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点拨如何真正富有启发性

    所谓“拨”,就是拨云见日,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启迪智慧,发展智能。点拨类似于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艺术。所谓“点”,就是指点、引导。“点”什么?点要害处,点重点处,在关键地方、关键问题、关键时候给学生以帮助,以启发,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地“干预”,绝不袖手旁观,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理解。教学中的启发在于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之中,恰当、巧妙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启发学生适度拓展文本的学习之源,点拨学生进行恰当的思考与探索”,是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也能够达到的功效。教师不直接点明怎样思考,而是间接的、从旁的、暗示的、曲折的进行启发,或言在此意在彼的启发;或旁敲侧击的暗示;或迂回曲折的诱导;或在问题的峰回路转处巧设标志,使其洞天叠出、曲径通幽;或让学生从旧知孕育出新知的生长点;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与之有联系的相似点、相关点,受到启发,展开联想,产生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课堂启发是实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非常重视这一手段的运用,但如何才能使课堂提问不流于形式,真正富有启发性有如下几点思考:
   
第一,启发要贴近学生的实际。
   
贴近学生实际,不但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文化水平,而且提问涉及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文化思想的新近发展区内;也就是说,问题的答案,是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的苹果,而不是他们躺着就能摘的。有教师这样提问:《后赤壁赋》第二段中有哪些是写景(或写月亮)的句子?这种类似娱乐电视节目中的常识抢答题,最多能促使学生关注文本,对高中生来说,这样的提问似乎也没有多少实质的启发性。即便有的教师,要学生在本文中找出表露作者感情变化脉络的关键词之类的提问,也看不出有多少思想启发的价值。虽然课堂可能因为这样的提问,气氛很热闹,似乎互动得很好,但因为这样的互动游离学生实际,最终很可能浪费了时间而无实质性的教学效果。
   
第二,启发要紧扣教材文本。
   
如果限于文本,别说学生,就是教师自己无法凭空体悟,因此,课堂提问不应把从文本拓展到课外才能获得的解读作为启发的依据,这显然是为难的学生;要不,也只能像前面叙述的那样讨论只是照本宣科地在文字表面平滑,这样互动自然也很难有文化知识的生成。如此脱离文本的提问,又何来启发性呢?
   
第三,启发要有明确的指向。
  
要求课堂启发指向明确,并非否定课堂启发的开放性;启发的开放性就在于其答案的多元性。然而教师如果把价值性的问题与事实性的问题搅在一起,那即便是开放性的提问,也同样没有教学的启发性,甚至还将扼杀学生思想的生成。课堂启发不流于表面的热闹而有启发性;只有如此,教学才有真正的互动,师生才能这样的互动中共同成长。 
来源于:高效课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启发与提问的九条策略与方法
上课技能之导入技能
龙克洲: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艺术性与高效性研究
课堂提问的偏差与矫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