中,鲁迅、田汉而外,抗衡者寥寥。

和郁达夫一起创办创造社的郭沫若说:

郁达夫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



当年的北漂文学青年沈从文走投无路的时候,给郁达夫写了一封信,乞求帮助。郁达夫特别请这位素不相识的沈从文吃了顿饭,还给他留了五块钱。回家后,想着沈的处境,郁达夫给沈写了一封掏心窝的信,句句都是让男女流泪的大实话。对于今天的北漂青年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国作家沈从文为此说:

"郁达夫的名字,成为一切年青人最熟悉的名字了。因为人人皆可以从他作品中,发现自己的模样”。

郁达夫的大儿子郁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的父亲是一位有明显优点,也有明显缺点的人,他爱国家,对朋友也很热心,但做人处世过于冲动,以至家庭与生活都搞得很不愉快。他不是什么圣人,只是一名文人,不要刻意美化他,也不要把他丑化。”

郁达夫的性格是典型的浪荡才子型,孤独、敏感、颓废,愤世嫉俗又放荡不羁,在民国文坛,性格偏激、激烈的人有不少,但大多能自我控制,不至于毁掉事业和生命,唯独郁达夫,好像生来就是为了毁灭的,毁灭别人,也毁灭自己。

郁达夫可贵之处还在于,他是一个真实的人,是一个简单的人,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是一个活出了自己本色的人。他不为浮名所累,他始终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活自己想活的人生需要的时候,即使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对他来说,生命就是用来折腾的,就是用来燃烧的。

郁达夫就是一个灿烂夺目的人。



是他,留下了《沉沦》这部中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

是他,在小说和散文中,不加掩饰地大胆自我暴露,作品中永远透着孤独感伤、沉沦颓废的基调;

是他,因为在小说里写青年人的性苦闷,无视社会道德和封建礼教,为旧时代的道德家所不容,而被大肆批判;

是他,虽然以白话小说而出名,却被认为是现代作家中旧体诗写得最好的一个。

他穷过、苦过、迷茫过、激愤过,

他仇洋仇富痛恨社会体制,

他经历了生活的跌岩起伏,种种磨难,

他是民国乱世的穷屌丝、大才子、老愤青,

他最后凭着文学上的造诣、和勇敢的爱国行动,

让自己逆袭成功,

成为一代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师、

成为令人敬慕的烈士英雄。



夏衍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胡愈之的评价则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

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



惟大英雄能本色,

是真名士自风流。

郁达夫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郁达夫小传(上):郁王婚变,横死异乡
他是民国著名作家郁达夫,老婆与朋友出轨后,他却敢怒不敢言
在《东南日报》寻找郁达夫
友人惊爆 王映霞的一个秘密
民国文人篇:08郁达夫(下)郎情妾意终成空 失踪于苏门答腊丛林
王映霞:关于郁达夫,我用一生淌平心头的爱与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