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面石,无画之处也有妙境
虚实和留白在传统绘画审美创作中主要的表现形式。在去掉严格严苛和精深的其他美学要求,画面石的天工神画上,有时候能留给我们关于虚实变化更为妙趣横生的解读。

欣赏画面石,其妙境往往是石表纹理的虚实之间,我们常说画面的对比度,从强烈的对比到相对微弱的过渡关系,其中就包含了色彩、纹理、浓淡、繁简等形式的虚实变化。浓重为实,疏淡为虚;图纹为实,留白为虚;繁则实,简必虚。“实”可以指在画面形成实实在在的主体形象,“虚”往往指处于次要的、远的、淡的、衬托的物象、淡彩、墨晕甚至空虚的留白。

虚与实,是中国绘画理论中最基本的对立统一关系,同样也是画面石中重要的审美关系。正如古画鉴赏者所言:“实者虚之,虚者实之,满幅皆笔迹,到处却又不见笔迹,但觉一片灵气浮动于纸上。”

画面石的意境生成往往由“虚”的部分来承载。“虚实”与“留白”的呈现,是达到古典东方审美里空灵飘逸的意境和境界的主要条件。虚实相生的石面布局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空灵韵味的意境美,展现出传统中国文化审美最高妙的境界。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藏景、留白、象外等带来的审美体验,只有具有深厚的传统美学修养,方能体会其中妙处。

石上天画,天工精神,尤其是风景花鸟题材画面石之上的留白,无笔墨处而见笔墨,仿佛是辽阔的空间天地,万千气息。

空白是表现虚实、疏密的一种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它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中只隐约一小舟,一渔翁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

画面石中有些石种以纹密为美,但在呈现意境的画面石中,如果画面太实,则容易产生沉闷的感觉,在现实中我们还常听到行家赏石,评说某石画面太满,留白不足,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不够,正是这个道理。

视觉艺术中的虚与实,是在相对平衡状态中阴阳相生,虚实相生。画面石的虚实带着东方哲学的审美特性,其境界有着老庄的空灵,荒疏,玄远,更有禅佛的枯淡,虚寂,雅逸。

传统文化中,诗文讲究“言外之旨”,国画讲究“象外之意”,音乐讲究“听于无声”,画面石的赏析审美自然也以东方美学的至高境界为至理。石上的诗情之美,观者需在其渺然阔大的虚灵境界中补充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者也”。

石上画意之妙,要疏空淡泊,藏景于虚,那无以言传的神韵尽在留白之中,所谓“咫尺之间,夺千里之趣”,审美在你的静思观照中得以完成。

美石共赏,美文共享。不论文、石,一以纳之

联系微信:zcbd10

资料源自石界

如有问题请联系微信zcbd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是画理更是哲学
烟云渲染为画中流行之气,故曰空白,非空纸,空即画也
马远:无画处皆成妙境
(7)无画处皆成妙境
(45)[转载]赏读《寒江独钓图》无画处皆成妙境
奇峰高耸入云天 | 留白以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