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肺复苏出新招:不压“胸”,压这里!




整理 | 兰蕙

来源 | 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

——胸外按压!

患者胸部多发伤

——怎么按?


从实习到入职,临床医生对于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方法那是再熟不过了,光是考试就已经经历了不少。



但是小编近来听说CPR还可以采用提压腹部的方式。提压腹部?初次听到的时候,深感意外,随后小编找了些资料核实,才发现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早前,央视新闻报道了中国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接诊了一名胸肋骨骨折并发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用自己独创的新型抢救方法——腹部提压CPR术,积极救治后患者慢慢苏醒。


图片来自腾讯视频


腹部提压CPR是为了弥补胸外按压的不足


自1958年Peter Safar创造人工呼吸,1960年Kouw enhoven等报道徒手胸外按压术以来,现代CPR中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例经历了从5:1 和15:2,直至 2005 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将按压通气比例调整为30:2,其目的在于通过增大胸外按压的比例,为重要脏器提供有效的血流灌注;然而不论比例如何变更,CPR成功率仅有5%~10%,并没有显著提高。


其原因可能是:现行的CPR按压与通气不能同步进行,即胸外按压时只有循环而无通气,而后予以人工通气时又无人工循环维系,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换气不能有效地进行,从而影响心与肺复苏的质量。


腹部提压CPR的肺泵机制


传统的CPR是否还有改善空间?鉴于胸外按压的间断性,王立祥教授等提出了腹部提压时的肺泵机制。


使用腹部提压仪按压腹部时,首先腹腔内压力增大(减小),膈肌上抬(下移),胸腔内压增高(降低),心脏容积变小(增大),产生正(负)向压力,从而产生类似自主循环。


腹部提压体外呼吸示意图,图片来自参考文献


此法同时可以使腹腔脏器及血管内约 25% 的血液流回心脏;其次肺脏受压回缩(舒张)使肺泡内气体排出(吸入),完成呼气和吸气动作,从而产生了与人工循环同步的人工呼吸,避免了传统CPR过程中人工通气和胸外按压的分离,弥补了胸外按压时没有通气的缺陷。


有研究者表示,标准胸外按压CPR产生的通气为死腔通气,而腹部提压CPR产生的通气为有效潮气量,因此更能同时兼顾人工循环和呼吸。


腹部提压CPR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胸外按压CPR容易导致患者肋骨骨折,此外,对于胸部创伤或者胸廓畸形等的患者应用受限。那么,腹部提压CPR虽可弥补胸外按压CPR的不足,但也不是所有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都适用


适应证


胸部创伤致呼吸心搏骤停、呼吸肌无力及呼吸受到抑制的全麻患者,尤其是存在胸廓畸形、胸部外伤、胸部骨折(包括复苏过程中出现的胸肋骨骨折等)、血气胸等胸部按压禁忌的情况。


禁忌证


腹部外伤、膈肌破裂、腹腔器官出血、腹主动脉瘤、腹腔巨大肿物(如妊娠、肠梗阻、腹腔器官肿瘤、大量腹水、巨大卵巢囊肿)等情况。


腹部提压CPR需要应用到这个“装置”


腹部提压CPR不同于徒手胸外按压,下图为腹部提压CPR装置。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


腹部提压CPR的方法


施救者用双手紧握提压手柄将提压板平放在被救者的中上腹部,提压板上方的三角形的顶角放在肋缘和剑突下方,负压装置的开口与被救者的皮肤紧密接触,快速启动负压装置,使患者的腹部和提压板紧密结合。


施救者于患者侧方通过提压手柄以100次/min的频率连续交替向下按压与向上提拉,按压和提拉的时间为1:1,向下按压时垂直用力,勿左右摆动,提拉时垂直向上均衡用力,按压力度控制在50kg(30~50 kg)左右,提拉力度控制在30kg(20~30 kg)左右,持续抢救30min以上。


腹部提压CPR有视频演示




腹部提压CPR与胸外按压冲突吗?


王立祥教授等创建了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新理念: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阶段于 30 次胸外按压后行 2 次人工通气支持期间,其给予两次人工通气期间,存在胸外按压中断引发循环间断,通气血流比失衡的问题;建立利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于标准心肺复苏期间辅以与人工通气支持同步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方法,破解了间断循环的难题,克服了延迟换气的不足,确保了黄金时限的救治,为标准心肺复苏于胸外按压后人工通气期间其循环间断提供积极的干预措施。


如何预测腹部提压CPR的成功率


有研究纳入了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 92 例心脏骤停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经口气管插管,远端连接红外线 CO2 探测仪。


成功组在CPR过程中二氧化碳(PETCO2 ) 值逐渐上升,失败组则在 2~5 min 内稍升高,之后逐渐下降。复苏过程中PETCO2 平均值≥20 mmHg者复苏成功,而相反者复苏失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PETCO2值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评价和预测腹部提压CPR成功率的指标。


腹部提压CPR效果如何?


有研究纳入了83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分成腹部提压CPR组和标准CPR组。


结果:采用腹部提压CPR和标准CPR的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率分别是22.5%和16.3%,腹部提压CPR组复苏后30min和60min存活率分别为17.5%和17.5%,标准CPR组分别为9.3%和4.7%,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另一研究纳入了163例非心源性与心源性呼吸、心搏骤停(CPA)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胸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观察组采取腹部提压进行心肺复苏。


结果:观察组患者成功抢救率为 60.24%,对照组为 43.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复苏30min时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中4例肋骨骨折,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根据目前的文献结果,腹部提压CPR的临床疗效不亚于标准CPR。


腹部提压CPR在临床的应用


2016-11-23上传于腾讯视频的这份资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腹部提压CPR的临床操作,也看到了医务人员深夜抢救危重患者的ICU一角。




您用腹部提压CPR的方法抢救过患者吗?您有什么感想呢?敬请留言。


您的留言经后台随机移入精选后,

将显示在留言区;

截止8月25日(本周五)17:00,

点赞数最高者,

将获得《Marino ICU诊疗学》一本!


文末留言区:

(获奖者请留意留言区)


奖品

(本活动赠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提供,“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拥有最终解释权。)

参考文献:

1.汪宏伟,张思森,沙鑫,宋维,李静,王立祥. P_(ET)CO_2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急救效果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分析:附92例报告[J].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7,3(02):107-112. [2017-08-22].

2.王立祥,孙鲲. 创建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新理念[J]. 中国研究型医院,2015,2(06):35-37. [2017-08-22].

3.王国涛.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应用研究:附40例报告[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大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第二届编委会会议暨2015江苏国际医疗器械科技博览会学术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4.

4.中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协作组.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专家共识[A].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二届组稿会暨第五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2013: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在急诊急救中的II缶床应用
2017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健康讲堂丨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英雄!急诊专家教您如何“救人”
CPR(心肺复苏)居然这么简单又这么重要?
【运城市急救中心·第一医院】心肺复苏术,居然这么简单又这么重要!
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