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优质课堂离不开一个“ 真 ”字
优质课堂离不开一个“ 真 ”字

优质课堂离不开一个“ 真 ”字

刘 洁

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由于许多教师(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常常由于认识的不清晰和理解的不深入,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虚假繁荣,有形无实、喧宾夺主、以繁代简、以假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认为,优质课堂离不开一个“真”字。

一、 秉持求真务实的教育理念

真实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石,只有这个基石牢固了,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建设好。用真实的眼光看学生,学生是聪明活泼的;用真实的眼光看自己,自己是个性鲜明的;用真实的眼光看教学,教学是朴素平常的。

我校三年级组开展“同上一课”教研活动,推出三人同上《掌声》。听课中,三堂课的三种课堂观念给我留下不尽的思考。一位教师在正式上课前,为了学生课上能有精彩的表现,私下里给几个学生做了特别交待。可想而知,他的《掌声》留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印象是假。另一位老师课前让学生“好好自学”了一下,结果,一开始学生的朗读就比较流利,感情也丰富,发言又积极,兴致也高涨.课堂结构组织得更是严密,一环扣一环,似乎无可挑剔,偶尔有学生“出轨”,老师也能巧妙地将其“拉回来”,整堂课顺顺畅畅,波澜不惊,按时按量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我们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是学生的发展呢,还是学习的过程呢?反正觉得学生都学得这么好了,还有上这课的必要吗?。第三位教师,在上《掌声》前,既未布置学生预习,更未进行个别交待。上课十来分钟了,学生学得磕磕碰碰,后来慢慢进入了课文的情景,和英子一同孤独、痛苦,一同快乐,不知不觉中课堂变得流畅起来,课尾还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大家都说,这一课上得好,好就好在真实,让学生经历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过程,获得了生命的成长。从这三堂课想到近年听过的区、市、省级公开课(比赛课),感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语文课堂确实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语文的人文性得到积极有效的关注,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异常活跃,师生轻松愉悦,但又感到不平实,表演的成分太多,花拳绣腿不顶用。难怪有专家提出:掌声雷动的课并不一定是好课,有特色的、符合课改方向的课才是好课;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一帆风顺的课不一定是好课,磕磕碰碰、一波三折、柳暗花明的课才是好课。这就明白地告诉我们,真实是课堂的生命。

二、 形成返朴归真的教学过程

薛法根老师的课是真实的,朴实的。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课就应该这样上,这样的课我也能上。由此我们看到了薛老师的气魄和非凡,了解了薛老师的课堂观念,是既关注学生,又关注老师。所谓关注学生,是说在他的课上,无论是识字、解词,还是阅读、理解,或者是其他什么,都是那么自然、实在,毫无刀耕斧凿的痕迹,一切着力点全在学生身上。看他上课,就像看厨师做菜,不是“全席”不是“珍馐”,但对学生的胃口,学生吃得轻松,吃得满意。所谓关注教师,是说薛老师在备课时就考虑要上家常课,上教师们能够借鉴、模仿、迁移的课。一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在这么多人面前,在这么大的场合,上出“谁都能上”,“谁都能借鉴”的回归常态的课,需要一种勇气,更需要一种品质,一种求真的品质。

教学即生活,生活要看过程,且是不经粉饰的真实过程。课堂教学也要看过程,看教师怎样启发,怎样引入,怎样过渡,怎样激趣,怎样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掌握到掌握,从不会读到会读且读好。不可省略复杂的训练过程,只呈现精彩的学习结果;不可以部分优秀学生的发言掩盖其他学生的学习真相;不可以游离文本的煽情,代替潜心感悟语言内涵。因为这样的语文课失去了真实与深刻,捧出的是一束束塑料花,艳是艳得很,却没有生命。

三、 追求去伪存真的教学境界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些语文教师对此理解得比较片面,为了体现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不论学生发言时说些什么,都不加辨析地肯定、鼓励,甚至高度赞扬。一位教师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让学生讨论文中的“我”是怎样看待战争的。有的学生认为“我”讨厌战争,有的认为“我”反对战争,有的认为“我”愤恨战争,有的认为“我”憎恨战争。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没有作任何评价,只有一句简单的鼓励:“同学们说得都对。”接着便指导学生读“我”呼吁和平的语句。由于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对情感的体验不深入,因而读得平淡而没有底气。教师反复指导朗读,效果都不佳。这种看似对学生的尊重,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行为必须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去除浮华,追求真实的教学境界。

1. 学生在“经历体验”的过程中,不要谈讲色变。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强调学生的独创性,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智慧,体验情感。这并不代表教师就不能讲,相反教师应该精心选择和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使自己的“点讲”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2. 学生在“判断选择”的过程中,不要原地打转。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喜欢“让学生喜欢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去体会课文”,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原地打转。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思维广度)去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往深度发展,体现渐进的教学过程。

3. 学生在“感悟探究”的过程中,不要舍弃训练。《课程标准》中“感悟”和“探究”等说法频繁出现,有些教师就把感悟和探究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很少训练,甚至不再训练。其实,训练本身没有错,关键是如何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训练,使训练包容感悟,促进感悟,加深感悟,让感悟体现训练。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具有一种开放的运动态势。只有在动态、开放而真实的课堂中,才能感受真实带给我们的精彩和激动。

(作者单位: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节优质课应具备四“有”
怎样上好一堂优质课
教学设计的正道:三了解 三钻研 三设计(图)
[转载]潍坊市“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转)
推进有效教学应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让优质课常态化让常态课优质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