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信用社顶冒名贷款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
2009-3-4
近年来,信用社在立足于服务“三农”的基础上,以产业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大力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和大联保体贷款,扩大支农覆盖面,强有力地支持了县域及社区经济的发展。然而,在近两年市县两级检查和文件制定上都把顶冒名贷款作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切入手,从实际情况看顶冒名贷款在信用社时有发生,给信用社信贷资金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并成为信用社案件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为此,本人就顶冒名贷款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顶冒名贷款产生的原因
主观上是部分员工责任心不强,制度、法制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个人私欲膨胀等;客观上是内控制度不健全,贷款“三查”、审贷分离和责任追究制度流于形式,监督检查不到位,信贷岗位人员选拔任用不合理等为顶冒名贷款的形成提供了机会
二、顶冒名贷款的表现形式
顶冒名贷款是指实际需求贷款的人因各种原因,自己不能通过正常程序在信用社取得所需贷款,从而采取假借他人的名义在信用社获取非法贷款。(顶名和冒名贷款的区别就是假借他人名义知情和不知情,冒名贷款的性质更为严重)顶冒名贷款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信用社部分客户经理直接或间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当自己需要周转资金时,往往采取顶冒名贷款的方式发放自批自贷贷款(主要采取骗取或伪造贷户身份证和贷款证,私刻假印章、模仿贷户签名以贷户名义在信用社获取贷款)。
2、信用社客户经理的近亲属需要贷款而又不符合贷款条件时,客户经理将可能采取假借他人的顶冒名贷款方式发放关系人贷款。
3、当前,信用社为加强信贷管理都严格控制贷款跨区,制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因为跨区贷款较为明显,客户经理为逃避跨区贷款,将会采取假借辖区内他人名义的顶冒名贷款方式发放跨区贷款。
4、虽然借款人符合条件,但是以前已经办理了贷款,按照规定不能再向其发放。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经理如果还想办理这笔贷款业务,就可能采取顶冒名贷款的方式发放事实上的垒大户贷款(有的用企业法人或股东的名义贷款给企业使用)。
5、当前,信用社都实行了严格的贷款授权制度,客户经理只能在权限内发放贷款,当超过自己权限时,客户经理要上报有权人审批。当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审批而客户经理想发放贷款时,客户经理将可能采取顶冒名贷款的方式发放超权限贷款,使贷款授权书成为一纸空文。
6、客户经理为逃避监督,在同一时期用两个人以上的名义冒名或顶名办理多笔贷款,由一人使用。
三、顶冒名贷款的风险
顶冒名贷款是通过欺骗的手段获取的贷款,是一种隐蔽性较强的违法违规贷款,规避了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等信贷管理制度,使贷前调查、贷时审查流于形式,造成超越权限、跨区域、多头贷款等违规贷款更加隐藏,增加了信用社贷款风险,给信贷资金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1、顶冒名贷款降低了信贷资产质量这是顶冒名贷款存在的最大风险,因为顶冒名贷款立据承债人和贷款使用人相分离,权利和义务不对等,贷款到期后实际用款人往往不履行还款义务,大部分会引起贷款纠纷,给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2、顶冒名贷款使信贷管理制度难以落实。信用社虽然制定了严格的信贷管理制度,严格防范自批自贷、超权限贷款、垒大户贷款、跨区贷款等违规贷款,但是,客户经理往往采取顶冒名贷款的方式逃避信贷管理制度,形成风险。
3、顶冒名贷款假冒农户之名,使不符合信用贷款支持的农户、非农户,甚至企业法人获取了贷款支持,而本应获得支持的农户却难获贷款,使相关农村金融方针政策在基层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顶冒名贷款还往往出现信贷人员利用手中职权违反信贷纪律,以贷谋私,向贷款户“吃、拿、卡、要”,不见好处不办事,严重影响信用社的社会形象。
4、信用社因为发放顶冒名贷款,必须承担由此而引起的法律责任,潜在损失极有可能转化为现实损失。顶冒名贷款往往是信用社员工与用款人互相串通、内外勾结的结果,利用职务之便向用款人提供有关的信息,在得知被冒名后可能向信用社提出民事索赔,同时,由于冒名贷款违反了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将进行严厉查处,涉嫌违法的有关人员犯罪将被追溯法律责任。
5、它规避了贷款分级审批的制度,越权发放贷款。违反了《贷款通则》关于“贷款人应当建立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贷款管理制度”、“按规定权限报批”的规定。有些信用社主任、信贷人员因为某些关系人的贷款数额大,又无物抵押,上报审批又无望,于是采取了化整为零,冒名、顶名的方式帮其获得贷款。
6、它违反了大额贷款一般要有担保的规定,使贷款风险无防。《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36条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经商业银行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一个不敢用真名立据的借款人,显然不符合资信良好的规定。这样借款人即规避了贷款风险又把风险留给了贷款人。
7、它违反了《贷款通则》关于贷款“三查”的有关规定,使贷前调查、贷时审查成了自欺欺人、糊弄上级检查的挡箭牌。
8、它一般是用款人与基层信用社员工互相串通、内外勾结、以权谋私的产物。某些信用社工作人员与一些私企业主、专业户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吃喝玩乐打成一片,由此产生腐败,不顾信用社资金安全,甚至想方设法为这些人贷款。
四、防范冒名顶名贷款的措施建议
顶冒名贷款已成了信用社身上的一块毒瘤,严重侵蚀着信用社的健康运行。解决“顶冒名贷款”问题,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完善内控制度,并狠抓落实,严防制度流于形式,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避免一些基层社为了完成任务而弄虚作假。
2、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信贷队伍建设,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建立有序、流动的信贷人员补充机制,特别是对新招聘的大学生要适时调整到信贷岗位进行锻炼,尽快改善目前信贷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强化信贷人员培训,制定每年培训计划,实行凡训必考制度,确保培训效果。
3、是加强信贷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认真审查借款人的手续资料,严防通过虚假资料进行骗贷;严格审查借款人用途,防止借款人挪作他用。加强贷后管理,落实贷后跟踪检查制度,对随意改变贷款用途的要立即收回贷款并取消贷款资格。加强贷款真实性检查,经常开展贷款外核,及时发现和处理顶冒名贷款,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对员工经商和商业贿赂进行有效打击。彻底制止信用社员工商办企业或参与经商办企业,从源头上降低顶冒名贷款在内部产生的可能性。
5、是大力开展信用工程创建活动,要强化对客户的诚信教育,提高客户信用意识,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大金融法律知识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客户的法律意识,使客户充分了解顶冒名贷款的法律风险和责任,从而增强预防、抵制顶冒名贷款的主动性;探索建立客户贷款公示制度,有效方范顶冒名贷款。
6、要加快信贷业务创新,尽最大努力满足贷户合理资金需求。根据不同贷户的资金需求,细分产品市场,采取提高授信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大力推行联户联保、拓宽担保条件、增加服务品种、创新服务方式等措施,满足贷户正常的资金需求,加大支持力度。
7、实行信贷专管员委派制度,信贷专管员有联社统一管理,制定专门的考核措施,使其真正脱离所在社的考核,赋予信贷专管员贷款审查权,监督权和否决权,使信贷专管员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随着信用社系统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项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然而,通过顶冒名手段从信用社取得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对顶冒名贷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蔓延。(鄄城凤凰信用社 于继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信社农户联保贷款风险规避途径探析
农村信用社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对策建议
建立农信社贷款风险管理保障体系
小客户授信实施细则
农户小额信贷操作流程
加快贷款营销指导意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