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命成长需“支架”——熊芳芳《卖油翁》一课教学研习

生命成长需“支架”
——熊芳芳《卖油翁》一课教学研习

张绪凤

熊老师执教的《卖油翁》是通过一系列“教学支架”,引领学生贴着文本学习,通过对比解读文本与作者,以资料助读的方式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直至读懂文本所承载的“道”,使学生体验到生命的成长和思维的飞跃。

一、对比解读是生命成长的路径

王荣生教授说:“当今的语文教学,应该从‘把我对教材的理解教给学生’转移到‘把我理解教材的方式教给学生’。”[1]在文本和原稿之间的对比阅读中,熊老师发现欧阳修对教材中的《卖油翁》做了“炼字炼句”的处理,于是熊老师敏锐地意识到“比读”是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的有效路径。

(一)比读中深入学习“言”

熊芳芳老师没有专门的文言文翻译环节,而是将 “言”的学习放在语境中巧妙落实。当“言”对学生理解文章造成障碍时,教师及时启发和点拨,落实了对“言”的字意理解,并深入到“言”在塑造人物性格及表达意蕴上的作用探究。例如教师引领学生探究“自夸”与“自矜”的区别中,一个追问“书中怎么解释自矜”,及时引领学生理解“自矜”的意思,并通过比较性分析得出“自矜”比“自高”更能体现人物骄傲自大的性格,“自矜”是把自高的心理外化为具体行为。这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文言文中那些集中体现作者情意和思想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要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充分体会。”[2]再如,比读“释”和“遣”的不同意蕴,不仅观照了字义,同时又观照了这两个词语在传达人物内心情味儿上的不同。

(二)比读中感受人物形象

通过五个层面的比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物形象。比读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语,从“自矜”中感受陈康肃自高自大的性格特点。比读动词“看”与“立”,从动词的变化中感受卖油翁坦然、舒展的风度;比读“释”和“遣”,体味陈康肃心服口服的释然之情。比读增添的酌油细节“徐”字,感受卖油翁那种悠然的酌油心理。比读语气,从语气的变化中发现人物性格,比读“以吾酌油可知也”和“以我酌油知之”的语气,体会修改稿中卖油翁的笃定和自信;比读“无它,但手熟尔”和“此无它,亦手熟尔”的语气,体味修改稿中卖油翁的谦和、柔和;比读设问句和反问句“尔知射乎?吾射精乎”和“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体味原稿中陈康肃对卖油翁质问的语气,感受其骄傲个性。比读人称词,从人称的微妙变化中发现人物的心理,比读原稿中的“汝”和修改稿中的“尔”,体味陈康肃对卖油翁的轻视及愤怒心理。

(三)比读中探究叙事技巧

在品析“自高”和“自矜”的区别时,熊老师引领学生发现作者评价陈康肃“自矜”,是为下文“而安敢轻吾射”做铺垫,教师顺势点拨“强化反差故事才更曲折,才会有冲突”的写作艺术技巧。当学生说“但微颔之”,就是留下了悬念,为后面写陈康肃很生气做铺垫,当学生说“睨之”导致冲突和对话,熊老师就强调这是设置悬念激化矛盾,使故事曲折有看点。

(四)比读中明示读者意识

当学生发现原稿中称呼词“陈尧咨”,是直呼其名,而在修改稿中变成了“康肃公”,对人物有了尊称。熊老师点拨道:“欧阳修注意了读者对象,现在是要写给皇帝看,应该写得比较礼貌、比较得体,比较正式。”对于写作中要有读者意识,大多数教师是容易忘记提醒学生的,而熊老师就是这样具体而适时地关注学生的成长。

二、资料助读是生命成长的阶梯

(一)类文对读体认文本之“道”

熊芳芳老师认为语文教学是生命的载体,是走进人的生命,与人的精神、心灵、生命和生活本应相互趋近的。熊老师以原稿中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作为学生思想和精神成长的触发点,引入庖丁解牛的故事和轮扁斫轮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类比阅读。在类比中通过追问 “这三篇文章的共通之处是什么”,来引导学生明确这三篇文章所隐含的人生道理。

熊老师这一“看意”教学应证了王荣生教授所说的“学习文言文,实质是体认它们所言志、所载道”[3]。熊老师引领学生对读主题相同的类文,达到了互相比堪、互相印证又互相补充的目的,使学生在对读的过程中思维向更深处延展,使文本与生活中的为人处世、立身做人相趋近。

(二)资料助读贯通“文”与“道”

曹明海教授这样评价:“熊芳芳老师对 ‘生命语文’的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探索,表现出全新的语文教学价值追求和有效的教学能量——既能深入文本的内部世界、领略文本世界内部构成的绚丽风光,理解和建构文本意义,赋予文本以‘活’的生命;又能在建构文本世界的同时建构自我世界,唤醒‘每个人灵魂里的诗的情感’,使学生情绪为之波动,心智为之洞开,获得美好情感的享受和深刻的心灵启迪与理性智慧。”[4]。确实,熊老师从卖油翁酌油之“术”清醒地解读出卖油翁做人的“道”,并引入资料解读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是“术”和人格的共同修炼,是正确地关爱他人的成长,是谦虚与坦诚的品格。通过教学,学生应当也会把工匠精神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准则。

熊老师的“看意”教学用时不多,但意义高远。像这样由文中的“术”触发出对“道”的理解,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起到了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塑造学生人格、促进学生自省自悟生命意义的作用。这是熊芳芳老师“生命语文”的出发点和到达的高处。

综观熊芳芳老师执教的《卖油翁》,可以看出,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思维是层层深入的,学生对文本内容和叙事技巧的体悟都在自觉的思维活动中得以达成,对文本所承载“道”的理解也是逐步提升的,并且课堂生态在课前和课后有了明显的变化。这是因为熊老师巧妙地设置了学生思维和精神成长的路径,灵动地发挥了“教学支架”的作用。

注释:

[1]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1页。

[2][3]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8页,第5页。

[4]熊芳芳:《生命语文》,延边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2页。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初级中学)

编辑:苏雨

责任编辑:毛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第88篇:解读《卖油翁》的不同角度
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自己成长,长成自己
刘向军:《生命的颂歌》——谈谈《秋天的怀念》的教学设计框架
于漪《卖油翁》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