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坛 | 荣维东:国外有效作文命题研究及其启示

国外有效作文命题研究及其启示

荣维东(西南大学)

摘 要

研究表明:作文命题质量与学生写作质量存在着密切联系。有效的作文命题在于有真实具体的读者,让写作成为交流行为,并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切实的指导。我国的作文命题基本上是一种没有写作目的、读者、虚假的“文章制作”,它造成了学生写作动机和兴趣的缺失。写作命题要明确了读者、目的、文体等交际语境要素,这是解决我国写作教学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作文命题与学生写作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

据全美写作工程(NWP)和全美教育发展评价委员会(NAEP)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写作质量和作文命题质量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1]NAEP首先搜集了全国200多节写作课堂得来的数据,对学生的优秀作文从精致程度、结构、创新性、细节的运营、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等指标进行科学分析;然后,对学生的写作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访谈;最后,整理并发布了有效写作任务设计(即:作文命题)具有如下些特征:

●  好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写给一个具体真实的读者

●  让写作成为一个真正的交流沟通行为。当观众不是真实的,写作不是真正的交流时,往往写不好

●  好的作文命题根植于特定而具体的材料中。要求学生与这些材料互动对话,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比较、转化。不好的作文题目往往不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仅仅是定位信息并重述它而已

●  好的作文发生在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时。参与最有可能发生在作者能够对所写的文章的主题、样式(不论写信还是写论文等)和读者进行选择时

●  如果作文题目能够提供如何结构文章的指导,并提供一个适当的写作支架时,学生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1999年美国教育部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过有效作文命题的四个要素[2]:

●  内容和范围(写你读过或经历过的——学生应该分析、综合、反思、表达)。

●  框架和生成(给学生一个框架,发展思路,指示文章的结构)。

●  读者和交流(避免让学生写给“假”的读者,让学生有真正的机会与真实的读者交流)。

●  参与和选择(不要给学生太多的选择,或者没有任何限制,这会让学生因为提供太多的选择而陷入审题的陷阱。

这四个要素中有的我们也早已认同,比如“写你读过的或经历过的”但是对于“避免让学生写给假的读者”或者不要“给学生太多的选择或者没有任何限制”方面,我们却采取了相反的做法。到底谁的对呢?

写作的本质是交流。任何一次写作行为都可以看做是一场特定语境下的对话交流。写文章是向某(些)个对象进行的一场倾诉或交流。发出信息是为了得到回应;写文章是为了与人交流思想情感。如果没有了对象和目的,任何写作都将变的毫无意义,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写作的困苦是写作的无目的、无对象,没法揣摩清楚读者的状况和需求。写作的困难主要不是“没的写、不会写”,而是写的时候不知道向谁说(写),为什么目的(说)写。这就是古人说的“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道理以及“对牛弹琴”“鸡同鸭讲”的含义。我国的作文教学往往对于“为什么要写?”“为什么要向别人说这样一个话题”不考虑,只是劈空没由头地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让你去写,而你又不得不写,这是最痛苦的。写作本来像说话一样是一种面对对象的自由言说。可如果一旦没有对象、目的,便没有了启动言说的基本动力,成为一桩被逼言说的苦差事和没头没脑的呓语。这也就是研究中提出的要“避免让学生写给‘假’的读者,让学生有真正的机会与真实的读者交流。”原因所在。

当今我国的作文命题中有一种“文体不限”理念,似乎这样给了学生“自由”了,启示“题材不限”“文体不”有时更难写,这种“不限”也造成学生作文“四不像”的根源之一。我国的写作教学几乎全是为了应试目的的“文章制作”训练,根本不去考虑写作的交际功能。这是造成我国写作教学问题的错误根源之一。因为虚假的文章制作是很难唤起学生的内在写作动机的。交际才是一切写作行为的本质。之所以研究结论得出“不要给学生太多的选择,或者没有任何限制”是因为学生会因为“提供太多的选择而陷入审题的陷阱”。

尽管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实证研究证明上述结论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适用于我国的写作教学。但是,这种研究很显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二、我国作文命题的现状与误区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作文的命题存在着严重问题。我国的作文命题基本上采取的是“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样式,以写成一篇“通用的好文章”为目的的,采取的评价标准基本上是由文章学的演绎过来的标准,比如主题、内容、结构、语言等等。在合格文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诸如“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结构新颖”“有创意地表达”“有文采”之类的要求。至于为什么是“这样的标准”没人说得清。我国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基于应试的。“应试写作”对写作教学负面影响“罪莫大焉”。应试写作通过命题、评分标准和满分作文以及商业机构的推波助澜牵引着我国的作文教学。其弊端表现在——

1.道统观念。在我国做文章,既要占有道德优势,又拥有政治正确,这造成了学生作文的虚伪人格和“伪圣化”习气。一个考场的学生为了《战胜挫折》,一半的学生让自己的“父母双亡”或家庭遭受灾祸。而在作文表达上的虚饰华丽、铺排渲染,更是造就了一种说假话、不顾实用的所谓“小文人语篇”文章写作。我国评价作文比较重视“符合题意”,即命题隐含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倾向,这种“思想内容至上”的做法,是一种隐蔽的、恶劣的社会“规训和控制”的体现。它几乎不能允许孩子们“讲真话”,不利于孩子自由活泼思想的形成,尤其助长了他们从小就说假话、空话的不良文风和扭曲人格。

2.虚假文章。这种虚假不仅仅编造材料,滥用感情和文学表达,还导致一种以文学取向为高标的评价取向。作文教学似乎成为一种“博学宏词”的炫耀和极尽能事的虚饰,这种文章能力除了考试之外几乎没有用处。我们的考试作文是不考虑用途、不考虑语体、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的,甚至为了所谓的创新而“淡化文体”,我们学生只教学生写这种“假文章”,不考虑文章的实际用途。

3.语境缺失。任何一种写作行为都可以看做是一种语境下的交流。这种语境要素包括话题、读者、目的、文体等。这也就是说我们任何的一篇文章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向着明确的或者潜在的读者对话交流的行为。读者和目的的不同,决定并影响着写作过程中的构思、选材、语言表达等等。我们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我们的学生写作没有对象和目的的要求,更像是一种无聊的“文章制作”和“文字游戏”。这种文字游戏除非在某些极为特殊情况下有用,但对大多数写作者来说,是一种灾难和痛苦。这样一种无目的、无对象的写作活动导致了写作中“言语欲望和动机”的消失。我们不是没话说(写),或者不会说(写),而是不知道“为什么说(写)”“向谁说(写)”,因而“没兴趣说(写)”“不知道说(写)什么”,进而“不知道怎么说(写)”。当作文成为被动地完成老师或者考官交给的任务,这样一种极为枯燥、功利的目的时,这种被动的无目的无对象的写作活动本身就成了一种“言语的迷茫和痛苦”。

请看下面的命题——

“向一位没有见过你的房间的同学描述你的房间。你的描写应该包含足够的细节,这样同学们读你的文章时,才能知道你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事实上‘屋如其人’。读这篇文章的人会了解到你这个人。你的作文会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阅读。”这后一个作文题目一下子就可以让学生进入到一个交际语境中去,让学生意识到:这是写给“没见过我房间的人的”,是让他们了解我这个人的。为什么要包含足够的细节呢?原来是要让别人通过细节“了解到你这个人”。这就可以激起写作的最基本动机和兴趣了,使得写的活动有了基本的理由。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虽然也提到“写作要看目的和对象”,可长期以来,我国的写作教学是缺乏写作的“读者意识”“目的意识”“文体意识”的关注。比如《我难忘的_____(生活中的人、事、活动、物)》这样的题目——我们都写过,不止一次地写过,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还在写。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写它?我为什么要向别人写这样一个话题,目的何在?说不清楚明白,只是劈空没由头地孤零零地这样一个任务让你去写,而你又不得不写。

目前我们流行的话题作文更多的是以一种文艺腔的面目出现——

鲜花张开小喇叭,感谢细雨:是你把我滋润得这般俊俏,这般美丽。细雨闪着眸子说道:说感谢还得先感谢春风妈妈,是她让我这么做的。请以“感谢”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似乎有这样几句是个不是诗歌,散文不是散文的话,就能起到发酵或者催情作用,能够将学生的写作动机和才情给“勾引”出来。其实,这多半是出题人的一厢情愿,事实上没有几个人会进入到出题人的这种假惺惺、扭捏作态的表演中去。它更多时候引发的是扭捏作态的“文艺腔”和不问场合与目的“伪写作”。

这些命题者大都对作文有一种“文学表达”的错误预设,或者作文是让学生学会说一套“既定的话语表达”的错误认识——学会某种特定的话语方式,学会一种特殊的本领,成为一种特定社会秩序中的人。这是有着几千年专制传统的社会奴才型的人格——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感情,只需要学会“代圣人立言”“文以载道”就是了。这与现代社会需要的有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有自己独立人格的现代公民的目标是相抵牾的。

可见,有什么样的作文观就有什么样的作文题。作文是思想道德训练为主,还是书面表达技能的培养?是不问对象目的的“自我表达”还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与人交流”能力?我们是培养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人云亦云的奴才,还是现代社会需要的有自己独立思考判断能“以言行事”的现代公民?这是作文教育目标定位问题,也是一个教学技术层面的问题。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什么样的语言能力的问题。不过本文只想从作文教学有效性的角度,谈一些启示和建议。

三、对我国有效作文命题的启示和建议

1.将作文命题变成一种真实或者模拟的交流活动

国外的作文命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重视写作的交际功能。比如该研究提到“要求学生写给一个具体真实的读者”,“让写作成为一个真正的交流沟通行为”就是这样。

在真实世界中写,为了真实的学习工作需要去写,像生活中真实的人那样去写,真实模拟写作的各种情境去训练,这才是作文的本真状态。叶老说一切写作“都是有所为的”。作文教学应该在一种真实或者拟真环境中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与人交流的社会活动,而不是没由头的写篇文章。

为什么多数人讨厌作文,却喜欢发短信、网络聊天,或者诸如此类交流活动。二者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后者具有鲜明真实的交流功能和机制。当作文只剩下被动地完成老师或考官交给的任务,这样枯燥、功利的目的,写作丰富的交际功能没了,作文也就死了。作文命题应该唤起学生的写作动机并关乎学生的真实的生活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外在的交流需要,如给家长或老师的写一封信、网页跟帖,给校报、版报或学校的活动投稿;也包括学生内在的情感的、心灵的、思想的需要,有时候也包括发表和成就动机等。有的老师通过办一张小报就把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起来了,有的老师通过开展“时事演讲活动”等启动学生的表达行为。当学生的表达成为一种与人交流的真实活动时,他们的写作的欲望和动力才会调动起来。

这种种需要,在写作任务设计时,常常可以转化为对写作活动情境和语境的具体说明和模拟假定。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布置一个真实的或者“假定的”写作任务场景,唤起或指示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让写作任务包含写作活动需要足够的交际语境要素如:写给谁(读者)、为什么写(目的)、文体的要求等。这样的写作活动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拟真的”。事实上,据有关研究,对于人脑来说,“真的真实”和“虚拟的真实”,被激发和启动的机制基本是一样的。

作文应该成为一种“真实”世界里的写作。写作应该是一种自我情感的表达以及与世界、他人沟通的方式,是孩子的“另一种嘴巴”,是学生的“书面言说”。作文教学应该模拟或还原成现实生活中各式各样、功能各异、目的不同的写的活动。作文不应该是一种令人头疼的作业形式.它应该是具体语境下的表达交流,是一场场别具魅力的交流与对话。

2.成功的有效的作文命题,应该包含有相对具体的交际语境要素

下面是一道PISA测试的题目:


假如你们学校的同学准备给学校选一个吉祥物。这个吉祥物是一种动物或者是被用来代表某个团体的标志,就像许多运动队都有自己的吉祥物一样。

这里有四个吉祥物作为你们学校的备选:老虎、正在升起的星星、海豚和火箭。你要从这个四当中选择一个,并写一封信给你们校长说出你选这个吉祥物的理由。

写一封信给你们的校长,说服他(她)同意你的选择。在你的信中你要写得有理有据。(出自:NAEP 2011WRITING FRAMEWORK,第25页)

在个写作任务中,“校长”是读者,“信”是文体,“说服”是写作活动的目的,“有理有据”是写作文章的具体要求。寥寥数语已经将写作任务的交际要素交代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例2.美国加州八年级教材《文学》短篇小说单元《写一件有趣的往事》这样设计写作的交际语境:“你在电话上和朋友说话时,感觉到你妈妈,或者弟弟、妹妹可能在偷听,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这种在电话里和朋友谈事情时不舒服的感觉,在通过写信和朋友的交流中就不会存在了。写信时你有时间慢慢讨论属于你和朋友的私事。假如你最好的朋友刚搬到另一个城市,感到很孤独,而且想家,那么写封信给他,讲讲你的有趣经历,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吗?在信中,生动地描绘一件好笑的经历,就像这个单元中的作家描写小说中人物的有趣的恶作剧一样。”教材在“写作前”有这样一段文字:“勾画情景。记住,你的朋友也许并不指望你回答事情是如何发生的这类问题,他也可能只要你简单地按时间顺序描述当时的情景。”还专门用方框标出:“任务:写一段有趣的往事。目的:娱乐。读者:生活在另一个城市的朋友。”

上面这个题目不但情境营造的真实具体,还特别交待出任务、目的、读者,这和我国作文命题的“文艺腔”不同。再看我国常见的作文题——

十五六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_______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写一篇文章。(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2)可以大胆选择你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内容要充实具体,文章不少于500字。

我国目前的话题作文往往用一段花里胡哨的排比和比喻句说一大段充满煽情的话语,似乎这样就能够将学生的写作才情激发出来似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作文教学的“人文性”似的。实际上,这些话语多是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或立意而发的,是一种主题上的“规定”。它们除了将作文命题引向虚无缥缈的浪漫主义,展示了出题人荒唐可笑“文艺范”与“文学腔”外,几乎对学生写作没什么实质性的明确的指导,甚至是产生了一些误导。再看国外的作文题有何不同。

1999年英国中学生英语等级考试笔试试卷中的写作试题是这样的——

1:一本地公司赞助了你学校一笔钱以资助教育参观。选择一个你们班级想去的地方。给你的校长写一封信,劝说他同意支付一些钱用于你们的该次参观。

2:生活中有比学校和作业更重要的东西吗?给教育大臣(政府负责教育的部长)写一封信,争取年轻人校外生活质量的提高。

3:作为庆祝新千年活动的一部分,一个时代密封匣将被埋藏在你当地的战争纪念碑下。给未来的目击者写一封信,谈谈你对于战争的个人思考和感受。这封信将放入匣中。

上述三封信分别写给校长、教育大臣、未来的目击者,读者非常明确,目的也很清楚,功能也是明确的,比如“劝说”“筹款”“交流感受”等,均为生活实用,关键是都具有明晰的交际语境写作要素。

从语境要素出发,一篇构想中的文章可以有若干角色,面向若干读者,达到若干目的,它决定着你文章的内详略、结构和语言的呈现形态等要素。下面是一个以“世博会”为话题的作文交际要素的分析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写作首先做的是要把握目前你写作的文本的语境是怎么一个样子:即写给谁?为何目的?达到什么功能?据此确定内容、结构、语言和表达。比如,学生可以以“世博志愿者”的身份,向“不文明的市民”,发出“倡议书”,“劝说”他们世博会期间,不要穿睡衣上街,做一个文明市民。学生也可以以“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向“普通市民”发布新闻。他也可以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向“网友”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采用口语或者更加随便的网络语言,达到“娱乐”的目的。他还可以以“外国客商”的身份向“世博组委会”发出“公函”,语言比较“正式”,达到“申请布展”的办事目的。而不像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学生有一个身份“考生”,面对“老师或考官”,目的只有一个“拿高分”,语言只有一种“华美煽情”,即使话题不限,文体不限也几乎没大发挥空间。

在交际语境写作中,你可以就任何一个“话题”,选取自己喜欢的“角色”,设定“假想的读者”,采取合乎交际语境的恰当的“体式、结构和语言”去构思。这样一篇文章可能就有10x10x10……=1000(或一万种)“想法”。可是,实际上当交际语境基本选择确定下来后,文章只可能有一种可能的“写法”即1X1X1……=1。这就是说,在一定交际语境和写作目的下很多写作要素是相对固定的,有限制的!

基于交际语境的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针对读者,有目的的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交流活动。你以什么身份说话、向谁说话、采用什么方式说话、说什么话题内容的话,都将成为一种“规定”,它规定了写作的内容、材料的选择、主题、材料的呈现方式(文体)、语言的风格等等。再有了这些限定后,作文很可能不是难了,而是变得容易了。因为,这避免了没有限定带来的“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麻烦。这就可以“避免太多选择造成的审题陷阱”。使得学生可以以他认为最有趣、最便捷、最容易把握的方式,进行构思。

比如有的学生采取了拟人化的视角,以自述的口吻,进行说明文的写作;学生可以运用实验报告的式样叙述自己初中三年生活的种种酸甜苦辣;可以采用书信的体裁,写《——,我想对你说》之类的作文。在上述作文中,当学生扮演或者虚拟了某种身份,并明确的读者之后,他就可以以他认为有趣的、创造性的方式,进行写作训练。这样的作文方式,与规定好内容、结构以及写作方法的文章仿作比起来,自然趣味盎然。——在这样的写作中,你会感到写作是一种有趣的游戏,神奇的创造,意义建构和文字冒险体验的历程,你自己是意义的主人,你会为之沉醉,一种自由自在创造的乐趣油然而生。

这种基于交际语境的写作命题可以说比较好的解决了“为什么写”“写什么”“写了有什么用”以及“写给谁”“需要写成什么样子的文章”“需要用什么手法”等等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形成的言语能力才是真实的言语能力,才有助于形成学生真实的人格。

目前的中国作文命题是以写成一篇“通用的好文章”为目的的,它采用的是文章学的知识体系,不考虑写作的具体语境、目的和功能要素,这导致了虚假写作。写作教学正经历着从“文章写作”到“真实语境写作”转变,我们认为应该要将我国传统的“作文命题”转化为“有效的写作任务”,基于话题、作者、读者、目的、文体、语言等要素进行具有真实语境要素的写作命题设计,是有效解决当前虚假写作的问题措施之一。

3.写作任务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支架和具体指导

研究表明:如果作文题目能够提供如何结构文章的指导,并提供一个适当的写作支架时,他们有可能写得更好。这是因为写作是一种复杂的书面语言表达和交流活动,写作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处理需要处理,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不具备这种处理和组织信息的能力。而关于文章框架的指导甚至要求,恰好能够给他们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的“程序”和写作活动实施的“路线图”。

比如这样一个四年级的作文题:“采访你家里的一位长辈,用短篇报道的形式写出你的采访结果。内容要包括这位长人的童年、青年、壮年三个时期。在他生命的每一个时期要描写典型的一天生活以及受访者的生活乐趣”这个作文题同样很成功是因为:它包含这样几个关键的因素。一他们可以选择一个人去采访,能仔细思考并将他们在采访时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转换加工。除此之外,题目还给予他们一种结构文章的视点和方式(注意人物三个生命阶段,重心在于每一个阶段上典型的一天)。这个题目中,三个时段就是“一个支架”。学生指导怎么结构文章,写哪些内容。这就把他脑子里已有的杂乱无章的信息,有了一个建构的支架,他就可以“照图施工”了。从写作心理学上说,这种写作结构的指导,还可以降低他们的“认知负载”现象,也就是说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作文命题的有效性源于作文命题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应该是对于写作规律的尊重。写作是一种书面的表达交流活动。作文命题的有效性与作文的“交际性”有着重要联系。将纯粹的“文章制作”写作命题观向基于“交际写作”的写作命题观转变,是是解决当前写作教学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2015.12)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命题作文的四种类型及教学建议
写作任务的情境化设计 荣维东
荣维东:国外有效作文命题研究及其启示
让写作真正发生 ——写作任务群设计的价值、要素及类型
交际语境写作:我国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
【青春语文•燕璇作文教学探究17】创设真实语用情境,提升写作交际功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