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入脏归经

入脏与归经

在《辅行诀》中,药物有两层五行属性。

第一层是五味五行:辛木、咸火、甘土、酸金、苦水。详见《四气五味》。

至于第二层五行属性,我以前的观点是“作用靶向”,即归经。

但是《内经》明确规定了五味的“入脏”: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这是否与后人所论述的药物归经相矛盾?

仔细玩味经文,其实五味入脏是“先入”:

《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灵枢·五味》:“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

“先入为主”,主气也(按五行次序排),内也,对应五脏(连带六腑);

次入为客,客气也(按阴阳次序排),外也,对应六经。

五味入胃(中宫),先入五脏(四正),次传六腑(四隅),再归手足六经(十二支),由内向外灌注脏腑经脉,故有入脏、归经之别。

九宫八卦配脏腑图

(此图详见《河图洛书》。)

联系到人事,比如读书,大家先入中小学,各归所喜,我比较喜欢英语,这是入脏。我高考时什么都差,就英语129分。高考后,各人再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进入不同的大学,我选择了中医院校,这是归经。一个喜欢英语的人怎么会去学中医?这是个人因缘。所以药物的入脏与归经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这种两分法体现了个体事物的复杂属性。

归经举例

以《伤寒论》为例,桂枝,辛先入肺,但桂枝汤被编排于太阳病上篇(中风)篇首,可见桂枝也入太阳(膀胱)经,所以五苓散里有桂枝。

再如葛根,甘先入脾,但是葛根汤被编排于太阳病中篇(伤寒)篇首,“太阳病,项背僵巴巴,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故葛根亦入足太阳膀胱经(走头项);“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故葛根亦入阳明经。

又如麻黄,苦先入心,但是也入膀胱经,麻黄使用不当会引起淋症,症状是小便频急,淋沥涩痛等。麻黄性温,膀胱湿热者不宜。

所以“入脏”是药物五味的共性,而归经是药物个体的特性

入脏归经表

我多次尝试过整订药物入脏归经表,严格按照药物的真实滋味与归经理论,但各家对药物归经的论述出入较大,而且很多药物有多重归经,故难以完美整订。我又不愿意采用《辅行诀》分歧离谱的各抄本,故予留空处理。况且《中医术数》主要是讲形式逻辑的东西,对于内容物,读者可按照自己对药物的认识对号入座,填充表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在身体怎么行走?
五脏五味补泻理论
以味成方法则探析
执业医师真题精炼第136期
五气凑五脏例
元芳,五味入五脏如何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