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宋元医家对附子的论述与应用

唐宋元医家对附子的论述与应用

汉中附子研究所 刘志超编

(一)春秋·范蠡《范子计然》

附子,出蜀武都,中白色者,善。乌头,出三辅,中白者,善。

(二)汉·无名氏《神农本草经》

附子,味辛,温。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生山谷。

(三)魏晋·吴普《吴普本草》

附子,名莨。神农:辛。岐伯、雷公:甘,有毒。李氏:苦,有毒,大温。或生广汉。八月采。皮黑,肌白。

(四)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

附子,味甘,大热,有大毒。主治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生犍为及广汉。八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

(五)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附子,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治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八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地胆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芪、人参、乌韭。)附子以八月上旬采也,八角者良。凡用三建,皆热灰炮令坼,勿过焦,惟姜附汤生用之。

(六)南北朝·雷zaozi003《雷公炮炙论》

      附子,雷公云:凡使,先须细认,勿误用。有乌头、乌喙、天雄、侧子、木鳖子。乌头少有茎苗,长身乌黑,少有旁尖;乌喙皮上苍,有大豆许者,孕八九个周遭,底陷,黑如乌铁;天雄身全矮,无尖,周匝四面有附孕十一个,皮苍色,即是天雄;并得侧子,只是附子旁,有小颗附子如枣核者是;木鳖子只是诸喙、附、雄、乌、侧中毗患者,号曰木鳖子,不入药中用,若服,令人丧目。

     若附子,底平、有九角、如铁色,一个个重一两,即是气全,堪用。屋下平地上掘一坑,可深一尺,安于中一宿,至明取出,焙干用。夫欲炮者,灰火勿用杂木火,只用柳木最妙。若阴制使,即生去尖皮底了,薄切,用东流水并黑豆浸五日夜,然后漉出,于日中晒,令干用。凡使,须阴制,去皮尖了,每十两,用生乌豆五两,东流水六升。

(七)唐代医家

1、唐·苏敬等《新修本草》

     附子,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疗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八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地胆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芪、人参、乌韭。附子以八月上旬采也,入热灰炮令拆,勿过焦,惟姜附汤生用之。俗方动用附子,皆须甘草,或人参、干姜相配者,正以制其毒故也。

2、唐·陈藏器《本草拾遗》

附子,醋浸削,如小指,内耳中,去聋。去皮炮令拆,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3、唐·甄权《药性论》

黑附子,味辛,大热,入三焦。主阳,散风去寒邪,火旺者不用,即大附子去粗皮。

(八)蜀·韩保昇《蜀本草》

附子、乌头、天雄、乌喙、侧子,五物同出而异名。作之法,以生熟汤浸半日,勿令灭气,出以白灰裛之,数易使干。又法以米粥及糟曲等淹之,并不及前法。

(九)宋代医家

1、宋·苏颂等《本草图经》

     乌头、乌喙,生朗陵山谷。天雄生少室山谷。附子、侧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今并出蜀土。然四品都是一种所产,其种出于龙州。

种之法:冬至前,先将肥腴陆田耕五七遍,以猪粪粪之,然后布种,遂月耘耔,至次年八月后方成。其苗高三四尺以来,茎作四棱,叶如艾,花紫碧色,作穗实小,紫黑色如桑椹。本只种附子一物,至成熟后有此四物,收时仍一处造酿方成。

      酿之法:先于六月内,踏造大、小麦曲,至收采前半月,预先用大麦煮成粥,后将上件曲造醋,候熟淋去糟。其醋不用太酸,酸则以水解之。便将所收附子等去根须,于新洁瓮内淹浸七日,每日搅一遍,日足捞出,以弥疏筛摊之,令生白衣。后向慢风日中,晒之百十日,以透干为度。若猛日晒,则皱而皮不附肉。

     其长三二寸者,为天雄。割削附子旁尖芽角为侧子,附子之绝小者亦名为侧子。元种者,母为乌头。其余大小者,皆为附子。以八角者为上。如方药要用,须炮令裂去皮脐,使之。绵州彰明县多种之,惟赤水一乡者最佳,然收采时月与《本经》所说不同。盖今时所种如此。其内陆所出者,与此殊别,今亦稀用。

     谨按:《本经》冬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而《广雅》云:奚毒,附子也。一岁为荝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今一年种之,便有此五物,岂今人种莳之法,用力倍至,故尔繁盛也。虽然药力当缓,于岁久者耳。

     崔氏治寒疝心腹胁引痛,诸药不可近者,蜜煎乌头主之。以乌头五枚大者,去芒角及皮,四破,以白蜜一斤,煎令透润,取出焙干,捣筛,又以熟蜜丸,冷盐汤吞下,二十丸如梧子,永除。又法:用煎乌头蜜汁,以桂枝汤五合解之。饮三合不知,加五合。其知者如醉,以为中病。《续传信方》治阴毒伤寒烦躁,迷闷不知悟人,急者用大附子一个,可半两者,立劈作四片,生姜一大块,立劈作三片,如中指长,糯米一撮,三味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去滓,如人体温,顿服,浓衣覆之。或汗出,或不出,候心神定,即别服水解散、太白通关散之类,不得与冷水。如渴,更将滓煎与吃。今人多用有效,故详着之。

2、宋·寇宗奭《本草衍义》

     乌头、乌喙、天雄、附子、侧子凡五等,皆一物也,只以大小、长短、似像而名之。后世补虚寒,则须用附子,仍取其端平而圆,大及半两以上者,其力全不僭。风家即多用天雄,亦取其大者。以其尖角多热性,不肯就下,故取敷散也。此用乌头、附子之大略如此。余三等,则量其材而用之。其炮制之法,经方已着。

3、宋·刘翰等《开宝本草》

     附子,味辛、甘,大热,有大毒。疗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

4、宋·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为《证类本草》)

      附子,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脚疼冷弱,不能行步,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利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冬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地胆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芪、人参、乌韭。)

5、陶隐居云:附子,以八月上旬采,八角者良。凡用三建,皆热灰微炮令拆,勿过焦,唯姜附汤生用之。俗方每用附子,皆须甘草、人参、生姜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附子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去皮炮令拆,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6、陈藏器云:附子,无八角,陶强名之。古方多用八角附子,市人所货,亦八角为名。雷公云:凡使,先须细认,勿误用。有乌头、乌喙、天雄、侧子、木鳖子。乌头少有茎苗,长身乌黑,少有旁尖。乌喙皮上苍,有大豆许者,孕八九个,周遭底陷,黑如乌铁。宜于武火中,炮令皴坼,即劈破用。天雄身全矮,无尖,周匝四面有附,孕十一个,皮苍色即是天雄。宜炮皴拆后,去皮尖底用。不然,阴制用并得。侧子只是附子旁,有小颗附子,如枣核者是,宜生用。治风疹神妙。木鳖子,只是诸喙、附、雄、乌、侧中毗患者,号曰木鳖子,不入药中用。若服,令人丧目。若附子底平有九角,如铁色,一个个重一两,即是气全,堪用。夫修事十两,于文武火中炮,令皴坼者去之,用刀刮上孕子,并去底尖,微细劈破,于屋下平地上掘一坑,可深一尺,安于中一宿。至明取出,焙干用。夫欲炮者,灰火勿用杂木火,只用柳木最妙。若阴制使,即生去尖皮底了,薄切,用东流水并黑豆浸五日夜,然后漉出,于日中晒,令干用。凡使,须阴制去皮尖了,每十两,用生乌豆五两,东流水六升。

7、《圣惠方》:治疔疮肿甚者。用附子末,醋和涂之,干即再涂。《千金翼方》同。

8、《外台秘要》:疗偏风半身不遂,冷癖痃疰。附子一两生用,无灰酒一升,上zaozi004咀纳于酒中,经一七日,隔日饮之,服一小合,瘥。

9、《千金翼》:治大风,冷痰痃癖,胀满诸痹等病。用大附子一枚重半两者,二枚亦得,炮之酒渍,春冬五日,夏秋三日。服一合,以瘥为度。日再服,无所不治。又方:治口噤卒不开。捣附子末,纳管中,开口吹喉中,瘥。百一方:治卒忤停尸,不能言,口噤不开。生附子末置管中,吹纳舌下,即瘥。经验方:呕逆翻胃。用大附子一个,生姜一斤,细锉,煮研如面糊,米饮下之。

10、《经验后方》:治大人久患口疮。生附子为末,醋、面调,男左女右,贴脚心,日再换。又方:治热病,吐下水及下利,身冷脉微,发躁不止。附子一枚,去皮脐,分作八片。入盐一钱,水一升,煎半升,温服,立效。斗门方:治翻胃。用附子一个最大者,坐于砖上,四面着火渐逼碎,入生姜自然汁中,又根据前火逼干,复淬之,约生姜汁可尽半碗许,捣罗为末。用粟米饮下一钱,不过三服,瘥。又方:治元脏伤冷及开胃。附子炮过,去皮尖,捣罗为末,以水两盏,入药二钱,盐、葱、枣、姜同煎,取一盏,空心服。大去积冷,暖下元,肥肠益气,酒食无碍。

11、《简要济众》:治香港脚,连腿肿满,久不瘥方。黑附子一两,去皮脐,生用捣为散,生姜汁调如膏,涂敷肿上。药干再调涂之,肿消为度。

孙用和治大泻霍乱不止。附子一枚重七钱,炮去皮脐,为末。每服四钱,水两盏,盐半钱,煎取一盏,温服立止。

12、张文仲疗眼暴赤肿,碜痛不得开,又泪出不止。削附子赤皮末,如蚕屎,着眦中,以定为度。

13、崔氏方疗耳聋风,牙关急不得开。方:取八角附子一枚,酢渍之三宿令润,微削一头,纳耳中,灸上十四壮,令气通耳中,即瘥。

14、孙兆《口诀》云:治阴盛隔阳伤寒,其人必躁热,而不欲饮水者是也。宜服霹雳散:附子一枚,烧为灰存性,为末,蜜水调下,为一服而愈。此逼散寒气,然后热气上行而汗出,乃愈。又方:治头痛。附子炮,石膏等分为末。入脑、麝少许。茶、酒下半钱。

15、《修真秘旨》:治头风至验。以附子一个,生去皮脐,用绿豆一合,同入铫子内,煮豆熟为度。去附子服豆,即立瘥。每个附子,可煮五服,后为末服之。

16、《衍义》曰:乌头、乌喙、天雄、附子、侧子,凡五等,皆一物也。只以大小、长短、似像而名之。后世补虚寒,则须用附子,仍取其端平而圆,大及半两以上者,其力全不僭。风家即多用天雄,亦取其大者。以其尖角多热性,不肯就下,故取敷散也。此用乌头、附子之大略如此。余三等,则量其材而用之。其炮制之法,经方已着。

17、宋·杨天惠《彰明附子记》

       绵州故广汉地,领县八,惟彰明出附子。彰明领乡二十,惟赤水、廉水、会昌、昌明宜附子。总四乡之地,为田五百二十顷有奇,然粳稻之田五,菽粟之田三,而附子之田止居其二焉。合四乡之产,得附子一十六万斤已上,然赤水为多,廉水次之,而会昌、昌明所出微甚。

      凡上农夫岁以善田代处,前期辄空田,一再耕之,莳荠麦若巢縻,其中比苗稍壮,并根叶耨覆土下,复耕如初,乃布种。每亩用牛十耦,用粪五十斛,七寸为垄,五尺为符,终亩为符二十,为垄千二百,垄从符衡深亦如之,又以其余为沟为涂,春阳坟盈,丁壮毕出,疏整符垄,以需风雨,风雨时过,辄振拂而骈持之,既又挽草为援,以御烜日,其用工力比它田十倍,然其岁获亦倍称,或过之。凡四乡度用种千斛以上,种出龙安,及龙州齐归、木门、青塠、小平者良。其播种以冬,尽十一月止,采撷以秋,尽九月止,其茎类野艾而泽,其叶类地麻而厚,其花紫瓣黄蕤,长苞而圆。盖其实之美恶,视功之勤窳,以故富室之入常美,贫者虽接畛或不尽然。又有七月采者,谓之早水,拳缩而小。

       盖附子之未成者,然此物畏恶猥,多不能常熟,或种美而苗不茂,或苗秀而实不充,或已酿而腐,或已暴而挛,若有物焉阴为之。故园人将采,常祷于神,或目为药妖云。

      其酿法:用醋醅安密室,淹覆弥月,乃发以时,暴凉久乃干定,方出酿时,其大有如拳者,已定辄不盈握,故及两者极难得。盖附子之品有七实,本同而末异,其种之化者为乌头,附乌头而傍生者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为鬲子,又附而长者为天雄,又附而尖者为天锥,又附而上出者为侧子,又附而散生者为漏篮,皆脉络连贯,如子附母,而附子以贵,故独专附名,自余不得与焉。

       凡种一而子六七以上,则其实皆小。种一而子二三,则其实稍大。种一而子特生,则其实特大,此其凡也。附子之形,以蹲坐正节角少为上,有节多鼠乳者次之,形不正而伤缺风皱者为下。附子之色以花白为上,铁色次之,青绿为下;天雄、乌头、天锥,以丰实过握为胜;而漏篮、侧子,园人以乞役夫,不足数也。大率蜀人,饵附子者少,惟陕辅闽浙宜之。陕辅之贾才市其下者,闽浙之贾才市其中者,其上品则皆士大夫求之。盖贵人金多喜竒,故非得大者不厌,然上人有知药者云:小者固难用,要之半两以上皆良,不必及两乃可。此言近之。

       按《本草经》及注载:附子出犍为山谷,及江左山南、嵩高、齐鲁间,以今考之皆无,有误矣。又云:春采为乌头,冬采为附子,大谬。又云:附子,八角者良,其角为侧子,愈大谬,与余所闻绝异,岂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者类耶?以上皆杨说《古涪志》,既删取其略,着于篇,然又云天雄与附子类同而种殊,附子种近类漏篮,天雄种如香附子,凡种必取上为槽,作倾邪之势,下广而上狭,寘种其间,其生也与附子绝不类,虽物性使然,亦人力有以使之,此又杨说所未及也。审如志言,则附子与天雄非一本矣,杨说失之,《本草图经》与此小异,《广雅》云:奚毒,附子也?一岁为荝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盖亦不然,鬲子、天锥、漏篮三物,本草皆不着,张华《博物志》又云:乌头、天雄、附子,一物春秋冬夏,采各异也,与侧同。

(十)金元医家

1、金元·张元素《医学启源》

       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温药宜少加之引经。又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则便溺有节,乌附之也。

2、金元·李东垣《药类法象》

      附子,其性走而不守,亦能除肾中寒甚。以白术为佐,谓之术附汤,除寒湿之圣药也。温药中少加之,通行诸经,引用药也。及治经闭。

3、金元·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黑附子,味辛,性热,有大毒。浮也,阳中阳也。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息,除六腑之沉寒,定三阴之厥逆。地胆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芪、人参、乌韭。

4、金元·朱丹溪《局方发挥》

         气虚热甚者,宜少用附子,以行参芪之剂。肥人多湿,亦宜少加乌、附行经。仲景八味丸,用为少阴响导,其补自是地黄,后世因以附子为补药,误矣。附子走而不守,取其健悍走下之性,以行地黄之滞,可致远尔。

5、金元·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

       附子《衍义》论五等同一物,以形像命名而为用。至哉,斯言犹有未善,仲景八味丸,附子为少阴之向导,其补自是地黄,后世因以附子为补,误矣!附子走而不守,取健悍走下之性,以行地黄之滞,可致远。亦若乌头、天雄,皆气壮形伟,可为下部药之佐。无人表其害人之祸,相可用为治风之药,杀人多矣。治寒治风有必用者,予每以童便煮而浸之,杀其毒且可助下行之力,入盐尤捷。又堕胎。为百药之长,慎之!

 6、金元·王好古《汤液本草》

        附子,气热,味大辛,纯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通行诸经引用药。入手少阳经、三焦、命门之剂。

       《象》云:性走而不守,亦能除肾中寒甚。白术为佐,名术附汤,除寒湿之圣药也。湿药中少加之,通行诸经引用药也。治经闭,慢火炮。

      《珍》云:治脾湿肾寒。

     《本草》云: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脚疼,冷弱,不能行走,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利赤白,坚肌骨,强阴,堕胎,为百药之长。

         《液》云:入手少阳、三焦、命门之剂,浮中沉,无所不至。附子味辛,大热,为阳中之阳,故行而不止,非若干姜止而不行也。非身表凉而四肢厥者,不可僭用,如用之者,以其治四逆也。

       《本草》又云:地胆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芪、人参。冬月采为附子,春月采为乌头。

7、金元·王好古《阴证略例》

         用附子法:古人用附子,不得已也,皆为身凉脉沉细而用之。若里寒身表大热者不宜用,以其附子味辛性热,能行诸经而不止,身尚热,但用干姜之类,以其味苦,能止而不行,只是温中一法。若身热消而变凉,内外俱寒,姜附合而并进,温中行经,阳气俱生,内外而得,可保康宁,此之谓也。若身热便用附子,切恐转生他证,昏冒不止。可慎!可慎!

         凡投热性药,皆须冷服,何故如是?今谓病人腹中阴气太盛,若投汤剂,即阴阳相击,药下即吐,须候汤剂极冷即投之。投之不吐者,盖腹中阴气与冷饮相逢,即同气相从尔,故药下不吐也。药虽冷,久则必热,所谓始同而终异也。

8、元·无名氏《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附子,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脚疼冷弱,不能行走,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一云:疗偏风半身不遂,大风冷,痰癖胀满,呕逆翻胃,元脏伤冷,耳聋,风牙关急,治阴盛隔阳,伤寒。地胆为使。恶蜈蚣。生犍为山谷。畏防风、黑豆、甘草、黄芪、人参、乌韭。

关注附子  关注健康

好文章 转朋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附子
川乌
天雄——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心腹冷痛,痃癖症瘕
【医案医话】旷惠桃教授“温养治痹”用药经验述要
健康| 中药回阳救逆第一品之附子
风湿痹痛方剂大全收集整理(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