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用、有趣:语文教学的“两只箩筐”
有用、有趣:语文教学的“两只箩筐”

有用、有趣:语文教学的“两只箩筐”

梅 芳

我们肩负担子行走在语文之路上,箩筐里装了什么呢?这筐里曾经装过“过度地分析课文内容”、“以读为主”……我常想箩筐里最应该装的是“有用”和“有趣”。

一、 语文教学因关注言语形式而变得有用

语文教学由原来过度关注文章内容的分析转向关注文章的表达,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只有关注言语形式,语文课才能变得有用,才能对学生的读和写有指导作用。

1. 关注文体特征,教会学生注意语言风格

关注文体特征挺重要。比如上《开天辟地》这课,如果不关注这课的文体是神话,很多老师就会“人神不分”,可能会设计一个大问题:“盘古是个什么样的神?”如果不关注文章的文体特征,可能所有的课文都可以抓住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鸟?这是怎样的槐乡?这是怎样的恐龙?……似乎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其实什么都没有教。因为这样的设计只关注文章的内容,学生也只是熟悉了内容。如果我们关注了神话、说明文、诗歌这些文体,就会关注文章的表达。教学《开天辟地》,我们设计的问题是“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神奇?”这样的问题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神话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也能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树立力大无穷、无私奉献的盘古形象。学生在读文章时关注不同的文体特征和不同的语言风格,自己写文章时也就会懂得说明文要准确、简洁、朴实;议论文要观点明确、论证有力;叙事文要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2. 关注篇章结构,教会学生谋篇布局

中高年级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谋篇布局。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有素材,有内容,可是不知这些素材怎么堆怎么放,只能胡乱堆砌。很多课文都是谋篇布局很好的范例。《北大荒的秋天》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属于总分结构。中年级孩子刚刚练习片段描写,一定要让他们学会总分结构,写文章才会有条理呀。其他如首尾呼应、段落过渡,巧妙导入等,教材里都有,老师备课时心里就该有数,逐步渗透给学生。读文章的时候经常关注这些,学生写起文章来就能渐渐学会谋篇布局了。

3. 关注语言妙用,教会学生锤炼语言

很多学生写文章语言干巴巴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关注和学习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比如教学四(上)的《秋天》,就要引导学生好好体会拟人手法的妙处。上课时我让学生对苹果、葡萄成熟了这段文字进行研究:这段文字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说用了拟人手法,多生动呀,还发现用的是“嚷”不是“说”,说明苹果和葡萄确实熟透了。经常引导学生体会这些修辞的妙用,下次学生自己写个什么小草发芽,桃花盛开,树叶落下,就能娴熟地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了。课文中用的好词好句很多,像《开天辟地》中表现盘古精神的那个“撑”字,《秋天》一课里“香”的名词活用……几乎每篇课文里都有特别传神的字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语文课上重视品读赏析这些词,学生的语感会变得更好,自己写文章时就会学习锤炼语言了。

二、 语文教学因关注儿童情趣而变得有趣

在课堂上只关注课文的语言形式是不够的,总是分析语言形式,学生会觉得没劲。薛法根老师就提出语文课要上得好玩一些。

听一位老师上《陶校长的演讲》。这位老师备课钻研很深,对演讲词这种文体高度关注,的确把语文课上得很有用。可是学生却不怎么活跃,可能一直在分析演讲词的特点,学生觉得没意思呀。课堂中有那么5分钟,学生很活跃,此刻老师让学生试着演讲一句话,体会演讲词要讲而不是读。孩子们很开心,跃跃欲试。如果这堂课多让学生实践,练习演讲,学生会更好更轻松地掌握演讲词的特点,而且在实践的活动中,学习兴趣也会大为增强。

有一天我上古诗,给学生分析《望洞庭》,指导他们朗读,学生读得不带劲儿。突然想到前几天听的报告中有个例子:指导学生朗读古诗可以采用五线谱朗读法。何不试一试呢?我在黑板上画了五条线,学生们睁大眼睛,不知老师要干什么。我把第一句的7个字写在不同的线上,然后再抑扬顿挫地读出来。我告诉学生读诗不能读得很平,要像唱歌一样。我让学生试试,他们很乐意,朗读的效果也特别好。

三、 有用且有趣,让“箩筐”平衡

语文课不仅要有用,还得有趣,两只箩筐要适时加以平衡。语文课不仅要关注言语形式,还得关注儿童的情趣。老师再有水平,钻研教材再深入,学生听不进去还是白费。语文课怎么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做到有用又有趣呢?

1. 设计符合儿童情趣的听说读写训练

要多设计一些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动起来。教学《云房子》,我让学生用笔画一画自己想象的云房子,再说一说云房子像什么,最后鼓励学生把几位同学的云房子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造句。这个设计让学生动了起来,既发挥想象,也练习说话。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训练多了,每个学生都有事做,他们觉得有趣,才会真正有收获。

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动起来,但并不是所有的训练都是有意思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他们的情趣,多设计一些有用也有趣的训练。一位老师在教《九色鹿》时,指导学生想象说话:调达获救后可能会说些什么?这个训练可以让学生动起来,因为很常见,学生就觉得没意思。另一位老师设计就比较巧妙:播放动画(去掉声音),学生静观,注意调达表情、动作,加以想象,练习说话。第二次播放动画,让学生练习配音。这样的设计就符合儿童的情趣,孩子们当然觉得有意思。

2. 多使用儿童喜欢的教学手段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少年王冕》有一段景物描写,我努力引导学生体会这段景物描写的语言和作用,可是学生没什么感觉。一位老师听课后建议我播放一段荷花的视频让学生看。学生看荷塘、荷花的视频很投入,啧啧赞叹荷花的美丽淡雅,朗读课文时感情自然流露,体会课文的写法也不觉得那么索然无味了。

3. 内容与形式并重

语文课堂既要“得言”也要“得意”。一次我上《莫高窟》,我努力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第二段的写法:先总后分,点面结合,还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对一小段文字我竟然钻研出这么多的“语言秘密”,够深入的,可学生并不买账,觉得没意思。有老师听了我的课,说单纯的语言形式分析会使文字变得冷冰冰的。关注内容才会使得文字有感情。关注言语形式的同时,不可偏废内容,要努力做到“言意兼得”。

4. 常用儿童喜欢的评价

语文的课堂要想生机勃勃,表扬鼓励是不可缺的。薛法根老师在执教《猴子种果树》时的语言生动有趣,很符合儿童的情趣。请看这个片段:“刚才这位小朋友讲得很优秀,想不想更优秀?想的话,应当这样讲。(出示填空)指一生回答。比优秀更优秀叫——了不起,想不想自己变得了不起?想的话,应当这样讲。(出示填空)比了不起更了不起叫——不得了,想不想自己变得不得了?想的话,自己讲一讲。老师给你们三分钟时间,自己讲一讲,那你们就是不得了的不得了。”优秀——了不起——不得了,这样的评价很有意思。

语文课怎样上得有用也有趣,需要老师的积累和智慧。老师要关注儿童,关注儿童的情趣,关注儿童的心理和需要。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交流/语文课还在“讲”?您奥特了!
语文课教什么
让语文课堂充满幸福和诗意
问题与变革(主题阅读三人行)
周年祭 | 于永正:教学艺术的大师
众家说语文| 谭旭东:我对语文课和阅读课的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