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趣语文课堂教学趣点的预设与生成
生趣语文课堂教学趣点的预设与生成

思想空间

生趣语文课堂教学趣点的预设与生成

曹 成

生趣教学需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但又不止于情境的客观性,而是借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动机,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味到学习的生趣和趣味,它重在情境的有效趣味点的主观设计与课堂的灵动生成。

从表面上看,生趣教学只是“以情激趣,以趣诱知、知情合一”的教学思想,是一种能够让课堂焕发生机的教学方法。生趣教学更重视对知识本身情感与精神价值的体认和领会。在生趣教学中,把文本还原到作者心灵世界的深处,引导学生感受人性的温度和人格的高度,触摸精神的硬度和情感的细腻,聆听到文本的呼吸和心灵的共鸣,才是生趣教学的本质追求。生趣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生趣教学还应是一种教育艺术,生趣教学以情感为依托,以体验为途径,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

生趣教学倡导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达到一种有情、有趣、有思想的境界。明理与体验共存,自信与机会共舞、智慧与参与共生、健康与生活共求,生趣教学以文化浸润,提升学生文化素质,让爱伴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生趣教学让生趣充满学生人生成长的历程。

生趣教学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生趣教学使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生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生趣教学在有效的趣点中获知,在主动的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语文素养。

一、 教师引导为主的趣点在教中的预设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激发学生钻研兴趣的一剂良药。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这就需要学生谈真感、说真话。如果教师一味地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畏惧感,出现有话不说,甚至说假话的现象,被动地参与教学,学习兴趣也会严重受挫,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面对这一不良现象,教师应走进学生生活,师生平等对话,营造轻松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坚持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的原则,激发学生思维火花。为了强调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平等性,为了突出“平等对话”,上课的老师应该先备学生再备好教案,把课备在心里,真正实现课堂为学堂;为了突出“平等对话”,要求教师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首先要定位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教师自己对文本一步到位的解读;为了突出“平等对话”,老师应该放下架子,作为一名“学生”,一起探究、合作、讨论、交流;为了突出“平等对话”,老师对问题切忌一语点破,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鼓励学生向自己质疑问难。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金子》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辩论的过程,让学生课前就仔细思考,假如自己就是彼得·弗雷特,当绝大多数人离去时,你会怎样想。学生会众说纷纭,有的可能会说自己也会离去,一般人不会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做无效劳动;有的还可能会说如果离去了,这个美丽的故事就不会发生了,这是作者自己设计的人物等等。面对学生这些坦诚的说法,通过生与生、师与生课堂辩论的形式引发学生自己走进文中的彼得,在学生情感愿意接受的基础上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教导,而不是生硬地讲解文本。学生在课堂中敢不敢说话,敢不敢说真话,关键在于教师是否信任学生,是否给学生机会,是否和学生平等对话,做到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自然引发。在教学中,很好展示阅读教学的对话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平等民主的谈话,揭示课题后,紧接着就问:“你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了解了哪些?可以和同学分享吗?”,教师不时说“请孩子们边读边体会,看你能读出什么体会?”“能读出这些体会吗?”“能给老师一次机会试试吗?”“愿意听听老师的看法吗?”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师生情,趣点发生了放射效应,当然学生就愿意学习语文,愿意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二、 学生探究为主的趣点在学中的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兴趣是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深藏的奥秘。”“这就要——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能抓住少年们的心,他们就能迫切地想知道、思考和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模拟的发现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然而新知识的接触和领会,对学生本身来说,确实有一种发现的意味,这就和科学家的研究有一些类似之处。学生往往对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克服困难的问题,愿意自己去想一想,做一做,探索那深藏的奥秘。一旦他们想出或做出时,就会感到十分愉快。这种情感又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参与课堂练习。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始终处在“跳一跳就能摘下桃子”的状态中,既有学习的信心,又有学习的兴趣,自愿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出一些比较疑难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得出结论,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高涨,学习的兴趣就会浓厚。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学生读完课文,就是不能明白“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我还是把皮球踢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反复去读冰心奶奶改过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从下文去探寻。学生带着兴趣点去自主阅读,学生首先抓住了两小句中的重点词“春天”和“儿童”,在阅读中逐步发现了儿童和春天的关系,学生顿悟,一个个开心地抢着向老师汇报,课堂呈现出生气勃勃的春天般教学场景。

三、 师生互动为共生的趣点在赏中的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亲切热情的充满欣赏、赞赏的语言不但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才能促进思维灵活发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通过自己的实践结果来看,老师如果用通俗、活泼并富有表情的语言说话,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会从老师那里得到巨大的精神力量。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差的学生来说,效果更为明显。

在互动合作学习活动中,课堂上,教师除了对学生个体的激励外,更多的是以小组的总体表现来激励,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外成员竞争”的格局。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路花香》一课时,我就采用了分小组教学,每个小组担任不同角色——完好的水罐、破水罐、挑水工、美丽的花儿等,每个小组从文中找到自己的角色语言,小组合作为自我角色定位。在汇报表演时,我充分赞赏每个小组的汇报,指出他们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意义,都在为人们美好的生活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在教学时除表扬外,也对某些不够完美的小组给予建议性质的肯定,从而让他们以更大的激情和信心进行下一次合作。这样,教师的赏识和激励使学生不断感到学有所得,从而获得自我激励的力量,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来,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支玉恒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支玉恒的课堂生趣之法
“三环互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