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家导图 | 牛人用药都是一组一组用下去的,“角药”在皮科是这样用的

第389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江苏中医药

 导读 

王玉玺教授是第三、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王老善于运用经方治疗皮肤病,认为中医治疗皮肤病既要视其外,即根据外科疾病的皮损特点(如颜色、痛痒、脱屑等等)进行局部辨证,以此确立方药,达到治疗的目的;更要知其内,即找到外在皮损与内在脏腑、气血津液病变之间的联系,标本兼顾。


“角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药物的性味归经、性能为配伍原则,用3味药物联合,通过系统配伍达到减毒增效作用的药组。“角药”不是简单的三味药物拼凑,而是三者有序、合理的组合。本文介绍几组王玉玺教授在诊治皮肤病过程中应用较多且效果良好的“角药”。

一、黄芪、防风、白术

此组“角药”为玉屏风散,原方出自宋代张松的《究原方》,可谓是治疗荨麻疹的经典用药。黄芪善实卫气而固表,且有补虚作用。白术性甘温,能补气、健脾,与黄芪相须为用,实卫气兼补益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标本兼顾。防风味辛、甘,微温,功善疗风。

李东垣认为“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二者如同弹簧两头,用力的方向相反,反而激发各自的力量。《绛雪园古方选注》评二者关系:“黄芪性钝,防风性利,钝者受利者之制耳,惟其受制乃能随防风以周卫于身而固。”三者配伍,补中有疏,散中有收。

既然名曰玉屏风,则表明此组药以益气固表为主,祛风散邪为辅。《医宗金鉴》说荨麻疹“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其病因复杂,其中以风邪作为外邪侵袭最为常见。风邪易夹杂寒、热、湿等邪气。病因或由平素体弱,气血不足或久病伤气耗血,气虚则卫外不固,外邪易袭。因此,症见汗出恶风之荨麻疹,应祛邪与固表兼顾。玉屏风补而不留邪,自然是治疗的最佳选择。但其祛邪力弱,可配合桂枝汤调和营卫;恶风无汗,表阳郁闭,可加麻、桂剂以祛风发散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王老总是强调辨证论治,审证求因,故常应用这组药治疗有“风”这一病因参与,邪在肌表的疾病,如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

二、麻黄、制附子、细辛

此组“角药”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源自仲景《伤寒论》,主治少阴阳虚兼表证。王老常应用本方治疗荨麻疹与寻常型银屑病(多用于静止期与消退期、顽固性银屑病),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之法。

麻黄,《本经》云其“主中风,发表出汗”,可开腠理,透毛窍以散风邪;制附子取其辛热之性,温补阳气,助麻黄鼓邪外出,同时防止麻黄峻发太过损阳,更伤患者本虚之阳气;细辛入肺肾经,达表入里,既散在表之风寒,又散在里之阴经寒邪。三药合用,可使在外之表邪得散,又可振奋在里之阳气。

三、黑豆、绿豆、赤小豆

这组“角药”出自扁鹊三豆饮,用以疏解热毒,治疗天行痘疮。《本草纲目》言黑豆“制诸风热,活血,解诸毒”,“令人长肌肤,益颜色”;赤小豆则可以治热毒,利小便,逐津液;绿豆为三者中唯一性寒者(余两者在《本草纲目》中均被认为性平),“消肿下气,压热解毒”。

王老常用此角药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面部过敏性皮炎轻症等辨有风湿热邪者。此类患者多为女性,由于现在盛行的过度减肥等恶习,其体质多为阳虚,稍用寒凉治之,则出现腹泻、怕冷加重等症状。三者联用药性平和,避免过用苦寒伤阴,消除了以往治疗先寒凉清热,后滋阴润肤的尴尬,并且能够有效地减少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上述不良反应。

四、苦参、白鲜皮、地肤子

这组“角药”是临床应用中治标止痒药,王老趣称其为“止痒三剑客”。中医外科学中认为痒的原因多为风、湿、热、血虚、虫淫。三药性味均苦寒,苦寒即可燥湿、清热。《本草汇言》:“苦参,祛风泻火,燥湿去虫之药也。”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苦参与地肤子配合可导湿热以外出,从小便去。《本草纲目》言白鲜皮“气寒善行,为诸黄风痹要药”。三药相合祛风、清热、燥湿、杀虫。三者配合,切合实证之痒的病因病机。

虽然是治标药组,但王老临床应用依旧讲求辨证用药。药性苦寒,当辨为实痒时,根据瘙痒程度、病因选其中二三,组成药对。苦参、地肤子针对湿热之痒;白鲜皮、地肤子针对风湿之痒;角药针对风湿热俱重之痒,效果甚佳。当辨为虚痒时,慎用这组角药(可选用制首乌、炒蒺藜、钩藤这组角药,治疗血虚生风化燥之瘙痒)

《灵枢·本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这个“外”,可以是发热恶寒、呕吐等症状体征,也可以是中医外科之疾病皮损。内科外科治疗方剂本无不同,而是医生因时因地因人而遣方用药。

上述几组角药,有前人医圣之经典,也有后世之经验,但均配伍精当巧妙,经历了时间与实践的考验,很好地服务于临床。角药不是简单的“1+1+1”式叠加,它们有协同增效者,作用或某方面的作用相似,却各有侧重,如三仙、三豆等;有作用相关者,如阴阳、表里、脏腑、寒热、气血津液、气机升降、收散、攻补等;有药物作用不同,一阴一阳,一脏一腑(如导赤散:生地、木通、竹叶),但经过配伍,作用得到增强者;有根据四气五味、归经等中药性能组合,以偏纠偏者,如半夏、干姜、黄连辛开苦降等泻心汤类方;有针对病因病机或系统配伍者,多从经典方剂中提炼出来。

角药的组合形式不只是一种属性,可以是多重的。有的“角药”就是独立的成方,如麻黄、附子、细辛,它所针对的就是一个“证”——卫阳郁遏、少阴里虚寒证;有些“角药”则是应对的是“症”,如三仙针对食积兼症,本文介绍的苦参、白鲜皮、地肤子针对“痒”。用药如用兵,角药在方剂这个集团军中如同小分队,可做尖刀,直捣黄龙,作四两拨千斤之功;可做辅助,查漏补缺,绝非一症即有一药的面面俱到,而是有主有次,阵仗严整;可做后援,既可防峻药伤正,也可作预后调护,以防病情再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风药”用药规律
荨麻疹治疗方法
总起荨麻疹,胃火烧的!分享一张方子,清胃火治疹子,值得琢磨
荨麻疹证治
急慢性荨麻疹中医效验良方
落入凡间的音符--绍奇谈医--荨麻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