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眸 | 明朝后妃为什么大多出身平民?

凤凰读书计划·回眸

架通时空,回望历史

史料有记载的皇帝后妃,家世都十分显赫,有的皇帝甚至需要依靠妻子的母族才得以登上帝位,称霸天下。

中华上下五千年,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能成为皇帝的女人,必是不平凡女性。但是,有一个朝代偏偏不按套路出牌,这个朝代的皇帝、皇后、妃嫔,大部分都是平民出身,这就是大明王朝。

为什么大明王朝的后妃都是普通女子?这还要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说起……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安徽一户贫困农民家里,从小过着穷苦的生活。后来,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去世,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绝境。

为了谋生,朱元璋四处漂泊,走投无路之下去了皇觉寺,剃度为僧,做了和尚。本以为生活会好起来,然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百姓流离失所,即便是佛教圣地,也不能幸免。因为闹灾荒,寺庙里没有余粮,为了活命,住持就让和尚们出去化缘。于是,朱元璋离开寺庙,又开始了流浪生活。

此时,安徽定远县的郭子兴等人起兵抗元,百姓纷纷响应,起义军逐渐壮大。朱元璋儿时的玩伴汤和给他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思虑再三,朱元璋决定投奔郭子兴。这是朱元璋开启人生巅峰的起点,也是在这里,他遇见了自己未来的妻子——马氏。

马氏是郭子兴的养女,原本是富豪之女,但她的父亲因杀人不得不逃往他乡避难,马氏便被托付给了郭子兴照顾。郭子兴是马氏父亲的生死之交,再加上马氏从小聪明有才,长大后更是举止端庄,聪慧无比,因而深得郭子兴夫妻俩的喜爱。郭子兴一直想着要给她找一个好夫婿。这时,在军中名声不错、勇敢上进的朱元璋进入了郭子兴的视线。郭子兴对朱元璋仔细考察一番后,便认可他成为自己的女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他。

马氏嫁给朱元璋后,两人十分恩爱,朱元璋非常尊敬马氏,俗话说“家有贤妻,夫无横祸”。朱元璋虽深受郭子兴信赖,但郭子兴脾气暴躁,容易听信谗言,经常臭骂朱元璋。有一次他听信别人挑唆,把朱元璋关进黑屋,不给他吃喝,马氏得知消息后,悄悄给朱元璋送去肉饼。为了不让人发现,她将滚烫的肉饼藏在自己的肋下,皮肤上因此被烫出红红的印子,朱元璋看了很是心疼,也对马氏更加敬重。马氏还拿出自己的体己钱,送给养母和郭子兴的妾室,让她们帮忙说好话,郭子兴这才消气把朱元璋放了出来。

朱元璋后来建立明朝,册立马氏为皇后。马皇后贤良淑德,常常劝诫朱元璋不可随意杀人,对待朱元璋的后宫嫔妃也仁义宽厚。虽然贵为皇后,但她勤俭节约,会自己缝制衣衫,并将其发放给无人照料的孤儿老人,剩下的会给皇子公主裁成衣物,苦心教育子女要爱惜钱财,称得上是一代贤后。虽说是郭子兴的养女,同时贵为皇后,但是归根结底,她同朱元璋一样,都是出身平民,最终走到了权力的巅峰,也开启了大明王朝平民皇帝与平民皇后这一独特现象。

历史证明,女人的权力巅峰不仅仅只是皇后之位。垂帘听政,最后像武则天一般称帝也并非不可能,但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这种事情被扼杀在了摇篮,这就不得不提到朱元璋为了防止外戚干政而采取的种种措施。

外戚,指的是帝王的母族以及妻子的家族。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曾有过外戚干政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多是继任新君或年幼或无能,导致大权旁落到少数大臣手中;或是宦官集团的权力过大,君主一人之力无法压制,需要扶植外戚力量同宦官争权,以达到最后整合权力的目的。

汉朝是外戚干政的高峰时期,例如以窦太后为首的窦氏家族势力就非常强大,他们甚至可以控制由谁来继承汉朝大统。当然,统治者也发现了外戚干政的弊端,他们采用极端的方式加以应对。比如,汉武帝时期,武帝欲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又担心太子年幼,其生母赵夫人会干涉朝政,外戚独大,于是决定“去母留子”——杀死母亲,只留下孩子,以保证大权不落入外戚之手。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虽然没有采取“去母留子”这样极端的手段,但对于外戚干政很是警惕,他时常警醒自己:“自古末世之君,至于失天下者,常在于此。”不仅如此,他还说:“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后宫妃子的警告,更是对外戚的警告。朱元璋为人杀伐果断,深谋远虑,对于触碰底线之事,绝不会有半分留情,识趣的人自然不会触犯。

当然,朱元璋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修纂《女训》,以此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他还在后宫显眼的位置挂上一块木板,上面写着后妃不能干政的警示语。

此外,他严格制定了选秀制度。制度明文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而“良家”,主要就是指无过错的清白百姓之家。选入后宫的多是民间女子或出身小官小吏的女子,外戚并无实权,只能承蒙皇恩,不敢有非分之想。另一方面,出身平民的“外戚”,深知底层百姓之苦,对于皇帝教化百姓,展现皇室爱民慈爱之心也是有所帮助的。礼部尚书于慎行在《谷山尘笔》中就评价:“本朝后妃多出民间,勋妻大臣不得立……于国家有益。”由此可见,朱元璋的选秀制度效果卓越。

不仅如此,明朝还实行了残酷的妃嫔殉葬制度,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外戚趁皇帝去世后干擾朝政。这一制度同样始于朱元璋,朱元璋在去世之前,颁布诏书,要求后宫没有生育的妃嫔全部殉葬。这一制度历经明朝五代皇帝,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才将其废除。

这一系列举措,收效显著。相比之前的朝代,明朝的外戚干政现象确实减少了很多。但是,明朝的后妃果真如此听话,甘心只做佛系妃嫔吗?实际上,在如此高压的政策下,明朝也曾出现过“女中豪杰”。

在明朝众多后妃中,有一位传奇女子,乖巧听话并不符合她的个性,为非作歹才是她的标签,这位奇女子就是明朝泰昌帝朱常洛的妃子——李康妃,她也是明末三大奇案之一“移宫案”的主角。

这位妃子在朱常洛还是太子时就进入了他的后宫,她出身卑微,是郑贵妃身边的宫女。进入东宫后,也只是一个正八品的选侍,但是她容貌娇艳动人,工于心计,深受朱常洛宠爱。她的性格张扬跋扈,得到宠爱后更是无法无天,在太子后宫横行霸道。朱常洛有一位王才人,为他生下了长子朱由校,太子妃去世后,这位王才人母凭子贵,成为东宫地位最高的女人,但李选侍并未将她放在眼里。万历四十七年,李选侍竟将王才人凌辱殴打至死,打死长子的母亲,这是何等罪大恶极之事,但她非但毫发无损,甚至还获得了朱由校的抚养权——她最重要的政治资本。

朱常洛继位,由于太子妃早逝,后宫并无皇后。李选侍便勾结万历皇帝的郑贵妃,让她去游说朱常洛封自己为皇后,而李选侍则替郑贵妃奔走,以帮助她获得皇太后之位。朱常洛无法忍受两个女人的聒噪,便叫来大臣宣布封李选侍为贵妃,即李康妃。在屏风偷听的李选侍一听是贵妃而非皇后,当场气急败坏,站出来逼迫朱常洛封自己为后。群臣哗然,但朱常洛沉着应对,将此事拖延了下来。

好景不长,体弱多病的朱常洛忽然崩逝,但李康妃并没有认输,她勾结大太监魏忠贤,密谋挟持皇长子朱由校,逼迫群臣答应她成为皇太后,朝廷的所有奏折必须由她过目,才能交给皇帝。

明朝开国从未有过外戚把持朝政的例子,大臣自然不会同意。在大学士刘一燝、吏部尚书周嘉谟、兵科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人的带领下,朱由校被解救,李康妃的计谋最终落空。之后,文武百官站在乾清宫门外,施压迫使李康妃移殿。万般无奈之下,李康妃只得抱着年幼的女儿,狼狈地前往妃嫔养老的哕鸾宫仁寿殿,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像李康妃这样有野心的女子,在明朝并不只有一个,她们不甘心只做“笼中鸟”,而是更向往朝堂上的“星辰大海”。但是,明朝约束后宫的制度众多,群臣对于后宫干政也异常敏感,且她们手中并没有可用的政治资源,所以,像武则天一般称帝的梦想,终究只是黄粱一梦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明朝276年为何没有出现“外戚干政”问题的原因
古代皇后大多出自名门贵族,为何明朝皇帝的皇后,多选自民间?
在古代明朝后宫有何制度?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
为何明朝皇后大多出身寒门?朱元璋定下了这一规定的原因
历朝历代都有外戚专政,为何到了明朝便销声匿迹了呢?
朱元璋即位,为何重启殉葬制度,贵妃都难以幸免,却独放张美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