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借有形之图 引无形之思——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最值得称道的是能把看不见的思维过程用图解方式清晰地呈现出来;而且能将逻辑复杂的超大容量信息用“链条”形式在一张图纸上呈现出来。把“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中,可以优化教和学行为,提升教和学品质,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思维导图;优化;教学;历史;高中

“大脑语言最重要的特征是图像和联想”,基于大脑语言的这一特性,“世界记忆之父”托尼·博赞提出“给思维画一幅导图”,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思维导图”是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使人的思维方式更贴近大脑自身的思维方式,这样与大脑进行对话、交流就会变得直接、自然和简单。[1]

一、用“思维导图”优化第一轮复习,引导学生“把书读薄”

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梳理、综合、结构重组,形成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的课型。在第一轮复习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于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依据对课标的理解和把握,结合高考的能力要求,以章节为单位,对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希望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就掌握基础知识,一步到位,往往事与愿违,还会给学生带来“记忆之繁”和“记忆之难”的感觉,甚至给部分学生带来“记忆之烦”的阴影。所以,第一轮复习我们不仅要阐述清楚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对知识的准确记忆。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心理学原理,将繁杂的历史知识点“要点化、线索化、条理化和网络化”,能非常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把书读薄”,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历史知识的“四化”。

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三第一轮复习,就是要“以画图为途径,以课本为依托,以问题来驱动,教师在示范中引导学生构建章节导图”。在课堂上,教师以黑板为纸,动手执笔,学生看黑板,按教师的设问回忆基础知识、回答问题,学生边说教师边画图,当教师把导图画完时,学生也把基础知识复习了一遍,这时教师的笔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一致的,节奏是相同的。这个师生共同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实现把平常所学的分散的知识串线、连片、结网的过程,这个复习过程也最为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清基本知识框架、记住基本的史实。例如,复习必修二“开辟新航路”,为了使制图过程更加清晰可见,笔者预先准备了几张白纸和几支不同颜色的笔,课前笔者就把白纸贴在黑板中央。上课时,首先把本课主题的关键词——“开辟”用红色笔写在白纸的中央;然后,四条分支从不同方向延伸,分别代表“原因”“条件”“经过”和“影响”。课堂上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原因”“条件”“经过”和“影响”四个基本内容的自主探究。汇报时采用合作互助形式,笔者边听学生汇报,边选择学生反馈中的有效关键词,把它填在相应的位置。学生汇报完成后,一张清晰、直观的“章节导图”也就制作完成了。

二、用“思维导图”优化第二轮复习,引导学生“把图读厚”

第一轮复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构建“章节导图”,有效地实现“把书读薄”,几本厚厚的教材教辅,制作成几十张直观生动的“思维导图”。但高考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只是“把书读薄”,无法根本上满足考试的要求。因此,第二轮复习我们就要在第一轮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把图读厚”,并在此过程中拓宽基础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增强解题能力。要实现“把图读厚”,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1.在“章节导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构建“单元导图”和“模块导图”

历史教材是一个整体,各单元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首轮复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读教材,细读“章节导图”,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作纵向、横向联系的归类和整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单元主题整合“章节导图”。这样就可以将一轮复习中分散的章节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形成“单元导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块导图”,最终形成“模块—单元—章节”的层次突出、结构严密的思维网。这张网是在基本史实微观分析后的宏观综合,能有效地把单元知识平面的“广”度、垂直“深”度和理论“高”度有机统一起来,揭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规律性。[2]例如“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这一单元,在“章节导图”基础上,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自己的理解,用“代议概念”“代议制产生背景”“各国特点比较”“代议制认识与评价”和“代议制与古希腊罗政治”等关键词组织成“单元导图”。这样,该图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的单元内容的基础上,很好地整合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古代希腊罗马”等其他单元和章节的内容,图中内容之丰富、层次之突出、连接之清晰可见一斑。

2.以图为阵,不断延伸,引导学生“把图读厚”

“思维导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联想功能。要发挥“思维导图”的联想功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框架内,不断完善和丰富新知新理解。教师指导学生重新细读教材与教辅,充分挖掘隐性知识,并在“思维导图”中用关键词补充。所谓隐性知识是指在课本文字和试题材料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而实际上又隐蔽在其中的那种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这些知识往往都是抽象的知识,而抽象知识是构成学科能力的主要因素,教学中如果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这些抽象知识,那么学科能力就一定会提高。另外,高三后阶段的备考,在测与练的方面会大大加强,测与练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新知识新理解,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在“思维导图”中用关键词来补充和完善,使“图”的内容不断充实。

用图来积累知识,“把图读厚”,这样,学生手中的图就不只是图,学习时是学生网罗知识的箩筐,是学生打通知识脉络的良药;考试时是触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与知识源泉。在指导学生“把图读厚”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复习经历不尽相同,学生用图网罗的知识也会有很大差异,学生所构的图也带有明显的个性化特点,基于这些差异,教师引导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能有效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知识积累的最大化。

三、用思维导图优化高考历史复习注意事项

1.要坚持“一个中心”

这个中心可以是课文的重点,也可以是课文的难点,或其他,关键是所确立的中心要能有效把本课的基本知识和内容联结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的织网。一图一中心作为思维导图在历史复习课中运用的基本原则,任何次主题都应该围绕这一中心主题而延伸。例如“开辟新航路”一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对原因和影响的分析,如果作图时我们也把它们当作中心,做出来的图就会显得过于杂乱,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会显得过于松散。只有以“开辟”为中心,把“原因”和“影响”作为分支统率起来,并加以延伸和扩展,这样才能保证层次突出,中心明确。这样,学生实现有效记忆和联想的时候,才能做到一串串、一片片。

2.要坚持“双主协调”

所谓“双主”,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不应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两者中,核心是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实际上是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服务的。但是,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下,学生主体地位确立必须借助教师的外因作用。也就是说要使学生从学习中的“客体”变为“主体”,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3]用“思维导图”来引导教与学,教师要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教师尤其要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做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4]这样,才能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做”中提高。

3.坚持“常用常新”

在考试时,“思维导图”就像汽车使用的GPS,学生做题时能迅速用“图”定位,确立答题的知识与思路。所以做“图”不是目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我们所求。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一方面要通过指导学生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新思考,促进学生的新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实现“图里图外”的内容内化到头脑中去。要把“图里图外”的内容内化到学生头脑中去,就必须要求学生做到“常用”,俗话说“常用才能常新”:一要常加常补,不断补充和完善知识体系;二要常读常背,有效把知识纵横联系烙印在脑海中;三要常思常析,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联想功能,在不断地概括、分析、综合、比较中拓展思维,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至获得新的见解。

总之,高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用“思维导图”来优化高考历史复习,就是要帮助学生有效实现“厚积”,包括积累更扎实的基础知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厚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用“思维导图”优化高考历史复习,从“把书读薄”,到“把图读厚”,每个环节都需要我们悉心引导。

[参 考 文 献]

[1] 戚宝华.试论“思维导图”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07(7):18-20.

[2] 历史一轮复习策略[EB/OL].[2016-08-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fb80b10100m6lx.html.

[3] 陈洪义.双主协调全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6):67-69.

[4] 曹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9(11):110-111.

[责任编辑:陈学涛]

[DOI] 10.16165/j.cnki.22-1096/g4.2017.02.014

[收稿日期] 2016-08-22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2016ZQJK023)。

[作者简介] 陈洪义(1973-),男,广东梅州人,中学高级教师,历史教研员,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7)02-0056-0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上好复习课
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心得体会
思维导图结合微课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