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文化的思维里,不缺大道理,反而缺“小道理”.

发育性语言与长成型语言.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就拿这句话来说,

大多数人30岁之前,体会不到这句话的内涵。

以前,时常听到这套道理,都是一笑了之.

相比较这段道理!

更喜欢另外一套:➠多个朋友多条路。

多数人都会这么想.

那时,都喜欢三朋四友、三五成群,后来明白大多数时候没卵用。

就算有,反而是那些不温不火的关系走得更长久。

青少年时,热衷于和那种很嗨的人做朋友。那种平平淡淡的关系,反而不被重视,

之后的经历才慢慢地体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套道理的内涵。

但——当你体会到的道理之深意时,意味着你已经到了一个年龄。

问题来了➠

为什么有些道理,非得要到了一定年龄,才能懂。

更有甚者,一辈子都过得糊里糊涂,不得入门,领悟不到人生真谛.

我们在明白一个道理本身时,意义是什么???

从世俗的角度来说:

就是需要这个道理,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一个指导、帮助。

明白道理,就是为了用道理指引我们少走弯路.

这样的道理——才有意义嘛!

是不是这样子的!

为何?

在你年轻时,听到“君子之交淡如水”这话,都是一副不以为然的心态。

但等你领悟到这个话的内涵时,已经是过来人。


相当于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个道理,并没有为你提供一个人生指导、以及借鉴意义。

——听到这种话,都当耳旁风!还是这种话它本身就容易成为耳旁风?

该和那些狐朋狗友吃吃喝喝,依然会吃吃喝喝

该享受那种马屁、恭维,依然会沉迷于那些五迷三道中。

以后再回过头来感慨,为啥当初没多养几条狗狗……

换句话讲,这个道理不能指导我们当时的处境➠或者说,只能作为指引未来的一个方向的一种语言.

只是帮我们归纳,总结了一下人生经验。

懂的人就懂了,不懂就是依然不懂,

从不懂到懂,也不是这句话让你变得懂的。

而是我们自己过往的经历本身,让我们自己领悟出来的。

对吧!

那就说明,那段道理,本身并没有让你从不懂变成懂。

而这➠就是这种道理的弊端。


我们传统文化思维里的一些弊端.

大多数家庭里,父母习惯教育孩子:

你要好好读书,要努力,要善良……

都习惯于讲这些语言.

孩子们要有觉悟才行。

没有觉悟的,只会一味地贪玩。

等步入社会后,才发现当初父母说的话,很多都是对的,为啥当初自己没听进去呢?

明白了,又有什么用?

你还能让时光倒流吗?

(想必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悟吧!)

这个时候觉得以前父母说的话很对.

当初为什么不听?

因为很多话,确实听不进去,

没法听!

他们讲的很多道理都偏向于抽象的而不具体。

抽象的道理一般指向的是未来,指的是问题方向.

具体的道理解决的是当下,指向的是问题的细节.


有时候翻阅佛经、道家、儒家经典

会发现一个共同特质。

就是书中很多概念,都写得虚无缥缈,玄而又玄.

翻开一看,脑袋发虚.

除非是对这些有追求,有爱好,才能深度扎进去。

芸芸众生

多数人看到这些经典,估计啊……都容易打瞌睡咯.

就算到了喜欢上看这些经典的阶段,也有一个年纪了,有些经历了,这时候才会让人静下心来的喜欢.

很少有年轻人喜欢看这些的。


问题又来了➠

你到了一个年纪,有一些经历,再而喜欢看这些经典……

(我姑且以30岁为一个标准吧。接下来我会以30岁这个标准描述.➠以30岁,而立之年,喜欢看这些经典了,作为一个参照标准来描述。)

爱上了传统文化里面的大智慧,在经典的指引下,后半生你的人生开了挂……

那你30岁之前,你的人生应该用什么道理来指导你?


本人不才➠(接下来,把意思表达得详细一点,可能在表达过程中,会让意思有失偏颇,显得狭隘。还请见谅:)

就是说,我们的文化里面很多经典,但这些经典都是你30岁之后,才看得懂的经典道理。(我假设用30 岁作为参考)

那你30岁之前的人生,用什么道理来指导你.

正如上文中讲的,“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经典,在你30岁之前,是很难体会出内涵的。等到了30岁之后,有阅历了,你才能感悟到这句话的真谛。

那又能怎么样?

30岁之前就相当于没有一套有效的人生经验指引你,你等于跌跌撞撞地在过着少年时期的日子。

按照我要表达的意思来理解 ➠

我们的传统文化给与我们的很多道理。

都是30岁之后才可领悟的懂的道理,

而这种道理都是30岁之前,很难领悟进去的. (意思表达的狭隘了点,但就是这个大概)


基于此,又有一个问题出来了

如果一个人出身在普通家庭,身边没有一个亲朋好友能在人生的路上开导、启发一下他. ➠那大概率,30岁之前他就会普普通通.

到时候他结婚了、生孩子了、要养家糊口了,就算经历了很多,到了一定年龄,➠他还有经历去研究佛经,道家经典,儒家经典?

他有那个精气神,去研究这些人生哲理。而用这些人生哲理去指导自己的人生路途么?

前提是还要喜欢读书,如果不喜欢读书的,那他这辈子,估计也明白不了那么多高深的道理,因此会沦为庸庸碌碌之辈.

对于那出身普通家庭的小青年来说,30岁之前,没有指导他人生方向的贵人和经典道理.30岁之后的高深道理,他也没有精力去学。

那这些道理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至少对于这位小青年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


中国的文化,很多道理都是那种玄而又玄的,抽象宽泛的。

不管是电视剧一些台词,还是经典古籍中的,都有这个特点。

这就形成懂的人才懂,不懂的不懂.

而不容易把不懂的人快速教育的懂.

的一种状态。


比如:有些妈宝男、巨婴、失足青年……

就是在年少的成长经历中,没有被教育好。

是父母不教育么?

不一定,有很多父母拿孩子没办法。

这其中就包括了:沟通。

沟通就意味着必然会讲道理。(不都是这种都通模式嘛)

既然是讲道理,那问题又得暴露出来了.

讲什么道理呢?

❶如果你讲的是“君子之交淡入水”的这种类型的道理,那不管用。

孩子只会以为你不想给钱他花,故意找的一个说辞,“别人家小朋友都穿名牌,朋友成群结队,你不给,还尽说这种话”……恨你.

由此,将来他会演化出虚荣心强、喜欢享乐的性格。

❷如果你讲那种:努力学习,将来做人上人,不然就要进工厂……这种话,不一定管用。

他小小年纪,不懂什么叫人上人。他也不会懂什么叫辛苦,等他懂得时候也就后悔莫及了。(道理在说的时候不管用,管用的时候已经晚了,这种道理有啥意义?)

❸如果你让他要明白:做人要懂得分享、要善良、不要招惹是非……

这种道理操作不当,会养成讨好型人格,被别人欺负了,都不知道怎么解决。

现在新闻上不经常看到校园霸凌……(道理是用来指导解决问题的,虚头巴脑的道理能让他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遇到事了都不知道怎么办)


我们的文化,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语言非常的经典.

但这都是些大道理。

(偏向于抽象、笼统、不具备指向当下具体解决方案的)

道家思想里面的:过犹不及,大道至简……

这些话,不到一个年纪,体会不到精髓.

你让一个小孩去听这些,能起到指导作用?

佛家思想里面的“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这些话,让一小青年听,他都听不出什么意思的.(极少数天才,那就另说了,毕竟大多数人不是天才。)


中国文化从来不缺境界高深的思想,从来不缺大道理.

真正缺的是小道理。

缺的是30岁之前的道理.不缺30岁之后的道理。

犹太人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

犹太家庭从小,就引导孩子形成独立人格。(人格这个词在我们的文化里,都没这个说法)

让孩子懂得自己去挣钱,不要依赖别人。

犹太家庭在孩子们高中毕业后,去旅行,休学两年,不是立即去读大学。

当一个人在旅行途中开阔视野之后,在去学校读书,会学的更加扎实。

(以前一亲戚,因为家里条件有限,高中辍学了,出去打工。后来自己攒到学费,再回到学校时,读书特别用功。)

关于小道理:

有利于30岁之前能理解的道理:

比如说心理学。

心理学这门学科,我很喜欢。

现代心理学诞生于犹太人。

佛洛依德,阿德勒,马斯洛……都是顶级的心理学家。

心理学喜欢研究精细的问题。

在我们传统文化里,就没有心理学这个学科,都是近代西方传过来的……

比方说做人要善良,对这个概念解剖:

善良这个概念,很笼统,不好具体定义。

操作不当➠

就会形成讨好型人格,生怕别人说自己不好,什么都顺着别人的意思来。

不懂得拒绝别人,不敢拒绝别人,最后是割自己的肉喂别人,最后喂个狼。

我就听到过很多父母教育子女:做人要善良……

我也听到过:做人不能善良这种话,好心没好报……这类型的抱怨话。

问题是善良的本质是什么?

弄清楚么?

如果是犹太人文化,他们会把这个概念解剖的更加精细。

更具备可操作性

什么情况下善良,什么情况下要保守。

防止形成讨好型人格。

他们的文化语言比我们的语言描述的更加精准.

我们的语言只会描述很抽象、笼统的概念。

对精细的概念不擅长。

美国佬现在对我们国家经常进行抹黑,我们自己的话语权无法打开,总是被西方国家压制,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且偏偏 精细的概念,逻辑性更强,更容易理解些。

现在时常听到许多人喜欢抱怨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就是心理学里面的一个术语。

抱怨做父母的从小没教育好自己,让自己在社会上不适应,害怕社交,害怕人际关 系、害怕办公室政治,胆子下,不知道如何沟通……

也确实,很多原生家庭是有问题的。

存在的即合理的!

也不能一味地说父母养育了自己,就不能怪父母,拿孝道来抨击。而子女就应该无条件的接收父母的不足,这也不妥。

既然存在很多这种现象,

也说明了在这方面,暴露出了我们文化方面的许多不足之处。

当然!

也有人总是会拿我们五千年的历史出来说事,

视乎有了五千多年的历史,我们方方面面都要比别人优秀了。

我喜欢学历史:

我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喜欢讲一些宏大的道理。

什么“天人合一、世界大同”……之类的语言.

而普通老百姓的在子女的教育中:却总会教育很多妈宝男,巨婴,心智不成熟的角色:我穷我有理,看不得身边的人好,恨人有笑人无,各种婆媳关系不和……

太多了。

一面是宏大的道理,一面教育出心智不健康的角色。

这不正式我们传统文化的问题么?

大道理就比小道理境界高?


只有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小孩子才有非黑即白,成年人的世界永远有的第三种选择。

↑就上面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小孩子的单纯,成年人的世故。

问题是,小孩子就应该有小孩子的逻辑,成年人有成年人的思维。

有的人喜欢讲大道理,有的人喜欢讲小道理,你不能说讲小道理的不如你的大道理。

显然,上面那两句话就是站在成年人的思维在判断问题。

人一出生下来,就是一个奔向死亡的过程,那不能说既然总是一死,那就浑浑噩噩的过吧?

总得还要过程也精彩。30岁之前不也是人生的过程

我们的文化里面总有一种这样的误区!

总觉得30岁之后的道理,比30岁之前的道理更有优越感。

大道理总比小道理更高明。

难道30对之前就不能有30岁之前的处世逻辑么?

一个小青年找家里拿点钱去和朋友们喝喝酒,吃吃饭,父母总是批评。

一套大道理甩过来,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让孩子们不要浪费精气神在这上面。

父母辈说这个话,是以一个结果为导向的道理。

觉得你大吃大喝最后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所以没必要。

问题是:你不经过这些,你能成长起来么?

你难道不和这个社会打交道,就明白了很多人生真谛吧。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大吃大喝的过程,你才在这个过程过慢慢的明白什么人好,什么人赖.

但有的父母一上来就是一道那种大道理

打压你。

你要是和他们反驳起来:“多交朋友多条路”.

他们会立刻反攻你:“君子之交淡如水”.

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的道理比你的道理看的远。

你的那些就不能叫道理。

小蝌蚪将来要变成青蛙的,所以小蝌蚪就不应该有小蝌蚪的活法?

只能接受如何一步变成青蛙的道理。

小蝌蚪也是一段成长的经历啊。

但就没有准备你这段经历该有的道理的。你要直接学如何做青蛙的道理。

这正是我们文化的误区。

总是觉得后面的道理比前面的道理境界高。

你应该直接接受后续的道理。

前面的不重要。

不尊重你的成长过程。

真正高明的家长会这么沟通

:孩子,你要多交朋友,多出去长见识,看清什么人是好人,什么人是小人……

你不可能和谁都能交朋友的,但是你也要多和他们接触……

但你要知道“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一辈子,你能有两三个知己——足以……

这样的沟通岂不更加妙,即不限制孩子的过程,又让他们有方向.

同时讲两套道理。

一套是指向当下的。

鼓励开展社交,学会看人。

一套是指向未来的。

让他们知道,将来不一定有很多人会成为之心朋友,不要期待别人,不要依赖别人。就算发生关系破裂,也有个心理承受能力……

两套道理同时进行,让他们认得清当下,看的远未来。

这才方为高。

在沟通中,很多父母只会讲未来的道理,不管当下的解决方案。

也有鼠目寸光的,只让孩子们计较眼前,不看未来的,把路给走窄了。

整体来说,我们的文化偏向于解决未来的问题。

讲大道理。

不擅长讲当下的道理,喜欢讲宏大的道理,不擅长讲精细的道理。

喜欢讲道德礼节,不擅长心理分析。

比如:

有的父母给子女把关结婚对象时,只会说:对方很老实,适合过日子,很实在……不抽烟喝酒打牌,人品、习惯良好,不好吃懒做。

这种很表面化的建议,其实这些细节,你自己多留意,你都能看清楚。根本不需要他们把关。

突然,你说到:

那人没有激情、生活很无趣、妈宝、习惯PUA、总是喜欢打压……

他们反而会说你事多……

因为在他们的逻辑里面压根没有这些选项。

他们觉他你不应该讲究这些.

你讲这些是你很孩子气,不成熟.

过日子嘛——就应该找那样的。

至于你内心世界满不满意,他们压根不管。

未来很重要,当下很随意。

这就是我们文化中的问题。

30岁之后的道理比30岁之前的道理重要。

所以当下怎么样,不会告诉你太多,

也指导不了你。

如果在犹太文化中,父母或许会这样描述问题:

那人有没有表演性人格、边缘性人格障碍、巨婴、第一人格、第二人格、习惯自我感动式……这些更加精准的词汇来进行描述。

这种语言,更能关注你的内心需求,精准的把控问题。

我们的文化,就不会注重你成长过程中的语言,直接给你最终的答案/道理。

只有青蛙阶段的道理,没有小蝌蚪阶段的道理。

以至于你还没成长起来,还没到接收后续的那套精髓的步骤之时,就已经倒下了。


O_o

好比一个人在沙漠里,饥渴难耐➠

如果是犹太文化.

他们就想着解决当下的问题,让你立刻喝到水。

如果是我们中国文化:

会让你忍着,远方30里开外,不仅有更卫生的水,还有美酒……

关键是,你要是能到30公里开外,你就舒服了,反而获得的更多……

如果你到不了30公里,你就玩完了……

题外话:

这也是犹太人很优秀,但是没什么大智慧的原因,总是被那么多国家挤兑……

我们中国却一直是大国,

不过呢大多数人却过的得累


总结

在这里我发明了两个概念词:

一个叫:发育性语言/道理

一个叫 :长成性语言/道理

❶发育性语言:

就是发育阶段,成长阶段中的一种语言。

❷长成性语言

就是事情可以定性了,成熟了。

我们中国文化的语言就偏向于-----长成性语言/道理。

比如,君子之交淡入水,就是这种道理。内核很成熟,无法改变,可以当成最终道理。

发育性道理。

比如:多个朋友多条路。

就是在成长经历中的一个道理,但是这个道理。

最终随着年纪的长大会越来越不对劲。

换句话讲:这种道理30岁之前听起来叫道理,30岁之后不能叫道理。

有局限性、时效性,只在某一阶段内管用的道理.

但对你30之前成长过程是有指导意义的。

这就是我所强调的--------发育性道理。


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孩子沟通的过程中,

习惯讲 “长成性道理”型语言描述。

问题是孩子听不懂这些,领悟不到这些,反而爆发各种矛盾。

不擅长讲“发育性道理”型的语言描述。

发育性道理针对的是当下的问题如何解决,容易听得懂。

孩子们也好接收,消化。

但:发育性道理,容易有限制,看的不远,不容易达到高度。只能管一段时间内的,一定范围内的道理。

随着年纪的成长,很多道理反而有反作用

这时需要配合“长成性道理”来指导一个大方向。

两套道理齐头并进,才是最好的。

如果一味地讲“长成性道理”,他们领悟不了那个境界,觉得你说的话一点用都没有,直接唱反调。

还没到那个阶段,就倒下去了,躺平了。

就算后来的经历中,意识到传统文化思维的精妙之处,但伴随着生活的压力,也没有精力去学习,因而一辈子成为庸庸碌碌之辈。

很多人就是一辈子这么给钻进去的.

回顾人生,依然发现不了问题出在哪里!

再回过头来反思,觉得当初没听父母的话。

其实父母当初,也不一定真的做到位了,心意是好的,沟通的方式不一定真的对。

如果你没意识到问题的核心,

反转之后再反转……又重新转回去.

依然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再次重复上一代的沟通方式,以为当初是没听他们的才过得不如意。

再次,逼着孩子们好好学习,不要交狐朋狗友,君子之交淡如水……

重复之前的那套沟通模式。

又是下一个轮回……


犹太人擅长研究心理学,喜欢做精细的东西.

我们中国喜欢研究天人合一,喜欢讲宏大的道理。

我们的道理倾向于指向未来,

他们倾向于指向当下。

“长成性道理”相当于30岁之后的道理。

“发育性道理”偏向于30岁之前的道理。

各有优劣。

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方才可……


犹太人能控制美国,每年大量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说明他们的能力不是盖的。

但犹太人被各种排挤,连一块国土都要去争,这也说明他们有不足。

我们五千多年的文化,四大文明古国唯一传承下来。我们能差么???

哈哈!

但我们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都是引进西方的,哪怕是如今在科学钻研、创新精神都和西方有差距。

说明我们有不足.

各有优劣~需各取所长。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道理与硬道理
《紫薇哲学》道理
道理其实很简单……
员工愿意跟随的好领导,是这样做出来的!
道理丨“不要听太多大道理,尤其在年轻时。”
微精选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