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鉴历史 | 长城最美在山西 “外三关”都在忻州

山西历史文化悠久,很多人来山西旅游,会去很多名胜古迹,即使去到大同也只去悬空寺、恒山、云冈石窟。


而雁北地区金戈铁马的长城边塞文化常常被人忽略。专门去看的人也是少之又少。但只要去看过,一定会被那高耸屹立的雄壮所震撼,也一定会感叹这如史诗般壮美的画面。生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悲壮之感。


夏秋之际,从太原出发,一路向北,途经宁武关、雁门关、新旧广武城、八台子摩天岭、杀虎口三十二村,最后到达偏关,沿途关隘重重,古堡相望,长城相连,天高云淡,气象万千。


山西地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前沿,晋北大地,几番征战,几番厮杀,几度桑田。捍卫山西,屏藩京师,成为每一个中原王朝的不懈努力。


战国到明清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历代王朝在山西所建长城绵延3400余公里,目前尚有遗迹可辨的仍有两千里左右,使得山西成为长城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现存古长城时间跨度最大的地区,战国、汉、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宋、明、清…… 大多数修建过长城的王朝都在山西留下了永恒的印迹,几乎贯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东魏、北齐、隋、宋四朝长城为山西独有,形成了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宁武关


宁武关是与雁门关与偏头关合成外三关的中心,无论对于山西还是京畿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明朝灭亡之前的最后一场大战即发生于此,殉难的山西总兵周遇吉也成为宁武关的象征。


雁门关


提及雁门关,首先想到的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雁门关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也是交融草原文明和中原文化的纽带,称之三晋咽喉,势控中原。


雁门关外,完全是一幅异域风光。战国时期,赵置雁门郡,赵武灵王在此胡服骑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30万,从雁门出塞,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修筑了万里长城。北宋时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激烈争夺的主战场,杨家将在这里浴血抗辽,留下许多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故事……

这里也是艺术作品中的传奇之地,金庸的《天龙八部》、梁羽生的《萍踪侠影》等武侠小说,《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昭君出塞》等不同戏种的戏剧都有雁门关的影子。


站在雁门关最高处,你也可以体会一下《雁门太守行》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以及“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千古绝唱里军人戍边时的场景。

如今,历史的狼烟已经散去,只留下远山上那断断续续、绵延不绝的长城和一座座残破的古堡作为印记。


新旧广武城


新旧广武城可以说是雁门关的两翼,三者形成了以雁门关为中心、东西两陉为侧翼、句注山长城为屏障的完整古代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外望,一片农田,再远就是大同和内蒙。

位于关口处的旧广武依然关城巍耸,是我国目前现存保存最为完整的辽城,为萧太后所建,与当年戍边护疆的杨家将对峙,到明代万历年间包砖。这段长城保持了历史原貌,所以,北京曾把这段长城作为修复京郊长城的依据。


广武城属辽,雁门关属北宋,咫尺之间的对抗演绎出“杨家将”的悲壮。


站在长城烽火台之上向下俯瞰,远处一览无余。摸着长城上的凹凸不平的沟壑,耳边仿佛能回想起那战争年代中战马的嘶鸣声与战士的厮杀声。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游客来这里聆听岁月的高歌。

▲旧广武城墙

而今天的广武汉墓群,传说就是当时戍边阵亡将士的遗冢,汉墓群绵延4公里,尤其是新旧广武村北1公里处冢丘密集,保存较完整的有250余座。

▲广武汉墓群

这些墓冢封土一般高2—10米,少数封土超过了10米高。那些茫茫草地上一个一个耸立起来的小土堆,成为了历史留到现在的一个巨大秘密,不断得吸引着人来探索,来解密。


八台子摩天岭


出广武一路向北,左云县的八台子村的摩天岭长城,紧接宁鲁堡。属地险要,箭楼独有。

▲八台子长城

被称为小八达岭,极具边塞古朴雄浑、地老天荒之苍然感觉,曾吸引香港成龙、《泰坦尼克号》主角、澳大利亚著名歌手影星奥利维亚和香港首席摄影大师简庆福等名家前来观赏。


杀虎口


从摩天岭长城往西,就是有名的杀虎口,与蒙古交界,明朝多次在此出兵抵御蒙古南侵,所以此处也被称为“杀胡口”。这个霸气的名字也暗示着这个重要关口所经历的战火和不幸。

新修的城楼或许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走出一段距离,还是可以看到饱经岁月风霜的古长城,独自矗立在沧桑的旷野之中。


杀虎口城门

从杀虎口到三十二村这一段路途最为典型。历史的悲壮、荒凉和辽阔都在这里汇集,也都在这里慢慢被遗忘。只留下山西人“走西口”的故事。


偏关


一路西行,外长城与内长城会师柏杨岭之后,在偏关老牛湾与黄河相遇。大明王朝为了防止蒙古骑兵从对岸突破黄河天险进入山西,沿黄河构筑了一道河防,这段边墙与黄河并肩同行了百余公里,因此又被形象得称为黄河边。


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到现存规模最大的戍边将士朔州汉墓群,它们见证了历史上匈奴、鲜卑、党项、沙陀等多个民族与华夏族逐渐融合的过程,是山西作为民族熔炉的历史象征和文化地标也是山西厚重的文化底蕴象征。

从战国名将李牧,到汉代的李广、宋代的杨家将等,他们与长城一道演绎着民族的历史,铸造着民族的精魂,是长城文化的不尽源泉。


杀虎口处长城断垣残壁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当战争的喧嚣化为和平的沉寂,硝烟已凝结为悠悠怀古之思。

一座座关隘就是一座活生生的古建雕塑样本。长城博览在山西,无论从建制、样式、规模及地理位置来看,都充满着一种不屈与不羁的阳刚之美。那一份历久弥新而又内涵丰富的至简至洁的建筑美感,需要我们无数次地走进关隘,触摸长城,触摸真实的历史,触摸那一段段我们想要探究和了解的岁月……

来源:山西文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带你探索山西境内长城上的关隘
长城·内长城·外长城
晋北四游-长城著名的外三关(偏关、宁武关、雁门关)
山西地名由来:名关之名
长城情结之晋北门户外三关
山西十大著名关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