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杰智能:提供快递物流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平台——访东杰智能上海研究院院长丘镜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强劲发展的刺激下,快递业务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为了满足高效、快速、准确的快件配送需求,快递企业对自动化物流系统的需求日益凸显。在市场需求带动下,很多物流装备企业及系统集成商纷纷开始探索和研究适合快递物流的解决方案。


山西东杰智能物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杰智能”)作为供应链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商和制造商,主营业务集中于工厂物流与仓储自动化系统集成与设备制造领域。为了顺应快递行业的发展,东杰智能成立了专注于快递物流解决方案与智能设备制造的东杰智能上海研究院,将整合民营快递的市场需求、东杰智能的资本和制造优势以及创新技术、人才团队等资源,为中国快递物流提供适合行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平台。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东杰智能上海研究院院长丘镜晃。丘院长为原邮电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上海研究院技术顾问,是中国邮政首批为6个省会城市邮件处理中心引进交叉带分拣机项目负责人之一,我国“MPF混合邮件交叉带分拣机”倡导与总体设计成员,拥有丰富的快递行业从业经验,对快递物流技术及解决方案研究深刻。采访中他介绍了输送分拣技术在我国快递行业的应用、快递企业如何进行自动化升级,以及东杰智能在快递行业的物流解决方案等情况。


自动输送分拣系统是快递企业分拨中心提高作业效率的核心设备,近年来需求快速上升。请您谈一下输送分拣系统在我国快递行业的应用状况。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邮政(EMS)就普遍采用自动分拣系统处理包裹邮件。从2000年到2003年,中国邮政与丹麦Crisplant公司合作,分别为6个邮政枢纽配置高速交叉带包裹分拣机,在进行了项目“后评估”之后,中国邮政决定采用国产设备替代进口设备,目前已在20多个省会城市处理中心配置了数十套由上海邮政通用设备公司、中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上海研究院等研发生产的交叉带包裹分拣机、小包与扁平件混合分拣机。这些设备经济实惠,至今运行稳定,符合中国快递行业实际发展情况。


直营制的顺丰速运正在大力推广使用自动分拣技术。顺丰速运于2002年顺利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通过不断制定技术标准,升级信息系统,为自动分拣系统的“网络分拣”提供了条件,目前在深圳、香港、上海等地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建设了4个自动分拣分拨中心。近几年,国内2家企业研发的自动分拣设备已经通过顺丰速运的严格测试,满足其分拨中心的业务处理要求。至此,顺丰开始批量采购性价比较高的国产自动分拣设备。


“三通一达”(申通、中通、圆通、韵达)等民营快递企业采用“直营+加盟”的经营模式,努力从 “加盟”机制向“直营化”转变。在“直营 加盟”的过渡时期,各快递企业不断统一服务、作业、技术标准,加快信息化建设。由于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尚未完善,目前“三通一达”仍然沿用输送线 人工分拣模式。同时,多家快递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引入适合分拨中心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分拣系统。


此外,大型仓储配送一体化经营模式的电商企业,例如京东、唯品会等,借助B2C信息化的优势,在引进国外先进分拣设备的基础上,也开始进行采用国内自动分拣设备的尝试。


快递企业如何满足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快递物流提出的要求?在实现自动化进程中面临哪些挑战,是如何应对的?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快递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如下:

(1)时限要求更高:与新一代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物流配送对时效性要求更高;

(2)配送端点更多:电子商务产生的海量订单,需要成千上万的派送点、代送点等终端将货物配送到千家万户;

(3)业务标准更高:快递企业需要统一的平台、统一的标准,包括运单查询流程、服务产品、收费价格、售后服务以及保险等都要做到标准、透明,从揽收、进货、仓储到分拣、配送乃至逆向物流等都需要统一的作业标准,并能够实施全程跟踪监控的可视化管理;

(4)物流成本更低:快递企业在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消费者与电商企业都需要降低物流成本。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快递企业开始进行物流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升级改造。如,顺丰速运在实施“机械化+自动化”建设前期,曾进行过可行性研究分析,认为现行的人工分拣模式存在效率低下、差错率高、信息滞后等问题。为提高分拣作业效率,顺丰快递曾提出了“民企快递实情”的思路:不是最先进的就是最好的,也不是成本最低的就是最好的,应该是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面对未来的发展,分拨中心必将采用更先进的分拣方式,分拨作业必将从目前的人海战术一步步升级到自动分拣作业。


目前,顺丰速运已拥有了自动分拣技术解决方案的经验,正在以规模化形式全面推广使用其标准化、规范化的自动分拣系统。随着业务量进一步增长,顺丰速运将向国际快递巨头学习,拓展全球快递业务,在完善小件自动处理基础上,加快探索枢纽处理中心大、中、小包件自动化输送与分拣系统“全流程快速流动”研究。


占据快递处理量比例最大的“加盟制”民营快递企业,随着每天处理量急剧增加,也希望加快作业处理自动化进程,但均面临标准化与信息化的挑战:


首先,目前民营快递企业已经实现了包单ID条码的全程跟踪的信息化,但想要实施自动化,尤其是C2C快递业务,就必须推进“面单信息前置”工作,将包件的ID条码与收件人地址(以及增值信息)关联,存入“云端”,待实物运达分拨中心时,才有可能采用自动分拣设备实施“网络化”自动分拣。


其次,分拨中心作业包括“发出”包件与“到达”包件两种不同的分拣作业方式,如果实现了包件的ID条码与收件人地址的关联,就能够采用分拣设备进行“发出”包件的自动分拣;但对“到达”包件的分拣,由于在同一区域可能有多个加盟快递网点,需要建立“电子围栏”,才能够按照不同加盟商的配送网点将“到达”包件自动分拣到相应路向格口。


综上,快递企业实现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改造升级,将是一个漫长和充满挑战的过程,并且采用不同的经营模式、不同的作业方式,对自动分拣或半自动分拣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必须量身定做解决方案。


在快递物流解决方案方面,东杰智能进行了哪些技术研发?可以提供哪些关键技术及设备?

为了满足不同快递企业对物流解决方案的不同需求,东杰智能细分市场需求,研发了系列适用产品。具体如下:


针对高端市场,东杰智能开发了半自动、全自动供包台,采用伺服电机精准控制技术,解决了包件高速对中导入。(见图1)




针对输送线人工分拣升级智能分拣的快递企业,东杰智能提供了直接人工导入、自动扫描的交叉带分拣系统,以及在包件面单条码不标准条件下仍然可以采用分拣机实施作业的分拣系统(见图2)。目前这一方案已在申通快递得到了成功应用。




针对还未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快递公司,东杰智能正积极与专注“面单信息前置处理”与“电子围栏信息后处理”的公司联合研究适合C2C/B2C快递作业处理的办法,并加快研究开发OBR Video-Coding视频补码模式,期望在分拣包件的信息缺少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分拣效率。(见图3)




未来快递行业的发展将呈现怎样的趋势,对解决方案的需求情况如何?东杰智能对此有哪些发展规划?

东杰智能上海研究院刚刚成立,我们将召集一批志在支撑物流快递发展的人才共同探索与解决快递企业发展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东杰智能在快递领域的研究,除研发优质的软硬件产品之外,还包括前期物流系统规划与后期的软硬件系统集成。要做好前期规划,需要密切注视快递行业的发展趋势,当前我们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是加盟制快递企业探索“直营+加盟”的优化模式的发展趋势。

不少快递企业通过从国外同行和国内竞争者的发展中学习先进理念与技术,以寻求新的发展思路,进而提出在总部掌控中转平台、地面平台和信息平台,掌握好航空和陆路网络再掌控加盟网点的战略思路上,坚持探索“直营+加盟”的优化模式。针对这种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应深入探索一种由粗放式管理转变为可控的优化管理办法,以便支撑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快递企业,在“直营 加盟”逐步过渡的时期,能够增强管控力度。


通过借鉴国际快递企业的先进理念与技术,我们发现,同样是“合作加盟”管理方式的万国邮联UPU,能够对全球的国际函件与国际快递业务实施有效掌控。总结其经验,UPU主要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作业规范、全球的质量监测、激励的终端费用”等办法实施有效的精细化管理。东杰智能将认真学习借鉴UPU的技术标准、作业规范和质量监测等精细化的管理办法,并应用“唯一标识、全面感知、网络融合、智能处理”等要素的物联网技术,加快开发实现一、二级枢纽分拨中心快递分拣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处理,全网终端配置便携式手持终端设备,统一掌控快递资源的“智能快递平台”,积极支撑快递公司“直营 加盟”的经营管理优化模式探索。


二是区域性B2C仓储配送物流业务的快速增长趋势。

网购业务发展促进B2C区域性仓储配送的比例将大幅增长,同时促进仓储配送中心建设以及仓储配送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东杰智能上市之后,凭借多年自动化物流集成商的经验,在原来工厂物流与立体仓库自动化基础上,正进一步向支撑社会快递物流所需的综合智能集成解决方案升级,为不同的客户提供多种不同的定制化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方向努力。


对于仓储配送一体化系统,目前采用自动化设备只解决了订单商品完成包装成为包裹之后的配送分拣,而电商有一个迫切的需求,就是希望提高“1单多件”拣选、复核、包装环节的效率。对此,东杰智能也进行了研究开发,推进其在跨境电商仓储配送中心应用。


除此之外,为了缩短交货期,同时降低用户投资成本,东杰智能将在太原工厂制造基础之上,积极在长江三角洲与具有长期生产分拣设备的工厂密切合作,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共同探索从“制造”向“智造”的升级之道。



本文摘选自《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2015第12期

有转载与刊登,发表时请注明文章来源。

版权所属,违者必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晚分享|双11不爆仓,需要哪几步?如何轻松应对双十一
快递业现“三足鼎立”,未来谁主沉浮?
菜鸟牵头国家物流机器人研发,顺丰京东慌了?
【案例分析:精益仓配
投资人逃离人工智能?不,投资人看好物流机器人!
【双11物流:包裹全部发运,7.9亿件完成派送!快递今年做了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