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STEM教育中教师的关怀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简称,STEM教育不局限于以上四门学科的独立教学,它更重视四科综合教学。STEM教育适应时代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STEM教师是STEM教育体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STEM教师的培养是STEM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但STEM教师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根据调查,美国STEM教师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规模有所扩大但仍然短缺;第二,教师的学历水平提高,但总体质量堪忧;第三,很多教师缺乏教学自信心[1]。国内的STEM教育起步不久,除了以上问题,还存在STEM课程流于形式只为竞赛、STEM教师多为其他科目教师兼任、不具创新性学生兴趣潜能得不到开发的严峻现状。教师无法整合STEM知识,未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无法适应当今的STEM教育,究其原因是教师关怀素养远远达不到STEM教育所要求的高度。

二、STEM教师关怀素养的内涵

学生普遍认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关怀,且渴望教师的关心,但许多学生却感受不到教师的关怀。教师作为师生关怀关系中的关怀者,关注着学生的身心需求,促进学生发展。这就需要培养STEM教师两个方面的关怀素养:教师的自我关怀与教师对学生的关怀。

1.教师的自我关怀

关心的偏狭性要求教师自我关怀。人对于外界的关心与关心自身是有联系的,且人参与社会活动时是以“个体”形式体悟成长、体悟情感的,这说明关心具有偏狭性、等级性,人的关心素养不是任意建立,而是从关心自我开始。

进行种子发芽率对比实验,发芽率达到90%以上的种子可以放心播种。播种前用拌种剂“腾收”(0.6%烯肟菌胺+1.8%苯醚甲环唑+42.6%噻虫嗪)或“酷拉斯”(2.2%苯醚甲环唑+2.2%咯菌腈+22.6%噻虫嗪)进行拌种,拌种用量为“腾收”50g、“酷拉斯”30mL,拌种后阴干处理,等待播种。

无论是STEM教师还是别的学科教师,在作为教师之前,首先是一个“人”,生而为人,渴望温暖,渴望关怀。STEM教师乃至整个教师职业社会地位依旧不尽如人意。社会将未来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学校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职能,教师压力越发沉重,教师角色冲突越发激烈,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STEM教师的平均工资比其他所有STEM相关岗位的平均工资低[1],并且,STEM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机会,无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繁重的教学负担和贫乏的物质基础让许多教师忽略自身健康,这与教书育人的初衷背道而驰。在外界环境如此恶劣的当今,STEM教师唯有求助自身,关怀自己,建立强大的意志,寻求内心的支持,才能在STEM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远程传输系统主要由电源、发射模块、发射天线和GPRS-232-701无线数据传输终端组成,每套传输系统都安装了移动SIM卡。在机电井运行期,管理人员通过监控平台可准确掌握运行情况和各类参数(移动SIM卡每8个小时向机井监控平台传输更新一次使用水量、当前剩余水量、最近一次的购水量、购水次数、水泵功率等数据)。

2.教师对学生的关怀

关心他人是关心自我的延续,要求教师关怀学生。教师应从自我出发去关心身边的学生。师生关系属于不平等的关心关系,教师处于关心者的位置,学生长期依赖教师。

学生需要学习平等的人际关系,而教师需要关注不平等关系。在师生不平等的关心关系里,教师有责任去教导学生学会关心,学生学会与同伴、教师及其他一切社会人士建立关心关系是一门必修课。理想的效果是学生在接收到教师的关心后,能够做出积极反应,并主动回应教师的关怀,表达自己的需求,方便教师做出进一步的关怀措施。学生在接受教师温暖的关怀后,内心滋生出类似的情感,成为关怀者,向教师发出关怀,建立双向的关怀关系,弱化原关怀关系的不平等性;并且学生学会关怀后关怀的对象并不局限于教师,学生成为新一轮关怀关系的关心者,关心其他人、其他事。在成功建立关怀关系后,学生发展自我,成为完善的人。

三、STEM教师关怀素养的特殊性

关怀理论体现出的理念与STEM教育中提倡的以学生中心、重实践重综合能力的理念不谋而合。STEM教育区别于传统教学,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学习方式,要求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生生合作方式,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整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教师关怀学生,想学生所想,为学生提供STEM知识,帮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2]

1.STEM教师自我关怀的特殊性

教育的社会功能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教师是面向未来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培养立足现实又满足未来社会需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师缺乏教学自信,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对STEM知识的把握。现在STEM教育中有许多教师是由原先的科学、技术、数学、工程各科教师兼任,这些教师也许在原学科内部知识渊博,充满教学自信,但面对综合性的STEM教育,却不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数学、工程教学,而是四门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形成一张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3]。而且这四门学科均属于发展性学科,随着时代进步而前进。如果教师不能关心世界,不能关心学科间的关联,那么这个教师在面对复杂的真实问题时,就无法做到抽丝剥茧,看清问题本质。教师本身对STEM无法做到十足把握,便会滋生焦虑,对自己能否有效进行STEM教学产生怀疑,缺乏教学自信,从而降低教学质量。

2.STEM教师关怀学生的特殊性

《STEM教育白皮书》中写到“成功者将是那些发明世界的人,而不是那些适应世界的人!”“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要求教育培养具有强好奇心、积极主动探索世界的创新思维和高水平技能的人才。STEM课程基于的实际问题,通常是由学生自己或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真实问题,学生对此怀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关心生活中的人和事物,而教授途径之一,就是以教师自身为榜样,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标杆。

学生作为人有被关心的需求。在传统课堂中,由于古板的教学方式,教师难以关注到所有学生。尽管教师或多或少关注到每个学生,但大部分的学生依旧没有感受教师的关怀。这是因为被关心者的需要分为明示的需要和推断的需要,关心者应学会捕捉被关心者的情绪,以推断被关心者内隐但实际的需要[4]。传统课堂中,教师缺乏感知学生推断需求的敏感性。而在STEM课堂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数量减少,并且教师从领头人转变为辅助者,有更多的机会去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和需求,更有利于成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As we are interested to the CRLB of the 2-D central DOAs for the ID sources,we can use the inversion of block matrices to obtain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 of CRLB(l):

四、STEM教师关怀素养的培养

1.STEM教师自我关怀的组成部分

自我关怀理论认为,人的自我关怀主要涉及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职业生活及娱乐生活,下面从这四个方面具体阐述STEM教师如何实现自我关怀。

按《周礼》的说法:“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万民,以致百物。”④意思是,祭天地时,用天产的动物“六牲”之类作为“阴德”即婚礼上的供品,以中礼来防止淫佚;以地产的谷物作为“阳德”即乡射、乡饮酒礼上的供品,以和乐来防止争执。总之,以礼乐来整合天地,侍奉鬼神,谐和万民,实现丰收。良渚时代的祭礼具体如何进行我们不得而知。可以推定的是,它必然也是有许多讲究的,表现为繁缛的礼节。

(1)物质生活。所有的教师都应当关注自我物质生活的质量。物质生活不仅指教师的收入是否得到满足,更多的是对教师身体健康的关心。时至今日,古希腊教育所推崇的健康且优雅的身体,依然是个人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社会责任的驱使,许多教师不得不承受过重的课业负担、校园事务和社会期待,而忽视了身体健康。使学生理解平凡生活意义的前提是教师自己先要积极地生活,作为STEM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动手操作和进行体育运动,将劳动、锻炼、娱乐结合起来。自我关心涉及对生命各个阶段的理解,STEM教师应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教学固然可贵,学习和探索很重要,但也需珍惜有生之年,利用宝贵时间享受生活、爱人和爱世界。

(2)精神生活。因STEM学科的特殊性,单个教师难以顺利实施课程,常采取STEM教师共同体的方式,由多名STEM教师共同参与进行教学[5]。学会接受和欣赏不同的观点,培养批判意识和能力,将成为STEM教师关怀自我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会倾听教师伙伴的声音,这有助于STEM教师的合作关系更为紧密,扩大教师视野,使课程进行得更加流畅。不仅是STEM教师间要互相接受欣赏,STEM教师也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学生的视角与教师的视角从来都不会完全一样,欣赏学生的想法并认真对待,不仅有助于教师理解学生在思考什么,还有助于STEM教师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3)职业生活。STEM教育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很高,高超的单科教学能力并不意味着能进行有效的STEM教育,STEM教育更看重的是对四门学科的整合能力。且如上所说,教师还应具备与时俱进的职业素养。具体实践中,STEM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培训,发展自我。STEM教师若将发展职业素养看成完善自身的过程,便会充满职业热情,枯燥无趣的学习将变得不再乏味。最重要的是相信所有诚实劳动都是可尊敬的,都应该被重视。无论做什么,都有理由为自己骄傲,全身心地投入所选择的事业里。STEM教师应持有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并将这样的职业信仰传达给学生。除此之外,由于情感具有不稳定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职业的养成,会促使人的职业热情转变为行为习惯。教师背负着职业倦怠和情感迷失,在面对学生时会出现虚假的伦理关怀[6]。通过关怀自身职业生活,能够帮助教师保持教育热情,更易实现师生间的自然关怀。

(4)休闲生活。在认真工作之余,也应认识到劳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娱乐活动得到的满足感,可以抚慰STEM教师工作生活中的疲劳。学会调节自我,有助于强大内心世界。基于现实问题的教学也要求STEM教师开阔视野,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STEM学科魅力。教师需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好奇心,保持生活的热情,真正发现生活的乐趣,在娱乐中充实自我。

2.STEM教师关怀学生的途径

STEM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探究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此过程中,教师洞察学生内心,认真倾听、理解包容,鼓励自由探索。通过与学生有效沟通,教师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关怀,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尝试综合运用STEM知识。学生作为关心的接受者,需对教师的努力有所回应,师生互动关系自然发生。学生信任但不依赖教师,教师教给知识,学生用自己的探索行为回应教师的期待,认可教师的价值[7]。良好的双向互动师生关系,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学术知识,还有受益终生的友谊、情感与智慧。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榜样、真诚沟通、付诸实践和双向认可等方式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怀关系。

(1)转变教师角色,淡化职业形象,发挥榜样作用。STEM教育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复杂而多维度的现实问题抽丝剥茧,设计成一个在学生认知能力上切实可行的课题;如何准确地预测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困难,需要提供哪些STEM知识积木;如何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积木搭建成能够解决问题的模样等等,都是STEM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教学难点。STEM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讲授者,而要成为一个实际动手操作学习者[8]。STEM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先于学生,对学生所要处理的问题,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在教师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应从两个角度分析教学过程。第一,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在学生已有知识、认知发展能力基础上,推断学生会在哪些阶段出现哪些问题;第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需要提供哪些知识、哪种呈现的方式最优。教师还需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何调节、调动学生情绪,维持小组秩序,促进合作学习等。教师唯有自己经历过一遍STEM课程,实现角色转变和回归后,才能切实关注到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淡化自身教师角色,成为一名能够提供建议的伙伴。教师不再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作为辅助者,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运用。学生对教师认可度更高,也有利于教师发挥自身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将科学态度、逻辑思维、科学责任与精神传达给学生。另外,教师自身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外界事物的关怀态度也会影响到学生关怀素养的培养。

(2)良好交流。教师如何关注到学生的需求,不仅可以从自己先做后教的方式获得,更主要的途径是学生在具体操作时,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而获得。这种沟通不是“开火车式”死板无效的沟通,而是有对话的双向交流,并且这个对话有意义流动。双方为了解决问题,在思考之后进行有效对话,对可行建议认可,对不足进行优化,以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展现出的能力表达认可赞赏,促进双方产生心灵上的沟通。除了师生交流外,教师应关注到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STEM教育重视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分享交流素养。良好的生生沟通,是STEM课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处理好学生间矛盾,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

2.3 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 hs-CRP、β-hCG、PCT联合检测灵敏度分别高于 hs-CRP、β-hCG、PCT单独检测,特异度分别高于 hs-CRP、β-hCG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付诸实践。教师应淡化自己的教师角色,尽可能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这也代表着学生需要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将关怀落实到具体的活动,在学生亲力亲为的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关怀关系。教师要求学生描述问题,思考如何得出解决方案,关注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出现哪些新的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学生在亲身实践后进行汇报,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

(4)双向认可。在STEM教学中,师生间良好的关心关系要求学生回应认可教师的关系。实际上,学生回应认可教师的前提是教师接受性地关注学生、认可学生。在此基础上,学生受到教师感召,回应教师期待,认可教师工作。并且,双向认可是后续持续对话的基础,教师回应学生的期待和需求,不断反馈调整,实现稳定的师生关怀关系。

关于智慧型教师,目前在教育界尚无统一的定义,其内涵被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田慧生教授认为,智慧型教师就是具有较高教育智慧水平的教师[4]。

在STEM教育蓬勃发展的如今,忽略学生个体性和师生关系的传统教育不再适用,培养学生关怀品质就显得愈发重要。让STEM教育与诺丁斯关怀伦理相遇,教师真诚地关心STEM,寻找自我意识,建立教学自信,提升教学热情。切实将课堂还给学生,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高高在上的知识讲授者走下讲台,与学生建立温暖的师生关系。在培养STEM人才的过程中,同时也让自己和学生发展成为有道德、热爱生活、温暖且完整的“人”。

[参 考 文 献]

[1] 翁聪尔.美国STEM教师的培养及其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35-52.

[2] 居晓波.开展STEAM项目式程序设计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12):49-53.

[3] 逯行,李子运,李芒.国内整合学科的STEM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数字教育,2018,4(3):6-12.

[4] 尼尔·诺丁斯.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M].侯晶晶,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5.

[5] 彭小芳.美国中小学STEM教师合作培养模式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2013:14-18.

[6] 彭兴蓬,雷江华.教育关怀:融合教育教师的核心品质[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1):17-22.

[7] 侯晶晶,朱小蔓.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04(3):36-43.

[8] BELL,HUBERT,DVASI,et al.科学与STEM教育中的教与学——提高小学课堂中的STEM形象:对教师角色的启示[J].中国科技教育,2017(1):8-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本策略
江苏省STEM教育项目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试行)
做有人文素养的语文老师: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
中国第一批STEM 教师成长记
从“学科人”到“素养人”——走向融合的STEM教育
[转载]科学课程中设计STEM活动的有效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