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地万物,唯心而现。无论是所谓的主观事相
             天地万物,唯心而现。无论是所谓的主观事相,还是所谓的客观事相,一切事相,统称为物。心是一切万物的根本。一切万物,皆从心生。一切万物,灭归于心。心之发用,用之事父,则事父便是心中的一物。心之发用,用之事君,则事君便是心中的一物,乃至心之发用,用之见天,则天相便是心中的一物。用之察地,则地相便是心中的一物。用之见色闻声,起心动念,则见色闻声,起心动念,便各是心中的一物。此心“为物不贰,生物不测”。这个“为物不贰,生物不测”的独尊之心,便是这天理,便是这良知,亦名见天见地的“一点灵明”。 格尽人欲,回归良知,此是圣贤文化的宗旨。事事物物,皆心所现,然而,现相之人,不识心体,立于小我而发,立于人欲而现,所发所现之物,便夹杂了无量的人欲。这无量的人欲,正是应当格去的。格尽人欲,回归良知,还原良知的本然光辉,便是至于至善,便是天下太平。 佛家也说格物,只是用语不同。譬如,佛家有言,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这便是说格物的功夫。佛家的种种说法,总是运用宗教象征性的说法,说这个世界,充满人欲,痛苦不堪,而另一个世界,无有人欲,快乐无比。这种说法,无非是让人放下人欲,生出个“自净其意”的大愿,实行“自净其意”的功夫,实行“格去人欲”的功夫。这“自净其意”,便是“格去人欲”。 阳明心学与禅宗心法,名异而实同。禅宗不假宗教,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阳明心学,也就是直指良知(明德,天理),见良知而成圣。佛家的用语,与儒家的用语,语异而实同。从最终的这个意义上来说,佛家与儒家,并不是两家,而是万法归宗这个意义上的一家。后人不识真义,妄立儒佛,立足在儒家的名相上,将佛家视为异类。或立足在佛家的名相上,将儒家视为异类。这种住相取舍的心行,正是应当灭去的人欲,正是应当格去的心物,也是应当净化的污染。 格物是从下手处而说,穷理是从宗旨上立言。所以说,格物是穷理的功夫,穷理是格物的宗旨。格物与穷理,虽说是二事,其实,却是心上的二相,究竟而判,还归于心,不可看作两截。心物格得尽,人欲格得净,则天理自然现前,阳明先生云:“去得人欲,便识天理。” 明明德,致良知,知天命,知天理,名有差别,实无二致。阳明的“天理”“良知”,就是《大学》的“明德”,就是《论语》的“天命”。所以说,阳明的“知天理”“致良知”,就是《大学》的“明明德”,就是《论语》的“知天命”。或言明明德,或言致良知,就是证得自己的灵明之心,就是证得自己的妙明真心。 世人颠倒,昧却良知,动心向外,试图以对象化的方式,找到一个明德,找到一个天理。若是这样“明明德”,则永远也不能见得自家的明德。若是这样“知天理”,则永远也不能知得自家的天理。若是这样“致良知”,则永远也不能致得自家的良知。——苏树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理唯心 穷理唯一
《传习录》概要
王阳明的思想体系
泉翁大全集(上)19
王学认识方法的核心思想:“致良知”
王阳明的心外无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