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城·内长城·外长城

    外长城也称“外边”,自西向东,从偏关老牛湾,沿山西、内蒙交界,东北向平鲁、朔城区、清水河、右玉、左云、大同、阳高,直到天镇马市口,進入河北張家口市懷安縣、萬全縣、橋西區、崇禮縣、赤城縣,經北京延慶縣居庸關西北,在北京延慶縣四海冶和內長城交匯,全长约380?公里。

    長城也称“边墙”,一般指現存的明長城,東起鴨綠江邊的虎山長城,西至嘉峪關,全長7,300多公里(另據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為6,700公里),合14,600華里,所以被稱為萬里長城,在西方也常被稱為中國長城。長城平均高6-7米、寬4-5米,是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在边境线上依据山势和有利地形修筑的浩大的軍事防禦工程。

我小时候所看到的内长城一角。山下为汉墓群。

   

             山阴广武城部分城墙                                   

徒步走长城。

    长城的修筑始于春秋战国,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以秦、汉、明三代规模最大。战国时秦、赵、燕为防止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在各自疆域的北部修筑了长城;秦统一天下,把北方各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万里长城;两汉、北魏、北齐、北周历代均有大规模修筑;唐朝時,由於北方的突厥已經被擊敗不再成為威脅,未修長城;宋朝時,失去燕雲十六州使得修築長城變得沒有意義;元朝統治者是蒙古人,僅對一些關口做了修繕,僅僅起到盤查路人和商路驛站的作用;到了明朝,由于瓦剌、俺达等接连大举入侵,因此修筑长城更成为当务之急,從洪武至萬曆,先后經過20次的大規模修建;與元朝類似,清朝统治者发端于北方,也未修長城,尽管长城沿线也有军备,但防御功能日渐消失,长城经年失修,逐渐废弛。現代修長城,除了是對古跡的維修和保護外,部分程度上是為了發展旅遊,但在軍事上已經失去意義。

    现存长城大部分是在明代完成。明长城分为内长城和外长城。山西境内的内外长城全长约850?公里,主要分布在山西与内蒙、河北交界处的大同、朔州、忻州等地。从2007年5月到2008年7月,山西进行了大规模的明长城资源调查,初步统计明长城共783.34公里(不含河北、内蒙两省区调查的交界地段墙体长度),关堡322座,敌台959座,马面570座,烽火台1886座,马市3个,到2010年年底,山西将最后公布长城调查的精确数据。(清光绪《山西通志·营制略》记载,山西境外边长910里,内边长800里)

    山西北部是古代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剧烈碰撞、交融的地带。我的故乡朔州市处于内外长城之间,我的出生地小寨村就在内长城外侧、雁门关西北15公里之处。小时候,空气质量好,眼睛也好使,太阳一出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紫荆山群峦翠峰间丝带般的长城,壮观中带着秀气,十分震撼、感染人。有关长城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加上后来接受了一些边塞文化教育,因此,对长城文化情有独钟,对长城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早先曾立志要向长城学会会长董耀章学习,要徒步万里长城;去年大同年轻女学者刘媛徒步考察长城路过我这里,又使我十分感动,感慨长城的魅力,感慨热爱长城的人们的执着。下面我把我所了解的长城及朔州境内的内外长城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朔州境内外长城长约100?多公里,从丫角墩开始,经清水河、平鲁、右玉大河口、清水河、杀虎口,直到破虎口全。杀虎口至破虎口之间,大约有10公里保存较为完整,包砖犹在,其他地段风化、破坏严重,仅剩土墙甚至土垄痕迹。

    内长城实际上是扼守战略要点的第二道防线,也称“内边”,自西向东,西起偏关老营堡丫角墩,沿朔州、忻州交界,向东南转过平鲁、神池、朔城区、宁武、原平、山阴、代县、应县、繁峙、浑源、灵丘,直到河北、北京、张家口怀来县,再连八达岭、居庸关,最后在北京延庆四海冶和外长城交汇,全长1600公里。当时把内长城西边的三座关隘,即偏关、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为“外三关”;把内长城东边的三座关口,即紫荆关、倒马关、居庸关称之为“内三关”。內長城在大同市靈丘縣牛幫口又分叉南下,沿河北、山西交界線,順太行山向南,經娘子關、固關,在長治市黎城縣東陽關結束。

     山西境内的内长城,从偏关丫角墩,向东南经平鲁、神池、朔城区、宁武、原平、山阴、代县、应县、繁峙、浑源,直到灵丘的平型关,接河北,全长约400?公里。途径朔州部分110公里。从丫角墩起西北向延伸,经利民、得胜诸堡,到右玉大水口,长约40公里,部分地段仍残存砖石,大部只剩土墙。从白草口起东延,经山阴、代县、应县,各自为段,现在已经连接不起来了,残存70公里,其中山阴境内约15公里,部分保存较为完整,旧广武城基本完整;应县境内50多公里大部分遭到破坏,仅剩土垣。

  

    内长城上的重要关口雁门关

    沿内外长城,设置了许多城池、关口、堡寨。明代沿长城设置了“九边”,即九个边防重镇。九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与“三卫”(大宁、开平、东胜)、内三关(紫荆关、倒马关、居庸关)、外三关(偏头、宁武、雁门十八隘口),共同形成一个城堡相连、烽台相望的防御体系。

    以長城為分界,長城以北常被稱為塞外、口外(北部和西北部)或關外(東北部),而長城以南稱為关南、關內、口里。“走西口”中所指的“西口”,广义上讲指山西境内长城的关口,狭义就是指杀虎口。“走西口”就是指人们从“口里”到“口外”的蒙古等地谋生或经商。“西口”是在北京以西,是相对于“东口”(河北张家口)而言的。

 

西口——杀虎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杀虎口在山西朔州右玉县,山西人都知道,但...
【走西口·地理篇】苍茫天涯路,何处是西口
张书亮‖关里人泪洒西口路
三晋驱驰千里外,古迹风光伴尘霾
带你探索山西境内长城上的关隘
鉴历史 | 长城最美在山西 “外三关”都在忻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