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西南大十桑葚棚栽管理技术

无籽大十桑葚是广东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从桑自然杂交后代实生苗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经多年培育而成的自然三倍体无籽桑树品种,葚果长圆形,紫黑色,无籽,果长3.25~4.16厘米,平均单果质量3.57克,最大单果质量可达6.8克,总糖含量14.87%,适合鲜食,果叶兼用。无籽大十桑葚抗病性较强,抗旱耐寒性较差,但具有结果早、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是北方建立生态经济观光采摘园农家乐的优良品种之一。鲁西南地区大十桑葚引种时间较晚、规模较小,但经济效益十分可观,2017年4、5月份当地零售价60~100元/千克。通过抽样调查了部分具有10年大十桑葚大棚栽培管理实践经验的种植户,总结出一套适合鲁西南地区大十桑葚棚栽丰产综合管理技术,供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相同或相近地区的栽培户参考。

鲁西南气候概况

鲁西南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包括鲁西南平原、沿湖低洼地及湖东山前平原。该区属半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600~800毫米,年降水72~83天,四季降水很不均匀,尤其春季降水变化很大。一般春、初夏偏旱,盛夏水涝灾害严重,秋季较少旱涝。该区东部春季少雨,回暖迅速,干热风较强,年均轻干热风3.5天,重干热风1.4天,春霜冻危害也较重。年平均气温13~14℃,0℃以上积温在5000℃以上,10℃以上积温4400~4600℃,极端最高气温40~42℃,极端最低气温为-20℃,无霜期200~210天。

大棚规格

春季栽植最好于前一年10月建棚,大棚骨架材料多用镀锌钢管,一般每个棚占地面积1亩左右,多为坐北朝南东西建棚,少有南北建棚的。一般棚长66~70米,宽10米,南北(或东西)墙高3米,一般拱顶高4~4.5米。扣棚用多功能长寿膜,每年更新一次。膜上覆盖草被或草苫,用于冬季和夜间保温,为提高保温效果,也可以棚内加覆二层膜。

整地栽植

坚持高标准建棚,做到细致整地,精心栽植。整地方式采用小穴状整地,树穴规格:0.6米×0.6米×0.6米,树穴开挖时离墙至少2米。设计株行距为3米×4米,南北或东西3行,每行最多可栽植23株,留足辅助用地,一般栽植55~65株/棚。栽植时间以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苗木规格一般采用2年生嫁接苗,苗高1.5~1.8米。栽植前施足基肥,每穴施优质土杂肥20~25千克。栽植时要对苗木主根过长和受伤根系进行修剪,栽植深度一般比原土痕深3~5厘米,分层填土、踏实,浇水浇透、封土培堆。大力推广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栽植技术,即将苗木根系舒展放于树穴内扶正,填土至树穴的2/3时轻提苗,使苗根系充分伸展,踩实后,把余土填上,再踩,为了保持土壤中的水分,栽后及时浇水,然后在穴面上盖一层松土。

整形修剪

树形养成采用高干树形,栽植后及时定干,高度1米。当年每株养成3~4根主枝,翌年春季发芽后每根主枝再留2~3个新梢生长,培养结果枝。平时通过夏剪、冬剪控制树冠的大小,高度根据棚顶始终控制在3.5~4米,及时将徒长枝、羸弱枝、病虫枝等清除,对保留结果母枝进行短截培养。大棚栽培发芽前期至花期基本处在覆膜情况下,要疏去过密枝,使枝条分布均匀,便于采光,利于开花结果。第4年进入盛果期后,要结合修剪,科学管理,克服大小年现象,保证丰产稳产(图1)。

图1 10年生桑葚结果植株

施肥浇水

每年要根据树木生长情况科学施肥,施肥要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施肥后及时浇水。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萌芽前,在行中间开挖深30厘米、宽25厘米的施肥沟,每棚施入腐熟的土杂肥2~3吨,配以复合肥20~30千克。结果后,以速效肥为主,增加枝条养分积累,利于花芽分化,为翌年丰产打下基础,一般每棚施复合肥20~25千克。花果期,可配合用200~250倍尿素进行叶面施肥,能够提高坐果率,增大葚果。在萌芽阶段和葚果生长期,对水分需求量大,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

花果管理

由于棚内空间有限,加之塑料薄膜具有一定的滤光性,造成光线相对棚外较弱,会造成成熟期落果率高达15%~25%,如遇连阴天棚内光线暗淡落果会更严重。花期可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预防落果,还可提高葚果品质。葚果谢花后15~20天,可摘除植株中上部嫩叶,自结果枝基部6~8节上部予以摘除,整株最大可去除1/3叶片,以调节供需养分和增加光合作用,过多会使葚果营养不足、甜度下降,因此,要积极改善大棚光照条件。随着气温的升高,果葚的成熟,揭膜后要及时覆盖防鸟网(图2)。

图2 桑葚结果枝

温湿度调节

入冬要及时扣棚,温度过低则会冻伤植株,但大十桑葚生长期需要一定的低温休眠过程,才能正常开花结果。实践证明,鲁西南地区大棚栽培要保持低温处理1~2个月,以便顺利通过休眠期。覆膜升温时间一般以元旦前后最为适宜,过早则造成发芽、开花、葚果发育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过迟,上市晚,价格低,会拉低经济效益。棚内升温要徐徐渐进,逐渐升高,开始升温时,白天要控制在15~18℃,最高不超过25℃;花果期,白天控制温度在27℃左右,最高不超过32℃;夜间温度控制在15~20℃,旨在通过加大昼夜温差,促使葚果内的糖分转化和营养物质的积累。白天棚内温度在32℃以上时,一定注意控制温度,必要时通过掀膜或通风降温,否则,树体容易出现烫伤。控制棚内湿度也十分重要,一定要保持土壤正常的水分供应及棚内空气湿度的补充。多年实践证明,发芽前,棚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左右;花期则要控制棚内相对湿度在50%左右;果期棚内湿度一般控制在70%左右。日出前要拉开草苫进行短时间通风,以调节棚内湿度。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治早治小”的方针,采用物理、生物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结合覆盖防鸟网、采后修剪,清除病枝,集中烧毁、减少、消灭病虫源,有效控制病虫害。

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及防治方法:

1)桑天牛。采用钩杀、捕卵、保护天敌、人工捕杀等措施,如雨季捕捉成虫,用铁丝插入粪孔刺杀幼虫,保护桑天牛啮小蜂;用毒签或熏杀棒插入新鲜粪孔,也可用注射器向粪孔注药,或用棉花球蘸70%~80%敌敌畏乳油30~50倍液塞入,并用泥土封口后闷杀幼虫。

(2)桑尺蠖。早春抽芽时,喷洒80%敌百虫或85%敌敌畏1000~1200倍液;秋季可喷施40%毒死蜱1500~2000倍液。

⑶桑白蚧。孵化期可喷洒50%亚胺硫磷乳油500~800倍液或灭蚧灵50~90倍液;成虫期可用灭蚧灵15~25倍液药杀。

⑷桑毛虫。春季害虫出蛰后,可喷洒毒死蜱1500~2000倍液;通过人工摘除毛虫卷曲叶片,在幼虫集中危害叶片区连摘几次。

⑸金龟子。利用成虫的趋光性,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于傍晚振动树枝,捕杀落地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每隔2~3天喷洒1次50%毒死蜱10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1000倍液、40%~50%乐果乳油1000倍液。

⑹桑象虫。在冬季清除枯枝,收集后集中烧毁;危害期可用40%毒死蜱1000~1500倍液喷洒;或喷洒50%杀螟松乳油1000~2000倍液。

⑺桑树断梢病。在花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也可通过人工摘除青葚集中烧毁。

⑻桑葚菌核病。冬季清除病枝集中深埋;花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⑼桑炭疽病。秋冬季及时收集病叶烧毁减少菌源;发病季节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l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夏季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桑园地面消毒。

葚果采摘

葚果一般于5月上中旬成熟,发现颜色由红变紫黑,表明葚果已经成熟,即熟即摘,收获期一般在3周左右。葚果不耐挤压、贮藏和运输,采收一般人工手摘(图3)。采摘前,要先戴上一次性塑料薄膜手套,然后再采。结果枝高而用手采摘不到的葚果,要随时携带合梯或凳子,尽量不要用手摇动结果枝,葚果从高处坠落地面很容易碰破表皮,从而影响质量。采集后,经过人工分级,用塑料盒包装后,再装入集装箱,一般每箱质量为5~10千克,包装好要立即运往超市或果品市场销售。

图3 人工采摘葚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光温室无公害大棚油桃栽培技术要点
冬暖棚蓝莓栽培技术
大棚香菜怎样种植
茄子保护地栽培技术
茄子大棚栽培技术
春季辣椒怎么种植?春提早大棚辣椒的栽培技术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