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类比乃是思考之源、思维之火丨读《表象与本质》

PS:这是斯人读书会《表象与本质》共读的第一次读书笔记,作者梵唱

1/
第一次读书笔记参考主题
——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两个引导问题:
1、概念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2、为什么会发生类比,可以绕开类比而认识事物吗?

人通过类比认识世界,通过对类比的思考形成经验,通过对经验的总结与描述形成概念。通过概念指导我们的思想行为,思想行为又同时成为我们理解、经验事物的方式——即类比与概念互为因果,是变化的。

人在思考的时候,每时每刻都在作类比,这个过程产生了我们最基本的初级思维机制—范畴化。而范畴化的作用是让我们能够理解遇到的新环境,或者说至少是最基本的部分,并且通过与世界互动,我们大脑中的无数类比经历了更替、重组与拓展,让我们能够处理在更大范围内遇到的新情况、更好的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能他让人能察觉到隐藏的事物及其特征。

爱因斯坦说:“智能的真正标志不是知识,而是想象。”

我们脑中的范畴能把许多方面(如事物、行为和情境)的现象综合起来,且将其中不易察觉的方面呈现在人眼前。我认为 “直觉”,即是大脑对隐藏信息的反馈;也有人说一条叫做“小路神经” 的系统也可以帮助人类对一些紧急事件快速做出反应。

当我们遇到一个复杂的新情况时,若想通过与某个已知概念作类比而准确把握新情况的本质,那就必须对该情况有着深刻又全方位的理解,人通过类比来唤醒以往的记忆,通过已知的旧事物来理解未知的新事物。当面对切实需要解决问题时,一定会苦思冥想,通过自己已有信息搭建出适宜的路径,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输出倒逼输入”的个学习法,效果不错。

本周看书心得:

1、概念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不能完全等于事物或者事件本身。概念与语言共生,同一个概念不同的人因文化、语言、环境、认知等等不同,理解是不同的。

人类的交流只有不到一半的信息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超过一半的信息通过语调、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方式来传播的。海德格尔说:交流不可能是观点和愿望从一个主体到另一个主体的内心传递,而是我们用解释性的话语投身于一个与人共享的世界。”语言有其局限性,通过语言描述的概念信息是不完整的。

2、范畴和概念是变化的,渐变的,而非一层不变的。写笔记这么难,是类比的素材积累与搭建能力还不够~~

2/

阅后即感:

爱因斯坦、海德格尔和梵唱说的我都赞同。

by:老莫,2305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事物本质与表象
《表象与本质》中的100个金句
例谈如何进行数学地思维——抽象概括
核心素养下的体系化家庭教学
论语文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4
西方哲学史中的“无定”范畴及其本体论意义是什么? 在西方哲学史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