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省中小学生人文底蕴素养的调查研究

山东省中小学生人文底蕴素养的调查研究

●王运贵 姜言霞

摘要:基于对山东省161806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全省中小学生人文底蕴素养的现状。结果显示:(1)全省中小学生人文底蕴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其中人文情怀的发展水平较高,人文积淀次之,审美情趣最低。(2)男、女生在人文底蕴素养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女生在这三个方面都高于男生,并且方差比较集中。(3)学生人文底蕴素养的各要素水平发展不均衡,其中人文情怀较高,审美情趣最低。(4)学生人文底蕴素养的水平随着学段的增长不断提升,即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小学生。研究结论提示,基础教育十多年的课程改革是有成效的,但离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人文素养各要素之间发展不均衡,依然是当前山东省中小学生人文底蕴素养发展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人文底蕴;表现水平;实证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9月教育部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将“核心素养”表述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个定义兼具了“品格”与“能力”两方面,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6大素养,具体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人文积淀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人文情怀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审美情趣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二、数据与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样本来自山东省7个地市,尽可能全面覆盖山东省中小学各级各类学校,以保证样本对山东省中小学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为保证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我们首先请各学科教学论的研究专家、中学各学科教研员、中学各学科高级教师对开发的项目所测评的核心素养、项目的表述方式等方面进行检验,确保问卷设计的内容效度和专家效度。然后应用初步形成的预试问卷,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试测。回收到有效学生问卷1870份,有效教师问卷537份。对这些问卷的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进一步修正问卷。并再次交付专家讨论,最终修订确定正式测查工具。

通过专家效度和分维度科隆巴赫α信度分析对各变量测查项目进行初步筛选,继而对筛选出的项目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可以确定测查工具能够测量到的理论构念或特质的程度,同时是对测查工具建构效度的较为严格的检验(王保进,2002),即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明确研究中所列题项是否能够测量出研究者想要测量的变量。本研究基于试测对各观察变量进行因素分析后,确定最终进入实际测查及结果分析的题项。

抽样方式采用整群抽样。学生样本涉及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包括1-12年级。由于1-3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可能对问卷表述内容不是非常清晰,因此问卷填答过程中,请家长和老师共同帮助其完成问卷调查。施测后,共收到问卷169612份,根据作答情况,首先剔除空答、规律作答等明显的无效问卷,然后根据测谎题,进一步剔除无效问卷,学生人文底蕴素养测查问卷的测查有效样本161806份,有效率95.4%。其中小学生共91466份(男生47603份、女生43863份),初中生53206份(男生25502份、女生27704份),高中生17134份(男生7771份、女生9363份)。

三、调查结果

问卷就每个要点分别设计了3个问题,每个问题满分赋予100分(其中选“A”项赋予20分、选“B”项赋予40分,以此类推,选“E”项赋予100分);用每个基本要点3个问题得分的平均分来表示学生在这个基本要点方面的水平高低。

(一)学生在人文底蕴素养方面三个基本要点的总体表现

用“是否经常阅读古典书籍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否会背课本以外的古诗文和阅读一本书时是否能够分析语言和运用想象感受该书中的文学形象”等三个方面的平均得分情况来反应学生人文积淀方面的素养水平;用“是否会考虑同学的面子问题而控制自己的语言或行为、是否认为科学家比环卫工人的劳动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街头卖艺表演者也有自己的尊严是否应该尊重他们”等三个方面的平均得分情况来反应学生人文情怀方面的素养水平;用“当听到一首歌时是否能够感受和理解这首歌表达的情感、当听到大自然声音(如风声、雨声)时是否知道用何种乐器模拟这种声音和是否善于发现并用相机、绘画或文字工具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等三个方面的平均得分情况来反应学生审美情趣方面的素养水平。

学生在人文底蕴核心素养三个基本要点的表现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全体学生在人文底蕴素养的三个基本要点的表现

基本要点均值标准差人文积淀74.5319.46人文情怀78.8013.29审美情趣71.6218.98

可见,学生在人文底蕴素养三个基本要点的发展水平并不完全相同。其中,人文情怀的发展水平最高,为78.80分,审美情趣的发展水平最低,为71.62分。

(二)学生在人文底蕴素养方面三个基本要点方面的性别比较

进一步分析全体样本不同性别学生在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要点的表现情况,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男女学生在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要点的表现

性别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男生均值74.2577.9870.69标准差19.7113.4219.50女生均值74.8279.6372.54标准差19.2013.1118.39

根据表2数据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要点——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的表现情况存在一定差异,进一步对男、女学生样本在人文底蕴核心素养三个基本要点的表现水平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男女学生在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要点表现的差异检验独立样本检验

方差方程的L e v e n e检验均值方程的t检验差分的9 5 %置信区间F S i g . t d f S i g .(双侧)均值差值标准误差值下限上限人文积淀假设方差相等5 6 . 7 6 4 . 0 0 0 -5 . 8 9 7 1 6 1 8 0 4 . 0 0 0 -. 5 7 0 4 2 . 0 9 6 7 3 -. 7 6 0 0 1 -. 3 8 0 8 2假设方差不相等-5 . 8 9 7 1 6 1 6 8 9 . 4 8 5 . 0 0 0 -. 5 7 0 4 2 . 0 9 6 7 3 -. 7 6 0 0 2 -. 3 8 0 8 2人文情怀假设方差相等6 5 . 9 7 5 . 0 0 0 -2 5 . 1 2 3 1 6 1 8 0 4 . 0 0 0 -1 . 6 5 6 9 4 . 0 6 5 9 5 -1 . 7 8 6 2 1 -1 . 5 2 7 6 7假设方差不相等-2 5 . 1 2 3 1 6 1 7 0 8 . 4 1 6 . 0 0 0 -1 . 6 5 6 9 4 . 0 6 5 9 5 -1 . 7 8 6 2 1 -1 . 5 2 7 6 7审美情趣假设方差相等4 2 3 . 4 2 1 . 0 0 0 -1 9 . 6 3 3 1 6 1 8 0 4 . 0 0 0 -1 . 8 5 0 1 1 . 0 9 4 2 4 -2 . 0 3 4 8 1 -1 . 6 6 5 4 1假设方差不相等-1 9 . 6 3 2 1 6 1 2 4 1 . 9 1 1 . 0 0 0 -1 . 8 5 0 1 1 . 0 9 4 2 4 -2 . 0 3 4 8 1 -1 . 6 6 5 4 0

可见,女生在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要点——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的表现水平均高于男生,且差异显著。

(三)学生在人文底蕴素养方面三个基本要点方面的学段比较

对不同学段学生样本在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要点——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学段学生在人文底蕴素养三个基本要点的表现水平

学段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小学均值74.0078.6469.73标准差19.1413.2218.74初中均值75.1779.0773.77标准差19.6113.4119.03高中均值75.3978.8375.00标准差20.5513.2518.86

进一步对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样本在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要点的表现情况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学段学生人文底蕴素养三个基本要点表现的方差分析

因变量(I)学段(J)学段均值差(I -J)标准误显著性9 5 %置信区间下限上限人文积淀小学初中-1 . 1 8 * . 1 1 . 0 0 -1 . 3 9 -. 9 7小学高中-1 . 4 0 * . 1 6 2 . 0 0 -1 . 7 2 -1 . 0 1高中初中. 2 2 . 1 7 . 1 9 9 -. 1 2 . 5 5人文情怀小学初中-. 4 3 * . 0 7 . 0 0 -. 5 7 -. 2 9小学高中-. 1 9 . 1 1 . 0 9 -. 4 0 -. 0 3高中初中-. 2 4 * . 1 2 . 0 4 -. 4 7 -. 0 1小学初中-4 . 0 4 * . 1 0 . 0 0 -4 . 2 4 -3 . 8 4小学高中-5 . 2 7 * . 1 6 . 0 0 -5 . 5 8 -4 . 9 6高中初中1 . 2 3 * . 1 7 . 0 0 0 7 . 9 1 1 . 5 6 * .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 . 0 5。比较方法为:L S D。审美情趣

根据以上图表数据可以看出,山东省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在人文底蕴素养三个基本要点的表现水平并不相同,其中人文积淀和审美情趣的表现水平,随着学段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即高中生的表现水平好于初中生,初中生的表现水平又好于小学生。但是在人文情怀这一核心素养方面,初中生表现相对最好。

进一步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可以发现,在人文积淀方面,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均存在显著差异,而初中生和高中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人文情怀方面,小学生和高中生存在显著差异,小学生和初中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审美情趣方面,三个学段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四、结论与思考

(一)中小学生人文底蕴素养的总体水平不高

山东省中小学生人文底蕴素养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其中人文情怀的发展水平最高,总体上人文情怀好于人文积淀,人文积淀好于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方面离国家提出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说明尽管核心素养刚刚提出,但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发展是0起点。经过16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努力,全省中小学生在人文底蕴的发展方面有了一定进步,但距离国家要求的良好甚至优秀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要使全省学生的人文底蕴真正达到国家的要求,还需要全省教育工作者结合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要求,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优化课程改革的方式、方法,研究出更加适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中小学生人文底蕴素养男女生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山东省中小学生男女生在人文底蕴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女生在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三个方面的表现水平均高于男生,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女生在人文底蕴素养的表现水平显著比男生高,这些方面也确实更适合女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如女生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一般高于男生,并且女生比男生更安静,更愿意坐下来阅读和仔细体会阅读内容的“人文思想”,因此其对“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比男生要多一些。女生比男生情感更加敏锐和细腻;女生对艺术和美的感知也相对男生要好一些。这种情况出现在有针对性的培养之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考虑性别差异,充分认识、了解和尊重男生和女生各自的优势项、发展潜质和特点,进一步推动男生和女生在各自优势项的发展,有针对性地促进男女学生各类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中小学生人文底蕴素养各要素的发展水平不均衡

中小学生人文底蕴素养的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人文情怀的发展水平最高,审美情趣的发展水平最低,二者平均水平相差约7分。这说明当前学生的人文底蕴素养的优势素养项和劣势素养项并存,其中人文情怀暂属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优势素养项,而审美情趣和人文积淀暂时属于劣势素养。

人文底蕴各基本要素发展水平不均衡,这是当前山东省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现实问题。要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协同发展,就需要全面系统施策,既要关注和强化劣势基本要点项更大程度的发展,又要推动暂时优势基本要点项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实现学生人文底蕴各基本要点的协同共进和全面提升。

(四)中小学生人文底蕴素养的发展水平随学段的增长而不断提升

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3个方面的表现水平都随着学段的增长而逐步升高,即高中生的表现水平好于初中生,初中生的表现水平又好于小学生,并且各学段之间皆存在显著差异。

这说明,当前山东省的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促进学生人文底蕴素养及其基本要点的发展方面是有一定成效的。但是各个年级、各个学校之间存在着不均衡性。这就需要努力消除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在全省采取一定的措施,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断提升和完善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五、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及对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全省中小学生人文底蕴素养的发展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因材施教,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这也为在全省开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一是加大课程改革力度。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和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育人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有机衔接,发挥课程的综合育人功能。

二是重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课程的育人目的是否落实,关键是看课堂教学效益。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准确把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将核心素养融入学科课堂教学之中。

三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因性别和年龄发育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体系,用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志趣和优势潜能,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质升级。

(责任编辑:刘君玲)

王运贵/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

姜言霞/山东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教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六读书会】吴再柱:吃透《于漪知行录》后,我明白了“核心素养”
六大素养成学生成长“新标杆”
厚植我们中小学生的人文--核心素养的十八个基本要点之一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校长论坛】张军义:疫情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思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都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