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目标上:以知识目标主导的课堂

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由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师担任,对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缺乏了解,以学科知识体系建构为主要目标的思维还没有改变。知识是学生道德素养形成的载体,但是当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知识也就变成了无意义的符号。

学科知识的部分内容或许可以直接呈现在课本上,但道德与法治是以价值引领、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的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道德智慧的形成无法通过简单的知识传授完成,学生必须通过实践,在情境中发现、体验、感悟,主动构建道德体系,才能生成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2.在教学内容上:“教教材”的现象普遍存在

儿童的现实生活是儿童道德认知形成和道德情感发展的源泉。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按照单元主题、课题、小话题的体系设置,反映了不同阶段儿童成长的需求,同时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方向。

但是,教材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载体,不是学生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也不是教学环节的简单呈现,更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一些教师还没有转变教学观念,没有对教材中的游戏、文字、故事等内容进行梳理,没有对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隐含在教材文本之中的价值观和道德教育的核心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加工。因此,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按照教材顺序安排教学活动,教材上出现的活动一个都不少,课堂热热闹闹,但是活动呈现碎片化的特征,学生参与了活动,却难以形成相应的道德认知,更不用说转化为道德品质了。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以色列媒体报道说,以民众非常愤怒,他们不敢相信盟国竟然这样评价该国总理。而以色列政府虽然对此没有公开回应,但在犹太人游说集团影响颇深的美国,奥巴马所受的压力不言自明。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教学活动以显性引导为主,缺乏道德体验的深度

活动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活动构建的情境体验,是学生实践所内化的道德认知和行为准则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对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有更为完整的认识。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认知体系。学生在情境中统整和调动所学的知识,明白自己的道德行为存在的道问题。目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还存在由教师主导,没有对学生的真实需求进行分析的问题;学生的体验活动存在缺乏体验的深度和强度的问题,如教师简单呈现课堂上学生不举手就发言,以及和同学聊天等照片,让学生做价值判断,这种显性规则教育和价值引导,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行为。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构建

1.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将品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相融合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适应社会生活。现实生活是品德教育的基础,进行品德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生活,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不可分割。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可亲可爱的家乡人》时,很多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师可以以“来了就是深圳人”为切入点,让学生课前调查他们身边各行各业熟悉但陌生的家乡人,以及他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化身小记者,在课中分享“最美家乡人”的故事,向同学介绍他们的工作、品质等内容。教师还可以让身处各行各业的家长录制小视频介绍他们的工作,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家乡人的贡献。最后,教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深化对家乡人的情感,感受普通劳动者的美。

2.在活动设计上,注意将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相结合

体验活动是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从中发现生活的意义,领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实践智慧,感悟生活中的道德意蕴。体验活动必须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并隐含道德教育于活动之中,在道德准则和生活实践之间架起桥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体验分为课前体验、课中体验和课后体验三个方面。课前体验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对学习内容形成初步的感知,如教学一年级上册《我们的校园》,在设计课前任务时,教师可让学生分组“发现”校园的美丽。课中体验是对课前体验的升华,是在课前体验的基础上,创设新的体验情境检验道德认知,也是对原有体验的进一步拓展。课后体验则是打破课堂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让学生通过进一步实践获得道德情感。如一年级上册《天气虽冷有温暖》单元的“健康过冬天”板块可以分为“不怕冷的衣服”“冬天保健金点子”“传递温暖行动计划”等主题,让学生通过“拼一拼”,用卡纸设计各式各样的衣服;通过“谈一谈”交流冬天保健的方法,给身边的人、需要帮助的人送温暖;课后通过“做一做”,和父母一起做一件给他人添温暖的事情,用画图或者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

3.在评价方式上,关注学生所思、所感、所悟

教学评价方式是判断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进行反思的依据。在传统教学中,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等显性目标为主要考核内容,但是要达到“知、情、意、行”的目标,教学评价很难以量化考核的方式进行。在教学中,使学生的认知达到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否将获得的道德认知融入实际生活中,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处理,做到道德原则与道德情感的统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学生去发现、表达和实践,少做简单的道德判断、简单的评价,多给学生思考、讨论和总结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内化所学的知识,减少教师权威性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影响。

从各国已有的立法实践来看,反腐败机构需要确定的内容包括:机构的名称及隶属关系、机构人员组成及任免、机构的权力等。

(2)储能电感H值最低要求是使电路不达到饱和状态,电感量较大,电路纹波较小,但电感量过大会导致带负载能力下降,因此选择绕制500 μH左右的铁硅铝磁环电感,可以满足双向功率流的设计要求,采用多股漆包线绕制,减小铜损。

如教学《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边有哪些家乡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作为家乡的一分子,能做点什么?通过分组调查、讨论、分享,学生各抒己见,就算表达得不是很完善,但是学生能在活动中有所思考,主动学习,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的策略——以《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为例
陈廷绪:运用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教学
略谈思品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