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声常谈”之不择纸笔


晨读《隋唐嘉话》,深为刘餗零散的记载所感动。有一段对话发人深思,“褚遂良问虞监曰:‘某书何如永师?’曰:‘闻彼一字,直钱五万,官岂得若此?’曰:‘何如欧阳询?’曰:‘闻询不择纸笔,皆能如志,官岂得若此。’褚恚曰:‘既然,某何更留意于此?’虞曰:‘若使手和笔调,遇合作者,亦深可贵尚,’褚喜而退。”欧阳询写字“不择纸笔”,存在可能性,但话说得有点“大”,并非绝对,若非手笔“调和”,万难做到。这种枉顾客观实际的豪言,有误导之嫌。北宋陈槱则就有不同看法,他说:“余谓工不利器而能善事者,理所不然,不择而佳,要非通论。”看来无条件地“不择纸笔”,并不能成为通行的道理。清代的杨宾坚持择笔,他说:“书与佳与不佳,笔居其半”,强调有些笔可能是别人弃之不用的,然而对另一个人来说正适合自己,“就吾而论,秃为上,新次之,破又次之,水又次之,羊毫为下。”选择必然牵扯标准,并非新笔就好,关键是得心应手。这是一个人书写风格对纸笔的要求。

汉字书写的宣纸毛笔,是书法艺术的工具奇葩。蔡邕“惟笔软则奇怪生焉”,道出了毛笔变化无穷的柔软性。书法点画的力感、曲直、气韵、律动、节奏,皆源于笔锋的柔性。清代刘熙载说得也比较合乎逻辑。他认为:“盖能柔能刚之谓软,非有柔无刚之谓软也。”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以柔克刚,不仅能够产生变化,而且能够检验一个人的意志和耐心。润泽、柔质的独特宣纸,不仅能够助推点画的变数,而且能够墨分五色,活化点画的可变肌理。汉字书写演变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虽然不能完全归功于纸笔,但纸笔的作用不可小觑,离开纸笔谈书写,有失公允。

就拿毛笔来说,它的类型相当复杂。古往今来,聪明智慧的制笔工匠,可以说穷尽世间兽类毫发,充当材料,试作笔锋,鼠须、狼毫、猪鬃坚挺,羊、鸟、胎毫柔软,羊毫长,鸡毫短。制笔工艺经过数千年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笔杆材料的选择余地很大。眼下,市面上的毛笔,不仅有长锋短锋、软毫硬毫,而且笔头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既可以写宽硕的大字,也可写蝇头小楷。如此复杂的情况,即使技艺非凡、能力高超,一个“不择”,恐怕也不能解决汉字书写的所有问题。试想,一个功底深厚、书写灵感超群、书写精力旺盛的人,加上一支顺手的优质毛笔,一张驾轻就熟的优良宣纸,写出的汉字总比随便取一张纸和一支笔,效果要好吧。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老夫子的话,颠覆不破的真理,用于任何领域都正确无比。所以,宋代朱长文针对汉字书写的器具笔墨纸砚与书写的关系说:“欲善其事而不利其器,鲜能造其精妙。”朱长文的思想具有普遍意义。对于一个合格的书写者来说,储备一付精良的书写工具,非常明智。历史上很多书法家对毛笔的要求都有自己的偏好。据说汉代萧何善用秃笔,锋颖磨光之后用着更顺手。萧子云到处收集婴儿的胎发,精心做成毛笔,软软的、滑滑的,用起来心手双畅。王羲之的鼠须笔,用的是八九月份崇山绝仞中的兔子毛做成的,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健。《兰亭集序》流畅的韵律,生动的笔姿,就是鼠须笔的绝妙风采。白居易用鹿毫笔,蔡君谟用鼬尾笔,苏东坡用鸡毫笔。事实上,选择是相当普遍的。

其实,书写者选择毛笔的原因,我想应该有个与纸配合的问题。笔锋有长短、软硬,宣纸有厚薄、涩滑。硬毫笔放在表面光滑、吃水性极差的纸上,硬对硬,互相较劲,书写效果可想而知。王羲之有句名言:“若书虚纸,用强笔;若书强纸,用弱笔。”虚实强弱互补,方能写出好字。硬锋,弹性大,需要用力往下按;软锋,弹性弱,必须用力往上提,点画才能刚劲有力,力透纸背。当然,软和硬互相矛盾,刚与柔相互对立。只有功夫深厚的驾驭者,才能化刚为柔,或化柔为刚。清代有个画家叫松年,他深有体会地说:“善书家,刚笔能用使柔,柔笔能用使刚,始为上品。”《翰林要决》的作者、元代陈绎曾说:“初学须用佳纸,令后不怯;须用恶笔,令后不择笔。”他从心理学的角度阐明了择与不择纸的道理。的确如此,初学写字的人,担心好纸浪费,舍不得用,久而久之,对好纸的性能不掌握,对往后的书写必然产生影响。同时,又怕毛笔不顺手,往往选择比较好的笔。这种心理是初学者的通病。其实,大可不必担心,既然下决心学习书法,就不要瞻前顾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好笔好纸,方能练出好的基本功。繁杂的记载,令人眼花缭乱。一句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唐昭宗时期的冯执有本《云仙杂记》,记有“养笔以硫黄酒舒其毫;养纸以芙蓉粉借其色;养砚以文绫蓋,贵乎隔尘;养墨以豹皮囊,贵乎远湿;逢溪子遵之。”苏东坡《仇池笔记》:“王晋卿造墨用黄金、丹砂,墨成,价与金等。”假如说不在乎书写工具材料的优劣,古人花那么多精力维护“文房四宝”、用那么贵重的物质制造书写材料干什么?《渑水燕谈录》是宋人王癖之的名记,《事志》有一段记载:“南唐后主留心笔札,所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三物,为天下之冠。”“天下之冠”除了彰显李煜的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体现书写工具材料的品质。宋明时期,很多书写者自做笔墨。比如,何薳的《春渚纪闻》,多处记载制墨的经验和巧门。清代蒋骥说:“善书者必用重料好毫,使毫尽食墨,按下运行而毫端聚墨最浓处注在画中,乃得中锋之道。”所谓的“重料、好毫”,讲究的是质量,性能好的工具材料,使用起来必然舒心。有一定书写经验的人都明白,如果具备一支长短适中、粗细得体、刚柔相济的毛笔,再加上一张质地优良的宣纸,一定能写出让自己心仪的作品来。像周汝昌说的那样:书家得佳笔,如勇士得宝剑,意气备增,神采更出。

妙笔生花,纯墨焕彩。古人之所以把汉字书写的工具材料冠之“文房四宝”,并非无稽之谈,因为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所谓“技进乎道”、“神乎其技”,都与“神器”、“灵器”有关。历史上的“江郞才尽”,说明笔的重要性,是智慧灵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忽视书写工具材料的重要作用,过分强调书写技能,是极为不恰当的。汉字书写的独特性,表现为一次性不能重复,一笔下去好劣皆然,如果缺乏满意顺手的工具遗憾的事经常发生,即使你技能再高也不能保证,一点一画随心所欲,总是受到工具材料的制约。高技能的书写者重视和体验书写工具材料的性能,摸索人与笔的最佳结合点,是汉字书写的重要前提。不可否认,书法技能高超的书写者,使用比较差的毛笔,也能够写出不错的字。这个“不错”建立在技能比你差的人那里,而不能证明你自己的水平是否发挥到极致。原因非常简单,使用不吸墨的元书纸书写草书,点画的生动、枯润很难保证。假如用羊毫临摹王羲之《兰亭序》恐怕也写不出古风悠悠、飘逸俊秀的魏晋风度。事实说明,了解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选择一支属于自己的毛笔,临摹和书写肯定是一件很惬意的事,不仅能够心手双畅,也能事半功倍。

然而,话又说回来,重视工具材料的作用,不等于完全依赖工具材料,随便放弃对技能的训练。这是问题的另一面,同样不可偏废。道理也不复杂,一流的书写工具必须伴随着一流的书写技能,两者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达到书写的最佳效果。有些人过分夸大工具材料的作用,忘记了书写者的最终决定因素,盲目改变和选择书写工具。比如,有的人用拖把拖字,有人用饭勺写字,还有手指书写的。这些都脱离了书法的本体要求,变成杂耍了。比如,陈献章的“茅龙书”就值得推敲。据明代张翊《白沙先生行状》记载:“公甫能作古人数家字,束茅代笔,晚年专用,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得其片纸,藏之以为家宝。交南人购之,每一幅易绢数匹。”似乎夸大其词,一是什么茅束扎为笔交待不清,二是陈献章的《自书诗卷》墨迹,斑剥破碎,残枝断干,鼓努为力,境界非常低级。谓之创新实属牵强附会,如果不是陈献章诗文脱略凡近,他的“茅龙书”不值得一提。清朝“八怪”之一的金农,据说喜欢把笔头剪齐,书写隶书,谓之“漆书”。他留下的墨迹不少,充其量也就是“美术字”,装饰效果大于书写性,横扫略显提按,传统笔法不见毫端,新是新,但没有了书法点画流动的意味。生硬的安排和图式,有何艺术可言。一时开开心可以,作为创造就不足取了。这种一味讲究工具,而忽视技能的现象,也是死一路。

高超的技能,然后加上优良的工具,取得书写个性上的突破,应该是十分难得的。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精品力作,大都是二者有机结合的产物。怀素的《自序帖》,杨凝式的《韭花帖》,苏东坡的《寒食帖》,莫不如此。对一个合格的书写者来说,技能和工具都很重要,缺一不可,那种技高一筹就主张“不择纸笔”的想法不可取,片面强调工具的特殊作用同样不可效仿。做一名优秀的书写者,写出高格调的书法,二者不可偏废。

2016/1/8

书艺公社是2002年创立的中国书法专业门户网站。书艺公社创建至今已有注册会员逾十万人;全站帖子量级达至二百万级;高清海量资料珍贵图片逾千万幅。推介传播历代及当代书画名家及中青年书画家近万人;纪录了从2002年以来业界几乎所有重要的人物、事件、展览、活动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上永不落幕的 展馆、“当代书画史资料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中的法与趣
笔记 | 善书者不择笔,这句话对吗?
吴正前:笔法探源
书法常识 之“笔力”
书法工具论
速写的工具及技法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