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少年不良习惯的表现及纠正策略
      目前,在中小学中,许多学生都存在着不良习惯,如不良的书写习惯,不良的坐姿,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些不良的习惯,造成了近视、斜视、驼背,脊椎弯曲等后果,给我们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如何使这些学生改掉不良习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向型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生活方式,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到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的出现相同的反应。那么不良习惯是怎样产生的呢?笔者和家长交流、观察研究,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寻找答案。
      1、主观原因
      (1)逆向心理。每个人都有好奇心,而中学生处于身体发育和青春成熟期,自控能力相对比较弱,对大人不让做的事,他就越想去做。(2)模仿心理。有的学生认为吸烟有风度,能体现成熟,于是模仿大人吸烟,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认为社会上一些小青年的油腔滑调,奇装异服,怪异发型是一种潮流,大家模仿。还有,模仿明星,形成“追星族”。(3)病态心理。在和家长的联系交谈中了解到,有的同学心理就有疾病。如童年时家境比较贫寒,父母忙于生计,很少顾及,父母缺少与其心理交流和沟通等。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在家不听父母的话,经常违背家长的意愿,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校很少自觉接受老师的教诲,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作业草草了事,纪律涣散,形成了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怀疑的一种病态心理。
      2、客观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一些是非分辨能力差的孩子把社会不良现象当“时尚”,进而形成不良的习惯。(2)大众传媒的消极诱导。电影、电视、书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宣传,对鉴赏能力比较差的中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如“刀不虚发”的小李飞刀就是整天泡在酒缸里的“英雄”。这对是非观念还不强,而模仿力又特别强,易于盲目崇拜的中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3)周围环境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些学生受周围不良风气的影响,沾上了某些不良习惯。(4)家长管教不严。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护短,还有的家长自身行为不良,或家庭不和睦,使孩子缺少温暖,显然这种不良行为与家庭管教有很大的关系。
      青春年少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年代,是身心发育、励德睿智的关键时期。生命规律决定了学生成长过程中,身体与心理的发育是不同步的,这便导致了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困惑,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心理健康,如同人的身体健康一样,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它与身体健康相比,更容易被成人世界忽视。一些成年人,包括家长和班主任,往往简单化的把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看成是人的“本性”、“品德”和“智力”方面的问题,而的用南辕北辙的手段来对待;或者,嘴上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行动上却往往摆花架子、走形式,结果于事无补。另外,学生的心理困惑,还算不上是心理问题,只要策略科学,学生就会摆脱心理困惑的。教育工作者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且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到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学生的整体发展而言,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就心理发展而言,要关心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有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全面发展,真正成长为道德优秀、机智卓越、体魄强健、美感丰富的一流人才。
      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不是不可救药的顽固分子,他们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习气、不良言行毒害的年轻人,所以应该满腔热情的关怀他们,挽救他们。教育实践证明,经过教育,他们完全可以直面自己的缺点或过错,并力求自律加以改正。对他们的教育一方面应该和对待正常学生一样,同时也应该更细致的考虑到他们的某些心理特点,采取更加有效的教育措施。
      (1)激励动机法。奖赏,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感情上的愉快,惩罚,使人精神受震动,感情上产生自疚。一般说来,得到大多数人鼓励的事情,人们愿意继续去发扬,而且也总把它当作是正确的;而受到众人谴责的事情,人们总会设法回避它,而且也往往把它当作错误的。赏罚分明不仅使人明辨是非、善恶,而且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是非感的一种有效手段。
      (2)改善环境法。习惯养成,往往与长期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孟母三迁”的典故就是在不断改善教育环境的过程中实施教育。若想改掉不良习惯,就应该设法将环境中的某些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比如当学生学习注意力无法集中时,那么就应该尽力除去同桌和周围一些影响注意力的东西,如游戏机、小说书、玩具等。
      (3)请人监督法。要戒除某种不良习惯,可以请亲朋好友,老同学给予监督。如改变早晨睡懒觉的不良习惯,可以让室友、家人、朋友、老师提醒监督。
      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就是使他们排除心理困惑,形成自信,克服由于不良影响所造成的不良思想,不良感情,不良习惯。许多教育工作者的经验证明,预防和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必须防微杜渐,从细微处抓起、抓紧、抓早、抓彻底,争取及时矫正。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要怕反复,要针锋相对,耐心地反复地抓紧教育,使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习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养良好的学生养成教育,助力青少年全面成长--
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与教育策略
“沉默"也是一种教育
问题生或违纪生(双困生)的教育与管理
怎样培养中学生情商
1600余名教育工作者参加!衡阳这个培训活动将贯穿全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