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个时代世界上最有名的女人-戴安娜王妃
userphoto

2023.03.07 北京

关注
原创 张文 张文随记 2023-02-12 15:13 发表于北京

2018年2月初的一个下午,刚下过一场大雪的巴黎银装素裹。正在巴黎旅行的我和太太从酒店打车前往埃菲尔铁塔观光。路上我突然想起铁塔附近有一个为已故的英国戴安娜王妃立的纪念碑,提出来了想顺道去看一下。太太感到有些不解,不过还是同意了。

下车后看到了不远处一个金色火焰形状的纪念碑,碑下的白雪覆盖了一些戴安娜生前的照片和两块碑文。纪念碑旁的阿尔玛桥地下隧道就是21年前震惊世界的车祸现场。这次车祸夺走了三十六岁的戴安娜王妃和她男友,埃及富商之子多迪·法耶德的生命。

我看了一会儿,给太太讲了20多年前我上高中时的一件事。

那是1992年的夏天,还在上高二的我一天在报纸《参考消息》上看到一个关于国外名人的报道。报道提到普通民众给名人写信,比如给美国摇滚巨星麦克尔·杰克逊,南非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英国王妃戴安娜等人写信,回信率最高的是戴安娜王妃。

我于是想,我可以试着给黛妃写封信,看她会不会回。

说当时的戴妃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女性可能并不为过。大英帝国的储君王妃,风华绝代的容貌,引领潮流的时尚偶像、极具爱心的世界级人道主义者。1981年一场亿万人观看的世纪婚礼,之后生下威廉和哈里王子,不久查尔斯王子旧情复发,双方先后各自出轨,到1992年两人宣布分居。关于她的新闻一直占据着世界新闻媒体的头条。

我当时从新闻中了解到戴妃与查尔斯的婚姻已陷入危机。作为一个未成年的学生,我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想了半天决定写几句表达关心和支持的话,于是用当时极为有限的英语水平,用笔在一张信纸上写下了一封简单的信。然后到邮局里买了一张寄往英国的邮票,花了21块人民币。我在信封上写下了英国伦敦白金汉宫的地址和戴安娜王妃的名字,将信投进了邮筒。后来我才知道戴妃其实并不住在英国女王的白金汉宫(Bukingham Palace)。

大约在三个月后,正在教室上课的我被告知学校传达室有一封我的信。到了传达室后拿起信封后一看上面的英国女王头像的邮票,心扑通扑通地跳了起来。拆开信封后看到里面有一份写有我名字的信,还有一个是威尔士亲王夫妇(查尔斯和戴安娜的皇家头衔)生平介绍的小册子。

写信人署名是一位名为Lonsdale夫人的女侍臣。信很简短,内容如下:

“王妃殿下让我转达对你这封令人愉悦的来信的感谢。她对你写信表示真挚的感谢并表达美好的祝愿。我特此附上一份你也许会感兴趣的的小册子”

看到不是王妃本人的回信我多少有一些失望,不过能收到回复内心还是相当激动。九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还没有互联网和电子邮件,对国外的了解和交流也十分有限。这一经历给我最大的影响是,我意识到普通的中国人可以大胆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所需的只是一些勇气和想象力。

无论如何,此后我对英国王室和黛妃的兴趣陡然增加,之后多年都对她的新闻保持关注。1997年9月1号的晚上,当从电视上了解到她在巴黎因车祸香消玉殒时我内心极为震惊。

车祸的原因是当晚戴妃和男友多迪在离开巴黎的丽兹卡尔顿酒店时遭到了驾驶摩托车的狗仔队摄影师的追随。他俩的轿车司机当时属于酒后驾车,为加速摆脱狗仔队,在通过阿尔玛桥的地下隧道时不幸撞上了隧道中央的一根分界水泥柱…

多迪的父亲,无比悲痛的老法耶德称这次车祸是一场政治阴谋,认为是英国军情六处受到英国王室的指示,策动车祸谋杀戴安娜和多迪。不过这一指控并没有事实依据。多年后老法耶德放弃了这一指控,给出的原因是为了黛安娜的孩子考虑,不希望他们再受此观点影响。不过成年后的哈里王子也认为这并非一起单纯的车祸。在一次访谈中,他表示他的母亲是因为爱上了一个非白人(non-white person)而被尾随致死的。

从真正的意义上讲,黛安娜是被媒体害死的。她被称为全世界被拍照最多的女人,她的每一次出行总是被无数的记者和摄影师包围和尾随,她的照片也总能卖出高价。一位长期报道英国王室的记者曾说,戴妃一个人撑起了一个行业,很多摄影师靠出售戴妃的照片就能发家致富。在她车祸身亡后她弟弟斯宾塞悲愤地说,“每一个鼓励贪婪无情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戴安娜照片的报社老板和编辑,手上都沾有黛安娜的鲜血。”

戴妃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不幸去世时让喜爱她的英国民众陷入巨大的悲痛中,也让全世界的人唏嘘不已。她离世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但她在世时的风采和影响力仍难以被人忘却。现在西方媒体仍时常能看到关于她和与她相关的新闻。无论是后来两个王子的先后结婚成家,还是最近哈里王子出版的自传《备胎》,她的名字始终被反复提及。2017是戴妃离世20周年,我在美国和加拿大旅行时看到主流网站的首页和书报亭上不少杂志封面都是缅怀戴妃的图片。

过去一些年我看了一些关于戴妃的报道和纪录片,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

查戴两人的婚姻悲剧的真正原因是查尔斯的草率和仓促。即使没有查尔斯对卡米拉的旧情不忘,两人也很难真正幸福。

查尔斯只跟戴安娜见过九次面就向其求婚了。而当时戴安娜才19岁,基本上是一个涉世不深的女孩。没有什么情感经历,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是怎样,就在突然降临的王子的热情追求下,成了万众瞩目的王妃。当时查尔斯已是三十三岁的情场老手,在与卡米拉的交往受阻后有些冲动地去追求青春活力的戴安娜。据他自己后来抱怨说,他对戴安娜的仓促求婚其实也有父亲菲利普亲王的压力因素(看来年轻人对父母催婚的压力一定要顶住)。

此外,两人的差距之大最重要的不是平民与王室之间的身份差异,而是两人原先没有任何友谊基础,个性、兴趣爱好也大相径庭。查尔斯好静,喜欢独处,古典音乐,骑马,读书;而戴安娜喜欢热闹,流行音乐,时尚。两人既无共同经历,也无共同志趣。如果两人在婚前真正相处一段时间,也许就会发现对方并非适合自己。

戴安娜虽然婚姻十分失败,但在人道主义和慈善事业却留下了不少宝贵的遗产。最为著名的是1987年她不带手套与艾滋病病人的握手。当时的世界对艾滋这种可怕的疾病仍然充满恐惧,对艾滋病病人避之不及。戴安娜在伦敦一所医院里探望艾滋病病人时,面带微笑地向一位病人伸出了手,病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她的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当时的艾滋病病人因染病而蒙上的羞耻感。

戴安娜还多次出访安哥拉、波斯尼亚、埃及、印度等多个国家,每到一地,她都会去当地的慈善医院、慈善机构、学校,甚至还会去波黑等战乱国家,亲自走进雷区,呼吁所有国家参与反地雷运动。

在她离世后她身边的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戴妃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并非逢场作戏。当周围不再有媒体和记者时,她对病人和受害者的关注和眼神中的慈爱丝毫没有减弱,反而更加真诚和深切。

作为一名母亲,戴安娜对孩子的影响巨大。她的两个儿子成年后也继承了母亲对慈善事业的热爱。此外黛安娜对次子哈里的成长非常关注。威廉作为长子和王位继承人始终获得外界更多的关注和特殊待遇,而次子哈里收到的关注则少得多。为此戴安娜会单独给予哈里更多的照顾,让他始终感受到浓浓的关爱。

这也是为什么戴安娜身亡后哈里受到的打击最大。相比于逐渐成熟的威廉,当时的哈里只有12岁,世界上最爱他的人却突然永远消失了。他无法接受也不愿相信母亲的离世。然而他父亲和其他王室成员秉承王室一贯的传统“never complain, never explain”(从不抱怨,也从不解释),对戴妃车祸离世一事始终缄默不语,让哈里更加压抑。他后来提到很多年里他始终怀疑母亲伪造了死亡的假象,只是为躲避媒体而一直藏了起来,有一天还会再次出现。失去母亲后他曾多次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后来还曾酗酒和吸毒。

他说他直到23岁才完全接受了母亲离世的事实。那一年他来到巴黎,让司机载着他走了一遍母亲出事当晚所走的路线,并让司机以母亲车祸时相同的车速从同一条地下隧道风驰电掣般驶过。也许在那一刻,他跟母亲进行了真正的告别…

遗憾的是,过去几年哈里与美国演员梅根恋爱结婚后与英国王室已渐行渐远,与哥哥威廉之间的怨恨也因为威廉对梅根的反感和不接受越来越深。2021年梅根接受美国著名媒体人奥普拉采访时提到她曾受到王室成员的种族歧视,进一步将哈里夫妇推向了英国王室的对立面...

哈里王子的自传《备胎》一出版就成了有史以来最畅销的非虚构书籍。由于爆料了很多英国王室内部的冲突,尤其是对于父亲查尔斯的不满和与哥哥威廉的冲突,这本书引起了极大争议。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人和美国人对这本书似乎有不同的态度。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人对哈里大多是同情和支持。而维护传统、尊敬王室、民族性格中推崇隐忍的英国人普遍对这本自传非常反感。一家英国书店在展出哈里自传时把这本书和一本名为《如何杀死你的家庭成员》的书同时摆在了一起,体现了英国人对这本书的总体态度。认为“家丑不应外扬”中国的民众也似乎对哈里夫妇比较反感,认为他们自私自利,为一己之利破坏家庭和谐。此外哈利在书中爆料自己个人私生活中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细节,也让人心生厌恶。

我本人没有看过这本书,无法给出评价。我想也许年幼丧母,之后也得不到太多家庭温暖和情感支持的哈里,通过这本自传释放了过去长久压抑的情绪。只是这种释放对家庭关系和自己的公众形象同时杀伤力巨大。最近的一次民调显示,英国民众对哈里连年下降的好感度跌到了26%。

哈里深知自己与哥哥和父亲之间的裂痕进一步加大了,但期望有一天仍能弥补裂痕。在最近一次媒体采访中,当记者问他,如果母亲仍在世的话会有何感受。哈里说母亲会非常伤心,但他希望与父亲和哥哥有一天能够和解,他希望重新被父亲和哥哥接受(I still want my father back. I still want my brother back)。

也许若干年后,时光会抚平一些伤痛,血浓于水的亲情会最终冲淡曾经的怨恨,两位王子有一天“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那时候深爱他们的母亲,在天堂里会露出欣慰的微笑。

文章的最后让我们回到戴安娜。

前不久我看了一个对黛安娜传记作家Andrew Morton的采访视频,他披露了一件戴妃的往事。在黛安娜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中,一个好朋友曾问她:

“If Prince Charles came to you on bent knees, would you take him back?”(如果有一天查尔斯王子屈膝乞求回到你身边,你还愿意和他在一起吗?)

戴安娜低头想了很久,然后说:“Yes"。

看到这里我心里有些伤感。她曾经的王子,她两个孩子的父亲,虽然曾带给她最大的伤害,在她心中仍占有难以抹去的一席之地…

(注:这是戴安娜遇难前不久在男友多迪的游艇上被拍到的一张照片。在海天背景衬托下的她显得十分孤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戴安娜王妃最珍贵最值得收藏的合影瞬间,第二张值得珍藏一辈子
忍什么呢?都这样了还不敢真撕x?
骗访英国王妃,抹黑迈克杰克逊
25年前戴安娜葬礼:威廉哈里“被迫”走在母亲棺木后面,令人心疼
回顾威廉王子成长史 从金发帅哥到秃顶奶爸 现家庭和美可惜没戴妃
戴安娜:风光嫁入王室,背后心酸谁能知?离世原因至今有疑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