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耦合共生——论海绵城市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的辩证关系


李真真

摘 要:过度建设导致城市自然水循环系统的功能大幅消减,海绵城市体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正成为我国现阶段“靶向”解决此问题的健康模式。其与城市绿地系统互相引导,互利共生。

关键词:海绵城市体系;绿地系统;互利共生

快速城镇化进程,城市过度建设带来了生态环境每况愈下的苦果,这一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中期就已感同身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模式的探索由此开始。当今中国,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致使城市建设进入一个钢筋水泥林立,绿地面积紧缩的严峻状态,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城市雨洪、河道污染及水资源欠缺等一系列问题由刃而生。

1 求同存异,互利共生

1.1 求同存异

城市绿地系统是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统筹城市各项绿地,通过对点状、带状、面状绿地的均衡分布及协调统一,来构筑协调、稳定的城市绿色休闲系统,满足不同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海绵城市体系则着眼于城市整体的雨洪问题,对整个城市规划区通盘考虑。布局上,与绿地系统的“均衡性”不同,更强调以“问题”为导向,不均匀的布局于城市各片区。比如,建设“雨水花园”于少量雨水径流的地段;建设“暴雨花园”于大面积的城市易涝区,既能有效控制雨水峰值流量,又能减少水体污染。

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建成区外围,由于建设限制较少,海绵城市体系其结构可多元化;但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由于用地受限等原因,其布局宜结合绿地进行点、线、面的布置,局部改造,“靶向”解决问题。

1.2 相互指导,互利共生

海绵城市体系是在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比如用地规划、绿地系统规划、道路交通规划、雨水工程规划等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并完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工作机制主要体现在城市生态绿地“蓄、渗、滞、净、排”等对地表径流的控制与利用。

相对于传统的传统城市雨洪管理模式,海绵城市体系中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是在利用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的基础上,借助城市绿地、屋顶绿化及透水铺装等的辅助,控制雨水径流量、实现对雨水的回收再利用。由此可见,城市绿地系统是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对城市绿地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其能更深入的研究中微观层面的绿地空间建设在雨水循环方面的作用,从而丰富了绿地的类型,完善了城市绿地的功能。当然,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实际也会反向指导、影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建设。因此,两者相互指导,

互利共生。

2 海绵城市体系可引导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1 要求更高、更全面

海绵城市体系强调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量、峰值流量与径流污染的控制能力,进而强调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的蓄留、储存及通过分解有机质对雨水的净化和再利用,从而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在这些功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绿地在保障自然水循环过程基础上发挥了多重价值;更新发展雨洪管理协同型绿地,如“雨水花园”、“暴雨花园”也就成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路径之一。在苏义敬等人研究的《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中得知,城市绿地可对一定降雨量实现有效的控制,不管绿地的土壤属于砂质土、砂质壤土还是砂质黏土,土壤稳定入渗系数不管多大,控制仍然有效。城市绿地还可以迅速分解降水中富含的有机质及硫酸盐和硝酸盐等无机物,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2.2 对城市绿地建设方向与强度的引导

城市绿地系统注重绿地建设的均衡性,而海绵城市体系则是旨在解决不均匀分布在城市中的雨水洪涝、污染等问题。因此,在海绵城市体系引导下的城市绿地系统,应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的需求决定不同城市绿地的建设方向及强度:城市中多内涝的地区,应强调绿地对雨水的渗透、净化;缺水情况严重的地区则应重视绿地对于雨水的储蓄及再利用;对于水污染严重的地区则要考虑怎样提升绿地的截污、净化功能。

3 城市绿地系统对海绵城市体系的多元化作用

3.1 城市绿地类型多样,承担功能各有不同

我国城市绿地主要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等类型,每一种类型在海绵城市体系中承担功能各有不同。

(1)公园绿地具有类型多样、规模较大,对周边辐射明显等特点,对于城市控制雨水径流量作用明显,甚至可作为“暴雨花园”,有效控制雨水峰值流量。

(2)生产绿地与防护绿地因其所具有的兼容性,可与公园绿地等相结合布置,各类绿地功能相互兼容,丰富居民的生活。因此其可辅助公园绿地进行低影响开发。

(3)附属绿地占城市绿地总面积的30%~60%,绿地斑块总量最多且布局灵活,可以在源头控制分散的、小范围的雨水径流,并能有效的实现雨水的再利用。

Trabrennbahn Farmsen曾是一处废弃的由砖厂改造成的赛马场,位于德国汉堡市东北部,2000年建成的居民区也因此趋于多元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场地受限,雨水自然下渗受阻,设计师于是强调了场地对雨水的集蓄功能,并且将推敲后的场地雨水排放系统与居住区绿地紧密联系:沿原有赛马道开放式布置雨水排放系统,由赛道最外围的植草沟、建筑间道路两侧的雨水渠、赛道中央砖厂遗留的水塘逐层控制雨水径流,多余的雨水径流继续流入城市西南部的雨水收集中心,最终排放到城市水系内。如此既能对雨水径流进行有效地控制,由为居民创造了更为生态、宜人的居住环境。

(4)其他绿地一般布置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之外、城市规划区之内,大多面积较大,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地在海绵城市体系中除去兼具上述几种类型绿地的功能,还可以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

3.2 城市绿地对于海绵城市体系建设的反作用

城市绿地系统的构建也会反过来影响海绵城市体系的规划,使海绵城市体系的结构布局更为合理、构建过程更为流畅、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当然,在现状城市绿地系统已经基本构建完善时,建设合理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在现状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城市绿地的结构及建设方向、强化城市绿地对雨水的蓄留、储存、净化和再利用的功能。倘若为了建设海绵城市体系就将原有的城市绿地系统大拆大建,甚至全盘否定,不但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严重干扰城市的正常秩序,得不偿失。

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已外的区域,城市绿地系统修建伊始,则可以根据海绵城市体系规划的引导,决定绿地的建设方向与建设强度,使绿地在城市雨洪问题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有效地在发生初期遏制城市雨洪问题。

4 结束语

城市绿地系统与海绵城市体系的建设都应注重双方之间的耦合关系。海绵城市体系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把握方向,使绿地系统既能满足其改善生态环境等传统功能,又能进一步发挥潜力,有效地辅助城市水利设施处理城市雨洪问题;也可以推进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的良性发展;两者相互指导,互利共生。

当然,合理的海绵城市体系构建并不意味着将原有的城市绿地全部推翻,“卷土重来”,而是应该在原有城市绿地建设的基础上,运用海绵城市体系理论指导局部城市绿地的建设方向和建设强度,因地制宜的修正、改造和提升。如此既能促进城市建设与水生态保护和谐共生,也能避免海绵城市体系盲目地运动式发展,维护城市正常秩序;节省投资,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保障我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参考文献:

[1] BECKER M,RAASCH U.Sustainable stormwater concepts as an essential instrument for river basin management[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sogy, 2003,48(10):25-32.

[2] Hoyer J,Dickhaut W,Kronawitter L,et al.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Principles and Inspiration for Sustainable Stormwater Management in the City of the Future [M].Berlin:Verlag GmbH, Kurfürstenstraße,2011:65-70.

[3]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 2015,(1):12.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7)07-0246-02

作者简介:李真真(1982-),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悟堂|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低影响措施(一)
【五期论坛之二】海绵城市控制指标体系构建探讨
【规划师论坛2】“海绵城市”视角下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与规划策略
【技术Day】对海绵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环节的思考
年前最后一篇干货 |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总结整理
建设“海绵城市”,雨季不再看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