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阳市海绵城市建设可行性分析
沈阳市海绵城市建设可行性分析

沈阳市海绵城市建设可行性分析

□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康殿旭 苗 伟 殷 殷

摘要:本文以沈阳市为研究对象,开展大量基础调研与分析,对其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分析,总结沈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期对沈阳市海绵城市的建设落地实施提供前期基础。

关键词:沈阳市海绵城市;建设可行性;需求分析;必要性

1、研究背景

近年来,旱涝交错、水源短缺、面源污染等“城市病”严重困扰着城市发展;而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内涝积水、水系污染问题、补充地下水资源的有效途径,对雨水源头减排、初期净化,提高排水系统综合防洪排涝能力,意义重大[1]

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地理情况迥异,与南方城市相比,沈阳不但在雨量上存在不同,下垫面、水资源等多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现状有利条件,深刻剖析城市现实需求,是海绵城市建设迈向成功的坚实一步。

2、必要性分析

2.1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沈阳市水资源相对短缺,水资源利用的供需矛盾长期存在,水生态系统健康与水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1)水资源短缺,供水矛盾日益加剧。沈阳市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41立方米,不足辽宁省人均占有量的2/5,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属极度缺水城市。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业、企业和居民的用水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升级。(2)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 。原来沈阳市供水水源主要以地下水为主,造成地下水资源量超采。2014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13.9亿立方米,而地下水供水量则为18.94亿立方米。地下水过度开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漏斗形成等多种地下水资源问题,亟待解决。(3)再生水、雨水利用率不高。沈阳市是国家节水型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目前达到20%左右,但距离城市总体规划中2020年再生水利用率30%,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对于雨水,则没有开展任何利用项目,同时城市生活用水也存在浪费现象,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接近20%,远低于总体规划制定的12%的目标。

2.2 水生态修复

过去在城市开发的过程中,由于不注重对原本城市水生态环境的保持,水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比如地表覆盖的增多造成径流量的加大,地下水因得不到有效涵养而引起水位的下降,地表植被的减少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等。

(1)硬覆盖增加,径流量加大。随着沈阳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硬质路面、建筑等硬覆盖率增加,改变了自然状态的雨水下渗,导致城市雨水地表径流量激增,径流系数由0.5提高至0.6~0.7,单位地表面积雨水径流量增加20%以上,造成现有排水管渠负担加重,引发内涝问题。(2)地下水位。原来沈阳市供水水源主要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开采量超过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位下降。为了缓解供水压力,沈阳市已经开始实施大伙房水库、辽西北等外部调水工程。但是目前仍有多个地下水漏斗区,2012~2014年地下水位整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在0.25-3.5米之间,亟需进行地下水源的涵养修复。(3)城市热岛效应。2002-2010年,建成区地表亮温高值区域随建成区扩大而扩大,热岛效应加剧。

2.3 水环境治理

目前沈阳市现状河流浑河、蒲河水质达到IV类水标准,其他水系水质均有超标现象;地下水水质也不甚理想,2015年全市监测的60眼地下水井中,水质较差的占总监测井数的55%。现状水系污染源主要为初降雨水和城市污水。(1)径流雨水污染严重。降雨初期,雨水溶解混合了各种污染物质,使得径流雨水污染程度较高,部分指标甚至超过普通的生活污水。而沈阳雨水系统并未考虑径流雨水的截留,故导致径流雨水对河道水体的污染较为明显。(2)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沈阳沿南运河敷设合流制截流管,截留倍数为2,超出截留倍数的雨、污混合水通过溢流井溢流至河内,造成水系污染。同时雨天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增大,也有部分未处理的污水流入河道,造成下游河道水体污染。(3)污水处理厂出水不达标。部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为一级B,未达到国家要求的一级A标准。

2.4 水灾害防治

2.4.1 城市排涝方面。近年来,沈阳市在排水防涝、积水点改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排水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1)管道设计标准较低。沈阳现状排水系统设计建设较早,设计标准多为0.33年一遇,近期建设的排水管道设计标准接近0.5年一遇,新区的设计标准多为1年一遇;太原街等地区部分管线建设于日伪时期,已运行近百年,管线管径偏小、老化、漏损严重;南运河截流管规模达到2米×2.2米,但仍出现旱季污水溢流现象。(2)泵站排水能力偏小。现有泵站存在能力偏小问题,难以应对当前雨水排放要求。如五爱泵站1976年建设,设计能力8.1立方米/秒,负责32平方公里,约48立方米/秒雨水量排放,远远超过泵站排水能力。沿浑河泵站,仅工农泵站具有强排能力,当浑河汛期高水位时,内涝风险增加。(3)水系出口能力不足。城市建设中对原有水系,坑塘的侵占,造成雨水调蓄能力减弱,作为排水出口的水系断面变小,水位增高,直接影响雨水的排放。

2.4.2 城市防洪方面。(1)局部段防洪标准低,不能满足城市发展要求。浑河左岸下游新城区局部段现状防洪标准过低,防洪工程滞后于城市建设。应尽快提高左岸堤防标准,以便形成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为沈阳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2)部分河道行洪断面不足。部分河道及滩地内现有一些单位、临时建筑、构筑物和废弃物等阻水障碍物,上述建筑等挤占河道成为行洪障碍,使河道断面宽度未达到行洪宽度,不能满足防洪要求。

3、基础条件分析

3.1 自然条件

沈阳市自然地理特色鲜明,是典型的平原城市,地势非常平坦;同时,大部分土质渗透条件良好,为雨水的渗透奠定了良好的天然基础,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补充地下水资源,对减少和消除地下水漏斗有着积极的作用。

3.2 建设经验

长期以来,沈阳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地下水漏斗面积较2009年减少120平方公里,消除积水点100余处。2010年实施“浑河两岸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改造总长38.4公里,两岸环境大幅提升,“波光粼粼”的浑河“银带”已成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廊道;2010年全面启动“蒲河生态廊道建设”,通过“补水治污、绿岸湿地”等措施,实现“一河三湖六区”生态空间布局,整体流域面貌发生瞩目变化;持续开展“百里环城水系综合整治”,对新开河、南运河、卫工明渠护坡改造及清淤工程总长28.2公里,涉及游园33个,都市景观形象大幅提升;先后完成新南部、北部、沈水湾、仙女河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建成区内管网覆盖区域污水处理率达100%。

4、结语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热潮席卷全国,作为城市的规划者,我们还需进行一番冷思考,在海绵城市建设之前,对城市自身的现实需求及建设条件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避免盲目设计而带来的新一轮建设问题,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落实。

参考文献:

[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M].北京: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

DOI:10.16116/j.cnki.jskj.2016.23.0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绵城市”改造及案例分析【干货分享】
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曾工教你做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如何理解海绵城市的概念?它在城市排水防涝建设中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海绵城市初探
二轮复习小专题训练: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建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