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7课 《五行规律》

第7课 《五行规律》 来自仁业堂民间医 17:21

        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张宏劳,网名:仁业堂民间医,籍贯在陕西省宝鸡市。联系电话:13609171350。


        每天一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中国传统医学---中医。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给大家讲《五行规律》。


        五行是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古老的科学思想。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是五种物、五种性、五种能力,故称五德。五行的概念,不是表示五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而是代表五种功能属性,五种强大的力量不停地循环运动,而不是消极无动性的基本物质,是自然界客观事物内部阴阳运动变化过程中五种状态的抽象,属于抽象的概念,也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中医五行,是中国哲学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医学认识世界、认识生命运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医学对五行概念赋予了阴阳的含义,认为木、火、土、金、水乃至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是阴阳运动所产生。阴阳的运动变化可以通过在地上的风、火、暑、湿、燥、寒六气和在天下的木、火、土、金、水五行反映出来。中医学的五行不仅仅是指五类事物及其属性,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五类事物内部的阴阳运动规律。中医学的五行概念,旨在说明人体结构的各个部分,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属医学科学中的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气”分“阴阳”,万物本原于一气,一气分阴阳,阴阳分五行,五行归一气。


        一、五行结构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是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


     1.相生规律:五行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称作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2.相克规律:五行之间相互制约和抑制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木得金敛,则木不过散;水得火伏,则火不过炎;土得木疏,则土不过湿;金得火温,则金不过收;水得土渗,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用。

在相克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黄帝内经》称之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在上述生克关系中,任何一行皆有“生我”和“我生”,“克我”和“我克四个方面的关系。以木为例,“生我”者水,“我生”者火;“克我”者金,“我克”者土。


        3.制化规律:五行中的制化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结合。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必须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制中有化,相反相成,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五行之间这种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互生化、相互制约的生克关系,称之为制化。其规律是: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以相生言之,木能生火(我生),水能生木(生我),而水又能克火。形成了木生火,水克火,水又生木。所以相生之中,又寓有相克的关系,而不是绝对的相生,这样就保证了生克之间的动态平衡。以相克言之,木能克土(我克),金能克木(克我),而土又能生金。形成了木克土、土生金、金又克木。说明相克之中,必须寓有相生,这样才能维持动态平衡。


        生克制化规律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正常现象,在人体则是正常的生理状态。在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关系中,还可以看出五行之间协调平衡是相对的。因为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消长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太过和不及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调节。这样,又复出现再一次的协调平衡。这种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代替的循环运动,就不断地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五行学说用这一理论来说明自然界气候的正常变迁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以及人体的生理活动。


        二、五行结构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是子母相及和乘侮胜复。


       1. 子母相及:是指五行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的相生现象。包括母及于子和子及于母两个方面。如木影响到火,叫作母及于子;影响到水则叫作子及于母。


        2. 相乘相侮:相乘相侮,实际上是反常情况下的相克现象。

相乘规律: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相乘现象可分两个方面:其一,五行中任何一行本身不足(衰弱),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乘虚侵袭(乘),而使它更加不足,即乘其虚而袭之:如以木克土为例:正常情况下,木克土,木为克者,土为被克者,由于它们之间相互制约而维持着相对平衡状态。异常情况下,木仍然处于正常水平,但土本身不足(衰弱),因此,两者之间失去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则木乘土之虚而克它。这样的相克,超过了正常的制约关系,使土更虚。其二,五行中任何一行本身过度亢盛,而原来受它克制的那一行仍处于正常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被克”一方正常,但由于“克”的一方超过了正常水平,所以也同样会打破两者之间的正常制约关系,出现过度相克的现象。如仍以木克土为例:正常情况下,木能制约土,维持正常的相对平衡,若土本身仍然处于正常水平,但由于木过度亢进,从而使两者之间失去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出现了木亢乘土的现象。相克是正常制约,相乘是异常克制。在人体,相克为生理现象,而相乘为病理表现。


        相侮规律:相侮即相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相侮现象也表现为两个方面,如以木为例:其一,当木过度亢盛时,金原是克木的,但由于木过度亢盛,则金不仅不能去克木,反而被木所克制,使金受损,这叫木反悔金。其二,当木过度衰弱时,金原克木,木又克土,但由于木过度衰弱,则不仅金来乘木,而且土亦乘木之衰而反侮之。习惯上把土反侮木称之为“土壅木郁”。


        相乘相侮均为破坏相对协调统一的异常表现。乘侮,都凭其太过而乘袭或欺侮。“乘”为相克之有余,而危害于被克者,也就是某一行对其“所胜”过度克制。“侮”为被克者有余,而反侮其克者,也就是某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克。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乘侮分别开来一一加以分析:实际上,相乘和相侮是休戚相关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现在,我们将两者统一起来分析之。如木有余而金不能对木加以克制,木便过度克制其所胜之土,这叫作“乘”,同时,木还恃己之强反去克制其“所不胜”的金,这叫作“侮”。反之,木不足,则不仅金来乘木,而且其所胜之土又乘其虚而侮之。所以“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3. 胜复规律:胜复指胜气和复气的关系。五行学说把由于太过或不及引起的对“己所胜”的过度克制称之为“胜气”,而这种胜气在五行系统内必然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报复之气),将其压抑下去,这种能报复“胜气”之气,称为“复气”,总称“胜复之气”。“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这是五行结构系统本身作为系统整体对于太过或不及的自行调节机制,旨在使之恢复正常制化调节状态。如木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度克土,而使土气偏衰,土衰不能制水,则水气偏胜而加剧克火,火气受制而减弱克金之力,于是金气旺盛起来,把太过的木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反之,若木气不足,则将受到金的过度克制,同时又因木衰不能制土而引起土气偏亢,土气偏亢则加强抑水而水气偏衰,水衰无以制火而火偏亢,火偏亢则导致金偏衰而不能制木,从而使不及的木气复归于平,以维持其正常调节状态。故曰:“形有胜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


       胜复的调节规律是:先有胜,后必有复,以报其胜。“胜气”重,“复气”也重;“胜气”轻,“复气”也轻。在五行具有相克关系的各行之间有多少太过,便会招致多少不及;有多少不及,又会招致多少太过。由于五行为单数,所以对于任何一行,有“胜气”必有“复气”,而且数量上相等。故曰:“有重则复,无胜则否”,“微者复微,甚则复甚”。这是五行运动的法则。通过胜复调节机制,使五行结构系统整体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进行自身调节,继续维持其整体的相对平衡。


        总之,通过上述两种调节机制,形成并保障了五行结构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


        中医用五行学说以系统结构观点来观察人体,阐述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加强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论证,使中医学所采用的整体系统方法进一步系统化,对中医学特有的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中医五行学说,着重用五行互藏理论说明自然界多维、多层次无限可分的物质结构和属性,以及脏腑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人体五脏之中各兼五脏,即五脏互藏规律,揭示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阐明健康与疾病、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规律。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到这里,欢迎明天继续学习第8课《人体五行》。同学们,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规律
基础知识第3讲补充内容 五行生克制化与五行胜复
执业药师考点5:五行
四柱课堂:第27章 五行学说(7)
李德修诊治小儿疾病的五行生克原理
五行的基本规律(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