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史新说|“笨小孩”也有“春天”

  “古史新说”又与您见面了,有料有趣又有味的历史故事,希望你喜欢。

  “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吏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恍,天地无异,似出笼之病鸟……”
  此文是蒲松龄先生在大作《聊斋志异》中对“考秀才”的描述。
  “刚进考场时,光着脚提个篮子像乞丐;点名时,考官随意训斥,随从杂役对你喝五吆六的,感觉自个儿像个囚犯。进了狭小号舍,每个洞口都伸出一个脑袋,每个房间都露出一双脚丫子,就像是秋后的冷蜂。等考试结束出场时,精神萎靡不振,感觉天地变了色,像极了一只出笼的病鸟……
  瞅瞅,蒲老将“考秀才”比作“乞丐、囚犯、冷蜂、病鸟,在他老人家笔下,考秀才对人的身体、精神都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摧残。

  科举虽然是“抡才大典”,其实对读书人毫无尊重。

  天色尚暗,还未亮透,灰蒙蒙的,就要来到考场点名。

  点完了名,发了卷子,就要接受搜查。不但篮子里的东西得一一拿出来打开,就连馒头也要一掰两半,生怕夹带小抄,玩猫腻。

  有时,甚至要脱掉鞋子,解开衣服,让吏役把浑身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摸个遍、看个清楚。

  这还没完,要钻进号舍。

  那号舍狭窄低矮,个子高的站在里面都没法儿伸直腰。

  每考一次,老曾就被折磨一次。

是的,今天的故事主角是曾国藩

  比老曾小三岁清末农民起义领袖猛男洪秀全,算是同龄人,也是老农民出身,起初走得道也一样——考秀才。

  可洪秀全抗击打能力远不如老曾,考了三次,均落榜,便大受刺激,在榜前一头栽了下去。

  醒来后,他逢人便说,自己做了个“升天梦”。

  自此,猛男搞事情,开启了“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走上了跟老曾截然相反的奋斗之路,一生致力于成为“清朝”的掘墓人。

  “老子既然考不上,那就不考了。扔了考具,撕了书本,拿起枪,将那些个老学究打死,将那些个旧官僚打碎,自个儿当皇帝,不是来得更痛快、更彻底些。”

  老曾显然有颗强大的心,依然奋斗在科考路上。

  老爹中秀才,全家喜气洋洋,忙着张罗宴请,老曾却把自个儿关在书房中反思。

  经过一番“痛的领悟”,老曾这颗榆木瓜脑袋开了窍:

  一棵树上结不出两种果子。

  爹笨,自然自己聪明不到那儿去。

  屡考不中的第一个原因,

  毫无疑问,就是自己太笨。

  入夜,曾家宅院静悄悄,唯独书房依然亮着。

  曾国藩端坐书桌前,正在一遍又一遍地背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华灯初上读到了深更半夜,可一放下书,脑袋瓜里就空白一片。

  “背不下来就不睡觉。我就不信邪了。

  此刻,从房梁上跳下来一蒙面大汉,指着老曾鼻子骂,

  “就你这个笨样,还读什么书?来,来,老子给你背一遍!”

  说着,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连个磕巴都没打。

  老曾一时目瞪口呆。

  而那蒙面大汉自顾自开了门,甩袖扬长而去。

  过了很久,老曾才回过神来。

  那日,乘曾家忙乱之际,盗贼早早藏在房梁之上,原想等曾家人都睡下了,跳下来偷点东西。

  可谁知,在房梁上睡了两觉,醒来一看,老曾还在那儿摇头晃脑地背着呢!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

  实在没了耐心,斗胆跳下来,羞辱了一番“笨小孩”。

  由此可见,老曾真笨。可他读书真用功。

  六考未中也就够丢人了,还被学台“悬牌批责”,点名批评!

  老曾越想越气。

  他要从高考六次落榜心理阴影中走出来,把“屡考不中”的污尘从心底清扫出去,轻装上阵。

  不然,背着“从14岁考,直到22岁,才考了个‘预科’”的包袱,是有点儿太重啦,压得老曾喘不过气来,那还有勇气再赴考场?!

  他要,告别昨天,从头再来。

  可不能在老路上徘徊了,要寻求改变和突破。

  老曾想了个笨办法——比较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可没有比较也就看不到差距。

  伤害不伤害,老曾亦不在乎,关键是找到差距。

  于是,他把自己历年试卷和模范试卷放在一起,一个字一个字的对,一段话一段话的比,反复比对、斟酌,看看自个儿到底差在那里。

  比了个天昏地暗,老曾终究是拨开云雾见彩红,找到了病根。

  方法错了,咱死记硬背,读的是死书,也把书读死了。

  自然,写的文章四平八稳,笔力孱弱,缺乏打动人的地方。

  空有漂亮外壳,却无思想灵魂。

  好文章要有灵性,有触动人心的东西,才能产生共鸣。


  公元1833年,又有考试。老曾那年23岁,风华正茂。

  他又离开高嵋山下那个农家院落,提着考篮,一个人上了路。

  真心不易啊!

  这次,老曾中啦!

  对,没错,第七次赶考,中了。

  放在今天来看,就是在人家大学毕业的年纪里,老曾费尽了吃奶的力气,终于上了大一。

  可这也比他老爹强多啦。

  他老爹中秀才时年事已高,相当于拿了个安慰奖。

  可他不同,正值干事创业好年岁,中了秀才,还能在科举之路上走得更远。

  后来证明,老曾的确走得够远。

  从“大一”开始,老曾求学之路也变得有点魔幻了。

  时隔一年,曾家人压根儿没报啥希望,想着就去开开眼界。

  哪知道,老曾爆了个大冷门,以湖南省第36名的好成绩,中了举人

  这种考中秀才,接着又考中举人,史称:“联捷”。

  这年11月,老曾又兴冲冲赴京赶考,看看能不能搞个“三联捷”。

  这次是去考进士。

  那绝对是大清第一考,难度系数超乎寻常。

  到底有多难?简单算一笔账吧。

  泱泱大清帝国读书人往少里说,也有几百万吧!

  进士是每三年考一次,一次录取三四百人。

  平均下来,每年也就一百来个。

  有个学者研究后发现,清代进士占清朝人口的比例是0.000048%。

  请注意,那小数点后可有四个“0”,就是百万分之零点四八,比我们说的“万一”这个概率还小。

  考进士,不是万里挑一,而是百万乃至千万里挑一,可见那概率跟撞大运差不了多少!

  是啊,考进士不光是实力的较量,还得碰点运气。

  不然,你才华横溢,写得一手好文章,终其一生也难打通科举之路。

  老曾进士首考落败也就不足为奇。

  可是,后面运气却很不错。

  公元1838年,道光十八年,老曾小宇宙彻底爆发了,中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那可不简单,相当于中科院博士。

  要知道,在明清两代,能拿到同等学力的人平均年龄在38岁左右。

  而老曾比那帮人年轻了整整10岁。

  早年间,看似“诗书无缘”的老曾家“傻老大”,在求学后半程犹如脚踩行星发动机,五年内拿下了本硕博连读。

  那绝对是一个奇迹,霎时成了湘乡地域的爆炸性新闻。

  一向无人问津的老曾家,前来攀附者络绎不绝,许多人送钱送物、问寒嘘暖,一时间曾家门槛都快被访客踩断了。


  就连县令坐着八抬大轿也来了,一进门,叫老曾的老爹“老太爷”,见着老曾的爷爷便叫“老老太爷”。

  那一脸和蔼笑意,足以让人心的寒冷荡然无存。

  这还没完,县令拉着曾家弟弟们的手,一口一个“兄弟啊,好兄弟啊!”地喊着,跟自家人似的。

  此刻,老曾家扬眉吐气了。

  老曾爷爷一根筋送孩子读书的决定,现在看来不再荒唐,而是无比英明。

  然而,现在很多人,做人总想走捷径,做事总想讨巧。

  办事越巧妙,越少费力气,越走捷径,当然就越好。

  有人,甚至为了追求效率,不择手段,往往有些赌徒剑走偏锋,在钢丝绳上跳舞。

  然而,老曾爷爷不这样,老曾也不这样。

  老曾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巧妙是一时的,事情要长久,还得慢慢地来。

  在他一生中,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

  涓滴积累,水滴石穿,追求的是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

  他做人最为讲究“拙诚”:

  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不玩心眼,不耍把戏。

  他就这么个人,说是顽石不化也罢,骂他迂腐不堪也好,随你。

  事实上,老曾打通科举之路,全凭的就是这种“笨拙”精神。

  老爹教他读书时立下规矩:

不读懂上一句,

不读下一句。

不读完这本书,

不摸下本书。

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

绝不睡觉。

  老曾回忆说,

  八岁时,老爹就教他读书。从早到晚,叨叨个不停。

  记不住了,老爹就反反复复地教,听不懂了,老爹就不厌其烦地讲,走在路上,老爹在讲,晚上躺在床上睡觉,老爹还再讲。

  直到他记住弄懂了,才不讲了。

  这种“笨拙”学习方法不提倡。

  可它却培养了老曾异于常人的勤奋、吃苦精神。

  万丈高楼平地起,若无坚固基础,只怕一阵风,便会坍塌了。

  九年漫长考秀才之路,成了老曾生命中难以磨灭的噩梦,但也是老曾一次极好的自我教育,强化了他“愈挫愈勇”的性格特点,也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但从科考来看,老曾无疑是同时代大人物中最笨的一个。

  左宗棠虽未中进士,可14岁第一次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

  胡林翼因家人不让过早科考,22岁首秀,便搞了个“三联捷”,一举考中秀才、举人和进士。

  后来,成为老曾学生的李鸿章更猛,17岁中秀才。

  老曾晚辈梁启超更是天资超群,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

  笨没关系,连百分之九十九人走不通的科举路,咱也能拿下,足见只要努力,天底下就没有任何事做不成的,“笨小孩”也有灿烂的春天。

- 完 -


来源 / 靠谱文青

作者 / 秦石

总监制 / 海云

执行主编 / 张燕

副主编 / 跃升

责编 / 张燕

制作 / 兰宇 跃升

光明日报 · 阅读公社工作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谓廪生、庠生、举人、贡士、进士?
古代科举考试,由童生到状元要经过哪五个阶段?
古代科举有多难考?曾国藩父亲十七次才考中秀才
谈典故|秀才、举人、进士和状元的由来
秀才---举人---进士
洋务大佬、清朝“同光中兴”的名臣曾国藩真的“笨”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