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理论中的运动养生讲的是什么

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相配合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又称为传统健身术。中医将精、气、神称为 “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则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体达到 “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人之气血,贵在升降出入有常,运行不息。故善养生者,必调和气血,使之周流不息,而运行气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多运动。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经常而适度的运动,对机体产生作用如下:

1.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稳定的情绪。

2.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活力及肺脏呼吸功能,改善末梢循环。

3.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进胃肠蠕动,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有利于消化吸收。

4.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

5.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及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6.增强肌肉关节的活力,使人动作灵活轻巧,反应敏捷、迅速。

正因如此,勤运动,常锻炼,已成为广大人民健身防病的重要措施。

一、运动原则

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的目的,运动养生法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遵循原则有三:

1.强调动静结合 动以练体,静以调神,动于外而静于内,这样达到人体的内外和谐,体现出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整体观念。

2.提倡持之以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也是毅力的锻炼,任何运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坚持不懈。

3.主张运动适度,不宜过量  《千金要方》有云:“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这就告诉我们,运动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二、运动养生方法

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之所以能够健身、治病、延年,是因为它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就采用舞蹈、射箭、导引等运动方法,来达到养生祛病的目的。隋唐时期,人们不仅继承了以往的运动养生方法,而且整理、创编了多种形式的运动养生法。到了明清,运动养生的方法亦被加工整理,集气功、导引、武术之精华,形成了各种流派、各种形式的健身术,其种类之多,方法之广,不胜枚举,其中流传最广、影响较大、广为群众所喜爱者,有气功、导引、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

(一)五禽戏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健身方法,记载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在前人的基础上创制,故又称华佗五禽戏,又称 “五禽操” “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五禽戏,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以达到治病养生、强壮身体的一种气功功法。因其良好的健身效果,中国原卫生部、教育部和国家体委曾发出通知,把五禽戏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 “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

1.五禽戏的渊源

五禽戏功法最早见于何书、出自何人之手尚无确切定论,在 《后汉书》与 《三国志》,以及南北朝陶弘景的 《养性延命录》中有所提及。据记载,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创制,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

2.五禽戏的功法要点

五禽戏,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每个动作都是模仿相应的动物动作,它不同于一般的以肢体锻炼为主的功法,是一门主要对心、肝、脾、肺、肾等内脏器官进行功能性锻炼的气功方法。传统的五禽戏共有动作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版五禽戏,把每戏分为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其功法要领在于:

(1)全身放松:

练功时,不仅肌肉要放松,精神也要放松,要作到松中有紧,柔中有刚,只有放松使出来的劲才会刚柔相济,张弛有度,动作才能柔和连贯,不致僵硬。

(2)意守丹田:

练功时,全神贯注到丹田,要排除杂念,做到耳无闻,目无视,鼻无嗅,心不外驰,调整呼吸,专心体会,呼吸深大缓慢,动作轻巧灵便。

(3)呼吸均匀:

练功前,先做深呼吸,调匀呼吸。练功时,呼吸要自然平稳,以鼻呼吸,或口鼻并用,但不能张口喘粗气,要求悠悠吸气,轻轻呼气。

(4)动作象形:

练功时,做到动作外形神气都要像五禽。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猛神态,目光有神,摇头摆尾;练鹿戏时,要效仿鹿的心静体松,姿势舒展,要做到把鹿的仰脖、缩颈、奔跑、回首等神态展现出来;练熊戏时,要效仿熊的浑厚缓慢,步行沉稳的神态;练猿戏时,要效仿猿猴的敏捷好动,表现出纵山跳涧、攀树蹬技、摘桃献果的神态;练鸟戏时,要效仿出鸟的轻快敏捷,表现出展翅凌云、轻翔舒展的神态。

3.五禽戏的主要作用

经常练五禽戏可以食欲增进,思维敏捷,肢体灵动,步履矫健。肺气肿、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患者,常练习五禽戏可起到预防和防止复发的作用。此外,五禽戏能改善中风患者的异常步态和行走姿势,防止肌肉萎缩,提高机体的平衡能力。五禽戏中虎戏有助于增强体质和肌力;鹿戏有助于舒展筋骨;熊戏有助于提高平衡和耐力;猿戏有助于发展灵活性;鸟戏有助于增强呼吸功能。

(1)舒利关节: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五禽戏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的医疗体操。练五禽戏要求象形取义,模仿虎的爪、扑、旋转等动作,鹿的触、走、盘坐等动作,熊的推、攀、摇晃行走等动作,猿的跃、采、转、闪、进退等动作,鸟的飞、落、伸展等动作,可以使人体的肌肉和关节得以牵伸舒展。

(2)强心利肺:五禽戏强调呼吸与运动融为一体,要求呼吸均匀。常练五禽戏可明显延长呼吸,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耗氧量,在锻炼全身关节的同时,不仅增加肺活量,加强换气功能,还可提高心脏泵血功能,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

(3)调节情志:五禽戏讲究闲心与劳形,要求精神悠闲,形体运动,气息归元,内沉丹田,能养心补脑,生窍益智,改善脑部血液供应,预防老年痴呆、脑梗死等疾病。意念的集中,还可缓解忧虑,舒缓心情,提高生活质量。

(二)太极拳

从太极拳创立到现在已有三百多年,由最初的陈式太极拳衍化出几十种太极拳。太极拳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练习者,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吸收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以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认知和科学实践。

1.太极拳的渊源

据记载,太极拳由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代传人陈王廷所创编,他秉承中国传统的 “天人合一”思想,以太极阴阳生克之理,于家传拳术的基础上,融汇众家武学之长,加上他平生习武所悟,于晚年创编出一种刚柔相济、阴阳互化、变幻莫测、威力无比的武术拳种,即 “陈氏太极拳”。

2.太极拳的功法要点

(1)静心用意,呼吸自然:

练拳时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意之所至,拳之所出,呼吸应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2)中正安舒,柔和缓慢:

身体保持放松自然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不拖不涩,轻柔匀缓。

(3)动作弧形,圆活完整:

动作呈弧形式螺旋形,动作转换间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身形成一个整体。

(4)连贯协调,虚实分明:

动作要连绵不绝,衔接和顺,分清虚实,保持重心稳定。

(5)轻灵沉着,刚柔相济:

动作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看似柔实则刚,发劲完整,富有弹性,使用拙力为下乘。

3.太极拳的主要作用

太极拳轻松柔和、连贯圆滑、自然均匀、协调完整,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运动。

(1)对身体的作用:

能增强全身体质,增强肌力,加强骨骼、韧带和关节的强度,提高身体的敏感性。

(2)对精神的作用:

精神集中贯注,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疲劳,打完一遍,有身松体泰之感。

(3)对内脏的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呼吸频率,增强肺活量,充盈各个内脏,使身体各项功能处于最佳状态。

(4)自身防卫作用:

太极拳本身就是一门武功,集各家之长,擅长以柔克刚。

(三)气功

气功,也称之为炁功,是一种通过调整自身呼吸、活动和意识 (即调息,调形,调心)等手段,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驱邪、开发潜能、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气功根据身体是否活动分为动功和静功。以身体活动为主的称为动功,如导引类气功,特点是强调肢体操作要与意气相结合;身体不动,只靠呼吸和意识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称为静功。另外,多数气功方法是动静结合的。

1.气功的渊源

气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独有的,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指导的静功。气功在古时通常称之为吐纳、导引、行气、服气、炼丹、修道、坐禅等。《黄帝内经》中就有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记载。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导引图》是最早的关于气功类的图谱。直到20世纪50年代,刘贵珍于 《气功疗法实践》中写道:“‘气’这个字,在这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气功才被确定和传播开来。

2.气功的功法特点

气功是中国独有的,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经络系统为基础,以气血学说为指导,将传统医学发挥到了极致。气功练习虽然因人而异,但总体要求却大致相同。

(1)松静自然,意气相随:

练习时应使身体放松,心态自然平和,集中精神,达到意气相随的境界。

(2)练养相辅,动静结合:

练习和修养同等重要,一味的猛进和冥想都是不可取的,应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气功的练习非一日之功,应循序渐进,不可盲目练习,要有恒心,有毅力。

3.气功的主要作用

气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强调人和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预防保健:

具有消除心身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2)陶冶情操:

舒畅心情、开阔心胸、培养意志、塑造健全人格、增强心理适用能力。

(3)开发体能:

通过锻炼,气功能使人精力旺盛,提高记忆力,增加感觉敏锐性,提高思维能力。

(四)八段锦

八段锦是新气功疗法的一种,是近年来应用较多、效果较好的健身气功新功法。八段锦中的 “八”字,是一个约数,并非仅仅指八段,现已形成独立的八段锦体系。 “锦”字,拆分为 “金”和 “帛”字,这两个字在古代所代表的物品都很珍贵,精美而华贵。现代八段锦功法不仅有文八段锦与武八段锦之分,还有坐式与立式之分。坐式练法恬静,运动量较小,适合晨起练习;立式运动量大,适合饭后一小时练习。

1.八段锦的渊源

八段锦功法最早见于何书、出自何人之手尚无确切定论,在南宋洪迈所著的 《夷志坚》一书中有确切记载:“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效方士养经马伸之术,得之甚喜……尝以半夜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由此可见,八段锦在宋时已广为流传。但据考证,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 《导引图》中,至少有四幅图的姿势与八段锦图的姿势有相似之处,分别是第二式 “左右开弓似射雕”,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第六式 “两手攀足固肾腰”,第八式 “背后七颠百病消”,这说明后世流传的八段锦与 《导引图》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2.八段锦的功法要点

经过历代医家、气功大师的增减、淬炼,现在的八段锦全套动作衔接自然、巧夺天工,运动强度适合各个年龄段。

(1)柔和圆润、缓慢连贯:

柔和,是指习练时肌肉力量适中,不要忽强忽弱,要轻松自如,浑然天成;圆润,是指习练时各关节要灵活,不带棱角,如瀑布下的石头;缓慢,是指习练时不要忽快忽慢,速度始终如一;连贯,是指习练时没有停滞,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

(2)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松,是指习练时不仅要做到肢体上的放松舒展,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放松;紧,是指习练时适当用力,但是要缓慢进行;动,是指习练时肢体上的运动;静,是指习练时动作沉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从外面看起来是处于静止状态,但肌肉内脏处于活动之中。

(3)神与形和、气寓其中:

神,是指习练时支配肢体动作的主脑。在中医上素有“神为形之主,形乃神之宅”之说,同时,习练时外界环境要安静,身心沉浸于练习中,从而达到忘我状态;气寓其中,是指习练时运气于体内,周而复始、循环不断。

3.八段锦的主要作用

八段锦不同于一般的以肢体锻炼为主的功法,它是一门主要对心、肝、脾、肺、肾等内脏器官进行功能性锻炼的气功方法。此外,前人将其列为导引类气功功法,引气功流于全身以达到祛除外邪、抵御外侮、强身健体之功效。八段锦属于有氧运动,能调动身体各部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充满活力。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能延长呼吸,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耗氧量,减少心脏负荷,对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2)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可以延长呼吸,扩宽气道,使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更加完全;能加强换气功能,增加肺活量,使呼吸道通畅,对肺部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3)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练习时精神的集中能有效缓解忧虑,改善心情;脑部微循环的改善能健脑安神,消除疲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动养生
中医“治未病” 为您推荐3种养生功法
【连载053】传统养生方法和技能(4)——传统健身等相关养生
传统养生功法
和我一起去看看真实存在的《健身气功》
五大中医运动养生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