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用粥“糊”出的城墙,质量不是一般的好

巍巍长城,蜿蜒逶迤,从西到东,长达数千公里。历史学家们惊叹于长城之长,但科学家更在意长城之牢。

长城自西周时期开始,修筑时间了2000多年。由于时间久远,大部分长城已经面貌全非,甚至旧迹难存,唯有明长城依然牢固,保存相对完整。明长城如此,除了距今时代较短之外,还因为在修建过程中使用了特殊的粘合材料--糯米砂浆。

糯米砂浆是一种超高强度的粘合材料。通常情况下,工匠们将糯米煮烂后,捣成浆汁,然后和三合土搅拌均匀,制成灰浆。明朝的《天工开物》对这一过程介绍的十分详细“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用糯米、羊桃藤汁和匀,经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合土”。用这种灰浆涂抹砖块或石缝,便能起到很好的粘合效果,堪比现在的水泥。

大家都知道,水泥的学名是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而糯米砂浆则是有机的。糯米又名江米,相对于大米,黏性很好。其实,这是其富含的“支链淀粉”在起作用。“支链淀粉”在于无机的石灰混合后,会发生“生物矿化”,一方面会控制硫酸钙晶体的增长,另一方面形成布局规整、结构紧凑的微结构,兼顾强度和韧性,还有很好的防水效果。

古人是怎么发现糯米砂浆这种特性呢?这个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早在1500年前,人们就已经掌握了这种技术。

这一时间大约在我国的唐宋时期。泉州现存的唐宋时期建造的诸多砖石建筑的古塔、石桥里面就有糯米的成分。这些建筑经历了时光,也经历了自然灾害,依然牢固如初。

糯米砂浆广泛的应用是在明代。规模宏大的明城墙,由众多砖头垒砌而成,里面使用粘合材料就是糯米砂浆。明朝人马生龙《凤凰台记事》载“太祖筑京城,用石灰秫粥锢其外。”秫粥,就是高粱粥;但南京民间素有“朱元璋使用石灰、糯米汁和桐油筑城”的说法。后来,科学检测证实了这种说法。

不仅南京城墙,商丘归德府古城城门也采用糯米灰砌筑,故宫使用的也是由糯米和熟石灰以及鸡蛋清混合制成的高级“糯米砂浆”。

除了地上建筑之外,人们还使用“糯米砂浆”筑堤修坝,效果出奇的好。明万历五年(1577年),巡按御使邵陛在淮河岸修建的邵公堤,虽然在水下浸泡300多年而不溃,成为古泗州城的防洪利器。

值得一说的是,“糯米砂浆”虽然粘合效果好,但并没有广泛的普及开来,毕竟在古代以耗损粮食的代价去构筑房屋、城墙,也只是统治阶级才有能力去干。

时至今日,“糯米砂浆”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只能在古城墙修复中才得以一窥究竟。作为古代石灰基建筑胶粘材料史上的杰作,“糯米砂浆”代表了古人的智慧,这种智慧不仅本身跨越了时间,还让一批有丰富文化价值的古代建筑物得以留存至今。“糯米砂浆”不失为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的“有机水泥”——糯米灰浆
古代没有钢筋水泥, 为何明代城墙屹立六百年不倒? 看看砖下边是啥
古代没有水泥,城墙如何修筑?到底有何玄机,让欧洲人惊叹不已!
明朝没水泥,明城墙为何还能屹立百年?专家:材料我们舍不得用
长城为何千年不倒?
古代神奇的粘合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