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续资治通鉴》评论(一一七)

第二百一十五卷 元纪三十三

元顺帝至正十九年(己亥,公元1359年)

甲子,毛贵为赵君用所杀。

《明通鉴》卷二:初,均用与彭大之子早住,既陷盱眙、泗州……均用称永义王,早住称鲁淮王。……会刘福通之党毛贵,连陷山东诸路,据益都,声势大振,均用往依之。既而互相猜忌,均用遂袭杀贵,据益都,欲并其众。

居士曰:赵君用与毛贵勾结与去年郭天爵和韩林儿勾结有相似之处,赵君用虽然与郭子兴并非一党,但都代表了朱元璋以前的旧实力一族,韩林儿是政治傀儡,毛贵是寄附于韩林儿政权的闲居将领——赵君用与毛贵可以分别视作郭天爵与韩林儿的代言人,朱元璋的对手从本质上说并没有改变。

钱清场盐司会稽杨维桢迁江西儒学提举……张士诚闻其名,欲见之,维桢谢不往,复书……曰:“阁下乘乱起兵,首倡大顺,以奖王室……於乎晚唉!”众恶其切直,目为狂生。

居士曰:杨维桢的意见详细而正确,但张士诚知道如何打天下,不知道如何治天下,所以不能采纳这些意见。这个结果是杨维桢所能预料到的,所以他拒绝与张士诚合作,只是为张士诚的诚恳所感动,因此写下如是的建议。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庚子,公元1360年)

(花云)遂死于难,年三十九。妻郜氏,一子炜,生始三岁。战方急,郜氏会家人,抱儿拜家庙,泣谓家人……云被执,郜氏赴水死。

《明通鉴》卷二:侍儿孙氏,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溃军夺舟弃江宁,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夜半,有老父自称雷老,挈之行。逾年,达太祖军中,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命赐雷老衣,忽不见。太祖赐儿名炜,及长,累官水军卫指挥佥事。

居士曰:《明通鉴》的这一段记载看起来更像小说,而非历史。

献计者或谋以城降,或以钟山有王气,欲奔据之,或言决死一战,战不胜,走未晚也,独刘基张目不言。吴国公心非诸将议,召基入内问计……基曰:“天道后举者胜……明公若倾府库以开士怒,至诚以固人心……以成王业,在此举也。”公意益决。

居士曰:“开士怒”三个字如果翻译成现代文,可以译成激发士人的斗志,但却无法传达原文所具有的神情。一个“怒”字用的绝好,《说文》段注解释说,古代没有“努”字只有“怒”。“怒”又可以解释成“威怒”,《礼·曲礼》说“急缮其怒”,即鼓舞士气,使其发威,用欲望引诱将士奋进。

第二百一十六卷 元纪三十四

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361年)

时达等师抵城下,祝宗、康泰分兵拒守,达攻破之。宗走新淦,依邓克明,后为志明所杀,函其首以献于吴。泰走广信,为追兵所获,送建康。泰,胡廷瑞之甥也。吴国公以廷瑞故,特宥之。

居士曰:同样是违法法律,胡三舍不过酿酒,居然被杀;而康泰临阵脱逃,居然安然无恙。就身份而言,胡三舍是胡大海的儿子,康泰是胡廷瑞的外甥,胡大海是朱元璋的嫡系,胡廷瑞是陈友谅阵营中的降将,自己嫡系儿子犯轻罪被杀,降将的外甥重罪被赦。因为朱元璋虽然依仗胡大海,却也一直防止自己身边的将领坐大,轻视自己制定的法律,所以严格执行法律,将胡三舍杀害。而胡廷瑞刚刚归降,需要对他宽容以收买人心。同时留下康泰也可以继续分化胡廷瑞的派系,使当初对郑仁杰的承诺变成画饼。

宁海布衣叶兑,以经济自负,献书吴国公,列一纲三目,言天下大计。其略曰:“……今闻察罕妄自尊大,致书明公,如曹操之招孙权。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宜如鲁肃计,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此其大纲也。

居士曰:朱元璋向蒙古乞降,李察罕是最为合适的的白手套,因为李察罕兼具两种身份:一是官方背景,李察罕名义上是元王朝的官僚,受到政府支持,与之沟通在名义上是与元政府进行沟通;二是独立军团,李察罕有独立于朝廷之外的政治、军事势力,与他沟通可以不被其他义军认为是投降政府,同时可以摆脱元政府的支配。

初,皇后奇氏宗族在高丽,恃宠骄横,巴延特穆尔戒饬不悛,遂尽杀奇氏族。皇后谓太子曰:“尔年已长,何不为我复仇!”……至鸭绿江,为高丽兵所败,仅馀十七骑还京师。

居士曰:奇氏对于元王朝的内政和外交情况完全缺乏了解,以为元帝国还像自己刚刚嫁到时一样强大,自己和丈夫可以对自己的祖国发布命令。却没想到高丽内政已经被日本掌管,元帝国烽烟四起,帝国军力完全被牵制在国内,根本不会对高丽造成威慑。因此,高丽回击元帝国的进攻毫不留情。

第二百一十七卷 元纪三十五

陈汉大定三年(癸卯,公元1363年)

时友谅悉巨舟连锁为阵,旌旗楼橹,望之如山,吴舟小,不能仰攻,连战三日,几殆。右师却,公命斩队长十馀人,犹不止,郭兴进曰:“非人不用命,舟大小不敌也。此非火攻不可。”公然之。

居士曰:陈友谅的这番举动让人想起了三国时的曹操,但曹操是为了克服北方人不服水土,所以将战船用铁链串一起。而陈友谅的首尾相接并没有用铁链,只是侧身高密度排列,目的在于将所有火力都对准朱元璋,集中火力歼灭敌人,却忽略了机动性太差。平心而论,这也是当时陈友谅的最佳选择。只是鄱阳湖毕竟不比长江,能够活动的空间太小,何况朱元璋命令朱文正坚守,自己在枯水季节对陈友谅发动攻击——稍后,朱元璋、张定边、常遇春机动性很强的战船全部搁浅,更不必说陈友谅的巨型战舰——此时不宜高密度大战舰集中作战。另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向朱元璋提出建议的这个人名叫郭兴,没有避郭子兴的名讳。但赵匡胤却命令郭崇威避了郭威的讳改名郭崇,可见朱元璋有意识要与郭子兴决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那些事之,朱元璋的淮西二十四将
朱元璋为何杀掉侄子朱文正?《明实录》不敢记载,一本书解开谜题
穿着破旧衣服上朝,被朱元璋赞为清官的张昶,刘伯温:此人留不得
六百多年前的庚子年,欧洲一片黑暗,中国却即将开始一个伟大时代
元朝末年燕云十六州是怎么被明打下来的?与之对比,是北宋得到燕云十六州难,还是明朝更难?
扩廓帖木儿,天下奇男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