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大背景下高中古诗词教学例谈

古诗词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苏教版教材必修和选修都编选了名家诗词,都是以丰富的意境,浓厚的诗意和深远的情思来展现古诗词的内蕴美的,来抓取学生那份最细腻最敏感最婉约的情愫,从而和作品和作家产生深切的共鸣。

而古典诗词教学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笔者曾听过一些古诗词教学的公开课,虽然老师们在处理文本和结构课堂上颇具匠心,有的甚至能够做到“别开生面”,但很多人还是偏重于对“微言大意”的阐发,终究未能走出“教参”定义和“灌输”窠臼。其结果往往是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乏味,更谈不上获得审美愉悦了。

我们知道古典诗词本身的诗意是隽永的,是纯美的,是带给人极大的精神享受的。这种美的享受不能被支离破碎的支解,更不能被生硬枯燥的解读,诗意的氛围需要诗意的心灵来品味,需要诗意的情怀来感悟。因此,在高考大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让古典诗词的教学设计充满诗意是语文教改的迫切需要。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已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鉴赏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走得更远。

治疗中的监测:治疗过程中每2~3个月检查第二性征以及测量身高;首剂3个月末复查GnRH激发试验,如LH激发值在青春前期值则表示剂量合适;此后,对女童只需定期复查基础血清雌二醇(E2)浓度或阴道涂片(成熟指数),男童则复查血清睾酮基础水平以判断性腺轴功能的抑制状况。每6~12个月复查骨龄1次,女童同时复查子宫、卵巢B超。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粗浅地谈一谈充满诗意的古典诗词教学设计可以用以下几种策略:

一、以聆听音乐美解意

徐志摩说:“诗的形式本质是音乐美。”而古典诗词就具有语言的音乐美。我国的古典诗词和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诗经》中有不少作品就属于劳动人民在劳作休息之余的创作,《关雎》中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明显带有歌曲的结构特点;到后来格律诗和词的出现,讲究押韵、平仄等,更显示出古典诗词结构匀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的音乐美。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聆听她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就能体会那情景交融的意境。

针对古典诗词语言上的这一审美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加强吟诵训练。吟诵是古典诗词审美鉴赏的重要方法,能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诗歌情感就会如泉水般从富有节奏感的吟诵中缓缓流出。如《声声慢》很适合深情吟诵。反复吟诵词人晚年的独居寂寞之愁、丧夫怀旧之愁、家国破碎之愁就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通过吟诵,词人的感情就会涌进学生的心田,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在吟诵中获得美的熏陶,获得审美愉悦。如读南宋诗人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诗中“血”“阙”为韵脚,可读得稍昂扬些,以便敲响听者心中的鼓点,充分感受作者那切齿之恨和灭敌之决心以及作者的豪情壮志。作曲家何占豪曾说:“在诗歌中,诗是音乐的内容,音乐是诗的形式,诗与歌是一对分不开的孪生姐妹。”因此,加强对古典诗词的吟诵,就能展示其内在的韵律,显示出它的音乐性,把诗的韵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浸润到学生心灵深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咏,把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轻重,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来,从而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其深远的意境。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吟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还可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所以教师应根据诗歌的情感不同,加强朗诵训练,能朗诵,会朗诵,或缠绵婉约、或雄浑豪放、或忧郁深沉,这不仅是一项极为有用的诗歌教学手段,同时它还能充分展现教师本身个人魅力。

二、以品味意境美解意

“意境”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艺术审美范畴。所谓“意”,是指作者对生活的某种认识和见解。“境”就是对特定的环境和气氛的描写。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可是当下的古典诗词教学,还比较流行“翻译”等做法,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诗词内容,有一定的效果。但这种做法,大多是把古典诗词变成了大白话,其原有的节奏、韵味、意境全失;学生所“理解”了的,是一个早已面目全非的“意思”。

我们知道诗词的意境是诗歌的灵魂。针对古典诗词营造意境的这一审美特性,我们的任务就是走进这样的一种意境中,用心去体悟诗人的情感、思想、精神。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发学生的审美感知,设法将学生引入诗美的境界,领会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欣赏到诗的内在美。比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开头就用“寒蝉”“凄切”“骤雨”渲染了一种清冷凄凉的气氛,为后文的恋人分别做铺垫。古人往往习惯借助一些固定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比如“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等,学生可以抓住这些意象来体会意境。

甲洛洛迈着一夜之间衰老了十年的脚步,来到仓库门前的阳光下,他感觉天灵盖上杵着一秤砣,阴冷、沉重、压抑,整个脑袋瓜子都要撑破了。

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体会诗人从大处落笔,用淡墨勾勒全景。接着感受明月、清泉、翠竹、红莲、山石构成的色彩美,月色笼罩下的朦胧美,“明月松间照”的宁静美,“竹喧”“莲动”的动态美,以及“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写人不见人的含蓄美。学生在这种清幽明静、活泼新鲜的意境中神游,由悦目到赏心,自然会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欲望,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感知、再现诗词意境美的能力。

(3)从“钱”的关系来看,在实际发展中鼓励社会资源和公共财政齐头并进。一方面是坚持农村农业发展优先的原则,按照“三农”政策的具体要求,把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向农村农业倾斜,加大对农村改革工作的财政投入和农民补贴,提高公共服务的使用效率和供给水平。另一方面,政府要为帮助和鼓励社会金融资本向农村农业流动提供必要条件,加大投资领域的管理和扶持,有效促进农村各项工业和农业的高速发展,打牢农村技术水平基础,提高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为农村人口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统筹好农村改革的各项工作,促进各项制度落地生根。

当然,欣赏意境美应当是一种整体的感知,它不是单独地取出一些意象进行人为地分割,它不是支离破碎的堆砌,而是一个整体,浑然一体。是人的灵魂在黑色夜空飞翔的境界,是思想的清空,没有任何杂质,充斥全身的只有诗人的悲伤、喜悦、落寞、失意等等。是一种学生全身心进入诗歌的状态。

三、以进入想象美解意

想象是建立在记忆基础上的表象运动,是把有关的表象加以联结的意识活动,它在审美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法国的波特莱尔说:“没有想象力,一切官能,无论多么健康敏锐,都等于乌有。”(《一八五九年的沙龙》)由于诗歌是虚实、情景、动静等等的对立统一,和谐综合。所以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不能只对审美对象作肤浅的整体感知,而应在此基础上,借助于想象,使神与“象”游之后,进入诗的艺术世界之中。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美感经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联想力、想象力,对课文的形象给予补充和丰富,使诗歌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

如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引导学生想象国亡家破、妻离子散、沦为囚徒、终身受辱、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难以尽言的词人李煜形象,想象有多少如春水般滔滔不绝的愁绪。再如《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这首词中的上阕,学生能够将宋代词人柳永细腻刻画的情人离别的场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更能体会到作者借景抒发的浓浓离别情意。假如没有想象,没有情感体验和感悟,词中那超越生死的人间至情是很难领悟的。联想和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通过想象,我们得以理解、丰富词语的含义,能够补充诗词中省略的内容,完成对作品意境的构拟,于作品形象中悟出其内容之理。“欣赏活动所以是有趣的,不只因为欣赏者被动地接受了什么。也因为他可能主动地发现了什么,补充了什么。”(王朝闻《一以当十》)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以便在诗词鉴赏中取得主动性。

四、以学习人格美解意

古典诗词的思想内涵是丰富复杂的。其中许多优秀作品,或讽刺不顾国家危亡沉湎声色的达官贵人,或同情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的遭遇,或抒写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或歌颂朋友间的真挚深厚的友情;或表达虽身处逆境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但也有些作品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思想倾向。不管哪一类作品,它们都是诗人真实情感的流露,充满了真实的人性美和人格美。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结尾段,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矛盾。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像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远离现实的态度,是李白率真心情的自然流露,唯其如此,才更显李白是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而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不懂七情六欲的“神”,更显出诗人李白的“人性美”。另一方面,也许是更为强烈的方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怎能低头哈腰去侍奉那帮达官贵人,使自己不能欢心惬意呢?这种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表现了李白刚直不阿的性格,闪烁着傲然独立的高尚的人格美。

针对古典诗词思想内容上的这一审美特性,我们在鉴赏时就要运用辩证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批判吸收,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天脊集团明确规定:对于各种不可预测的重大变化或各类突发事故和事件,一旦发生,责任单位必须第一时间汇报调度指挥中心,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及时制定有效措施,加快对重大变化的跟踪落实与处理,实现变化的有效控制,并及时汇报进展情况,以便科学决策与精准指挥。

诗歌是诗人情感渲泄的载体,学生在掌握了作者的生平和一定的背景知识之后,就能追随诗人的思想轨迹,领悟作者想要倾吐的心声,从而受到作者人格美的感染熏陶,产生审美共鸣,实现美育的目的。

五、以进行创作美解意

古典诗词的教学是一个从语言入手由景入情入理的过程。学生在鉴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受到美的感染熏陶,有时会出现模拟创作的冲动,想尝试用诗词文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是一种很可宝贵的创造意识,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文本、教师、学生、及多媒体课件等都属于课程资源,语文教学要在诸因素的互动中展开。要实现这些互动,首要的还是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对古典诗词尝试用诗词文的形式来进行再创作,就是要实现学生和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以写带赏中的“写”不是单一的仿写,而是能将单纯的阅读行为转化为创造性行为的灵活多样的形式。可以作仿写,仿诗、仿词、仿对子、仿整句等;也可以作改写、扩写诗词或写情境片断等。此外还有补注、评注,让学生对古诗词中自己感兴趣的字句圈点评注,或对古诗词中极具表现力的字句在自己阅读领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对其鉴赏作补充说明。

笔者在教学《归园田居》时,适时为学生安排写作任务,即展开想象对作者的情感进行体会,并自选角度进行写作练习。有学生写道:从古至今,试问有几人能面对诱惑而不动心?哪个男儿不想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鸿鹄之志?有学生写道:难道真的只有掌握权力、拥有财富的志向就是伟大的,而向往田园、归隐山林的志向就不值一提吗?对于这个问题,陶渊明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有学生写道:他身为县令,却因为厌恶“樊笼”中尔虞我诈的生活,毅然拒绝了一个物质的世界,拒绝了一个他不喜欢的世界,把立足点落在心田。有学生写道:“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他向往着自由,渴望重返大自然的怀抱,这是陶渊明从归隐生活中的闲适淡泊所抒发的体会。并且本人还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进行创作思考联想,这些都成了加强学生写作锻炼、拓宽其创作空间的重要途径。

这种通过想象,让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时进行简单的创作,也是个性化解读古典诗词的有效形式。这种创作,可以寻求不同的角度上的“类似”,如语言上的,意境上的,情感上的,表现手法上的等等。以这种方式阐述诗(词)意,既要掌握丰富的背景知识,又要能够深入理解诗(词)人的内心世界,此外还要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古典诗词的活动。

实践证明,以再创作诗词的形式来解读古典诗词的教学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为现代诗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且也是增强学生人文情怀、积淀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学生诗意想象、培养学生情趣人生的最佳途径。

诗意存在于生活中,诗意蕴藏于古典诗词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做一个采矿工,将散落于古典诗词中的诗意“因子”拾收,并串连成精美的项链,呈现于学生面前,从而激发生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一篇篇优美的古典诗词,都是丰盛的文化大餐,都值得用心灵去解读,去体悟。当然,这些策略的运用并不是单一的,可以综合起来。总之,教师的有效引导相当重要。教师有必要多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并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多下功夫,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只有教师领悟了,才能以此引导、启发学生,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深味人类文化的精典,夯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厦根基,使语文学习走出单纯的知识传授,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所以,在高考大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更应重视古典诗词教学,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达到美育的效果。

深井定向随钻扩孔钻井作业,所使用的钻头须同时具备三方面的能力,即高效的扩孔能力、良好的定向能力和较强的稳定性。而定向随钻扩孔PDC钻头(简称“扩孔钻头”)的定向和随钻扩孔性能,可通过对钻头扩孔结构、冠部形状、布齿结构等方面的改进得以实现。

瑞士研究人员最新发现,长期使用手机产生的射频电磁场可能对特定脑区的记忆能力产生不良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经常使用手机接听电话者的右侧头部,射频电磁场对图形记忆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不过,研究发现,与手机通话相比,用手机发送短信、玩游戏或浏览互联网则对青少年记忆力发展并没有明显影响,这可能是因为这类操作产生的射频电磁场相对微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审美设计
审美教育贯穿于诗词教学之中
游走于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边缘——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无忧无虑中学语文...
中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古诗词?
古诗词教学如何教出“诗意”?这3个方面要知道
张园园:语文教学落实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