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字化X线摄影术(DR)

骨肌系统常用的影像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关节造影、血管造影。

本专题将介绍X线、CT、MRI在骨肌系统的合理应用以及各种影像检查诊断价值的比较。

解剖复习

X线检查

数字X线摄影主要包括计算机X 线摄影术(computed radiography,CR)和数字化X 线摄影术(digital radiography,DR)的X线检查,是目前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

骨肌系统影像诊断首选X线检查,尤其是对骨折、新生骨、骨肌病变慢性改变的诊断。

1

DR双能量减影技术

是对人体进行2次不同能量的曝光,电压分别为60~80、110~150kV得到两幅影像,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分别生成软组织密度像、骨密度像和普通胸片。DES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胸部,克服了该区域组织前后重叠对诊断造成的干扰,其优势在于更好地观察肋骨骨折,但辐射剂量较常规DR增加。

2

DR组织均衡技术

是一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该技术将原始图像数据分解成不同密度区域的两部分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再将分别处理的图像进行加权整合,得到一幅组织层次丰富的均衡图像。一次曝光即可使整个视野内不同密度的组织均得到良好显示。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成像区域密度差较大的部位,如鼻骨侧位、股骨侧位、跟骨轴位、颈胸段和胸腰段椎体等,有利于增强细微骨结构的显示,弥补曝光质量的不足。对胸部肋骨骨折、早期强直脊柱炎、股骨颈外伤等具有诊断价值。

3

数字断层融合成像

在预设的融合体层曝光程序控制下,X线管组件完成多角度多次脉冲式曝光,结合位移叠加算法等数字化重建方法,创建检查区域内不同体层深度的聚焦层面图像。其中每幅图像的起始高度、层厚、层间距可以人为进行调整。DTS弥补了DR三维结构投影重叠的不足,空间分辨率高,相对于CT辐射剂量低。可清晰地显示骨折线,提高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图1、图2)。

图1  正常膝关节常规DR与DTS 

A.常规DR;B.DTS

图2  齿状突骨折常规DR与DTS 

A.常规DR齿状突及周围组织显示较模糊;B.DTS显示清晰的齿状突骨折线(黑箭)

减少了对患者体位的限制,可自由体位摄影,同时不受石膏等固定物的影响(图3)

图3  尺骨鹰嘴骨折石膏固定术后常规DR与DTS

A.常规DR受石膏影像干扰未见明显骨折线;B.DTS显示清晰的尺骨鹰嘴骨折线,且周围软组织显示较好

提高了金属植入物周围结构的显示能力(图4)

图4  股骨金属植入物术后DTS

DTS检查股骨颈及股骨上段见金属内固定影,骨皮质及髓腔病理改变显示清晰

4

DR全景拼接技术

是在自动控制程序模式下,一次性采集不同位置的多幅图像,然后由计算机采用精确配准技术进行无缝全景拼接,合成为大幅面X线图像。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骨关节系统疾病,如脊柱侧弯矫形、下肢矫形及人工关节置换等,可显示病变范围和全脊柱或肢体的整体受力状态,常见体位包括脊柱与双下肢全长摄影(图5、图6)

图5  脊柱侧弯脊柱全长拼接

图6  双下肢全长拼接

DR全景拼接技术有2种采集方式。

第一种采集方式是X线管组件固定于一个位置,探测器沿受检者身体长轴移动2~4次,X线管组件相应地以不同的倾斜角做连续2~4次曝光。这种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减少了X线锥形光束产生的图像畸变。

第二种是X线管组件垂直上下移动,探测器跟随着X线管组件实现同步移动,分次脉冲曝光采集。其主要特点是X线管组件与探测器保持平行,采用长条形视野并将摄影长度控制在5-10cm,从而减少X线锥形光束产生的图像畸变及斜射线的投影。该方式由摄影面积确定摄影次数,相对第一种方式采集次数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像技术】数字化拼接
“长腿/全脊柱”超长数字化成像技术
医学影像园
X线成像新技术——数字化X线断层融合成像
最先进、最前沿DR摄影技术—“全景拼接摄影”在市三院投入使用|具长骨拼接功能,可持重状态“全景拍片”...
不可不知:动态 DR 的七大基本功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