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西考古学起源演变对比小议——读《考古学思想史》
2014文博 许欣 14210624
中国古代有金石学的传统,但并没有发展演变为独立的现代考古学科。唐宋金石学开始诞生,以欧阳修《集古录》为代表,欧阳修可以说是金石学的开创者。清代金石学发展到兴盛阶段,以王鸣盛等人为代表,“金石之学”这一名称被正式提出。在关于金石学的著作中,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古代铭刻资料,甚至有的书籍还辑录了一些器物的图像以及其名称和用途,这些使得金石学的著作具有了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其未对器物的形制、划纹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没能进行断代研究,故而未能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国考古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P24-27)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因此是历史学的附庸和工具,从诞生之初就没有独立发展成考古的目的。
现代意义的考古学的目的是解释人们的过去,沟通人们的过去与现在。揭示过去存在的形式,确定其功能与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阐释文化发生的过程,解释由古代遗存所体现的人类行为和文化过程所具备的规律性。中国金石学仅仅只是作为历史的补充,它的研究对象仅仅只是一些青铜墓碑等文物和铭刻上面的文字,并没有在对整个遗存研究的概念,更谈不上对古代人生活发展的考证,20世纪20年代之前,中国学者从未试图通过田野发掘获取资料,金石学仍然只是作为传统史学分支存在,而没有像西方的古典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崔格尔:考古学思想史 P34),因此在中国文献史学发达的传统下,不大可能发展出独立的考古学学科。
而现代的考古学起源于欧洲。欧洲具有古典学和古物学的传统。在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人们纷纷仿效古罗马的艺术与建筑。这个趋势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除了古文献外,残存的古代器物也能成为古典文明的重要信息来源(考古学思想史 P29)。保罗二世和亚历山大六世等教皇、主教开收藏之风,他们也资助对这些器物的系统搜集和修复,并颁布了保护国内古建的法令。在其带动下达官贵族纷纷仿效进行私人收藏,甚至有私人发掘。意大利的古物爱好者有个外号叫“艺术爱好者”。艺术史成为古典学的一个分支,将对过去的研究扩展到物质文化领域,,阐发了成文文献所不能覆盖的范畴(考古学思想史 30-31)。德国古物学家温克尔曼的《艺术史》即代表,“最终导致考古学的兴起”。
对古典时代的古物的兴趣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后,在北欧英国地区得到深足发展。英国古物学家的特点是进行类似地理学的田野调查工作。如约翰利兰和威廉卡姆登,后来者约翰奥布瑞调查描述了英国的重要古迹——巨石阵,英国古物学家开始越来越多地成为研究古物本身。
这个时候宗教对古物学的发展的副作用开始凸显。“在19世纪之前,没有任何的确凿证据使人类历史的进化史观比退化史观更具有说服力。而与退化史观立场相结合的强有力的宗教约束力导致众多的古物学家不敢对其提出挑战。”(考古学思想史 P44)而启蒙运动的发展大大减轻了人们思想上的束缚,“将文化进步看成是人类实现神旨的有目的过程。对于研究人类社会的人而言,对神指导人类进步的信念超过了对上帝的信仰。”(同上,P47)而浪漫主义思潮在启蒙思想被压制后兴去,鼓舞古物学走出18世纪低潮,鼓励去不断发掘墓葬。社会思潮为古物学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在整个18世纪到19世纪早期,古物学发展遇到了明显的瓶颈。“由于对文献材料的倚重,古物学家对了解有明确记载的年代之前的历史渐感绝望。”(同上 P57)。这也是单纯的古物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史前考古。用现在的话来说可能是旧石器时代考古。
解决这个瓶颈需要古物学在完全不依靠文献史学的基层上独立推断年代。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上是通过引入生物学的类型学和地质学的地层学解决。丹麦学者汤姆森提出了三期说(石、铜、铁),认为人类经过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这是考古类型学的开端。汤姆森和其助手尼尔森使相对断代方法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确立。英法开创了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以自然科学为仿效对象,为进化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德彼尔特用地层学证明了石制工具与灭绝动物年代同意久远,也就证明了人类与灭绝动物是同时存在的。法国学者莫尔蒂耶受地质学影响,试图通过若干有限仅属于一个时代的器物类型标识所属时代,这些器物就是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用来确认特定地层是否属于特定地质年代的“标志化学”的考古学对等物。(P77) 考古学在用运用独立的方法理论来分析解释出土材料和遗址中,以及远古人类的历史文化中诞生了。 随后20世纪处现代考古学传播到中国才促进了中国考古学从历史学中独立出来。
几点思考:欧洲古物学能发展成为现代考古学,中国金石学不能独立发展成为考古学。我认为跟文化传统有莫大的关系。欧洲有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明的强烈向往,这使得文艺复兴后欧洲收集古物不仅仅是当作珍宝来收藏,还包含对古典文明文化成就的喜爱、钻研。这也导致了艺术史的发展。中国的收藏始终是奔着奇珍异宝去的,也就是市场价值,忽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没有追寻古人的生活方式及其演变来源的强烈兴趣。也没有对古代成就的鉴赏的强烈兴趣。崔格尔指出,对古物的兴趣并不一定导致考古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考古学是在与古物无关的对过去的兴趣上发展起来的。在书中崔格尔还举了日本、印度和阿拉伯世界的例子做对比。日本和中国都把器物遗存的研究当成历史研究的延伸,印度缺乏一个强健的历史研究系统,阿拉伯用自然主义观念解释历史,都没有用古物学研究传统。这主要跟印度和阿拉伯的宗教有关。(P34-35)也就是文明的个性因素。在欧洲考古学发展的初期,宗教信仰和历史文献对考古学发展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在西方,圣经对人类历史有一种权威性解释,因此探讨古迹和古物的来历既无必要,而且会招致很大的外界压力。于是宗教对考古学,特别是史前考古学产生了重大的制约,因为宗教早划分好人类起源的时期。但是,随着地质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冲破了神学的束缚,史前考古学的地位才能随之确立。中国的金石学学没有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来冲破独立发展的瓶颈。
中国的金石学也缺乏独立发展的动力欲望。欧洲各国的古物学发展有几个背景,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启蒙主义思想的激励。人们对本国历史的兴趣大为增加,为了宣扬本国历史文化,增加自豪感与认同感,对古物和遗址的收藏、研究有强烈的现实目的和迫切需要。(因此欧洲的国家博物馆也得以发展)中国在没有近代亡国灭种的压力下,还没有强烈研究宣传本国历史文化的强烈兴趣、动力。在科学方法论上也比较落后,没有进步的源泉。
从学术传统来说“中国有丰富的编年史,而且史学的至尊地位使得考古学在引入中国后便处于从属的地位。王国维的两重证据法便体现了中国学界早期对考古学的价值期望和学术定位,文献功底被中国学者认为是自己的绝活,重建国史被认为是考古学的终极目标,所以中国特色的考古学无非就是文献学导向的研究,为文献史学的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陈淳:考古学理论)
最后一点是欧洲殖民活动使得欧洲人视野拓展到了世界,可以比较不同地区的远古遗存。通过比较世界不同生物地理,从而大大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通过对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进行比较反思,虽然得出了很多种族主义的结论,但是大范围的采样分析对科学发展影响不可估量。中国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自给自足,强烈实用主义指导下的儒道佛。这也算中国文明的个性把。“假如有一个直立猿人头骨在云南,另一个直立猿人头骨在越南,我们说这是中国考古学,那是越南考古学,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除了在研究的人员上面,发掘经费是那来的,还有工作方法以外,说这是越南.那是中国是没有意义的”(张光直:一个美国人类学家看中国考古学的一些重要问题)。视野需要跨越。
还有另外一方面是中国考古学和外国新考古学的区别。张光直曾经指出,中国考古学中没有理论的地位(陈淳:考古学理论P3)。将考古学等同于搜集材料,反映了考古研究只重材料,不重解释的结果。国内考古学目的在于重建还原历史,西方则是发展到新考古学,重视文化发展过程的解释。由于文化特性传统的不同导致追求的侧重点不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石学文化
考古与盗墓--一颗科技树上的“两开花”
王世民:马衡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
商承祚的书法、学问,影响了广东几代人,直至现在,仍被恩泽
中国考古学的“历史学情结” - 知乎
曹意强|考古学与艺术史——“共生”的学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