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课|德国现代设计的起源 DWB与法西斯的关系

艺术课|德国现代设计的起源 DWB与法西斯的关系

ART-Q 01-19 14:56 1.8万

走进100年前社会主义的乌托邦——DWB与包豪斯

导语:我们为什么需要历史,只是起到以史为镜,以明得失而已;还是因为我们开始相信历史是不断循环重复自身的。历史离我们真的很远吗?也许非然,今天我们在IKEA看到的每一把椅子,每一张桌子,每一幅让你看得莫名其妙却依旧被深深吸引的光影的装饰画,也许都有他们背后的故事。近日,“德意志制造联盟--100年的德国设计与建筑”在深圳华·美术馆展出,这些丰富的展示便会让人产生这样一种感觉,看着一百多年前的被赋予意识形态色彩的设计作品今天却变成了生活的必须,也许一把巴塞罗那椅子还不如一把电脑椅让人打麻将时坐的舒坦,帝国大厦的玻璃窗不过沦为动作片的选景,这些曾经被赋予深刻思想的设计品在慢慢变得平庸,嘲讽又悲凉。所以我们需要博物馆,在浮躁的,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让人得以自省和反思。

在此我们有必要回顾下德意志制造联盟(DWB)的历史: 1907年10月,包括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n)、理查德·里门施密特(Richard Riemerschmid)在内的12位艺术家、建筑师与12家位于慕尼黑的公司共同创办了德意志制造联盟,目的是为了“通过艺术、工业和手工业的协作,通过教育、宣传以及对所有相关问题的一致立场,促进工艺制造更趋高雅”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给工人们艺术教育,使他们摆脱流水线上工作的僵化问题,从而使国家更有活力。

在1月14日举办的“德意志制造联盟--100年的德国设计与建筑”主题展开幕式上,一点半博物馆的门口开始出现三三两两的参观者等待开幕式开始,快两点时门口已经聚集了快二百人,场地有限,一百多人就站在后面听。

开幕式上,王受之教授先做了开幕演讲,主题为“德意志制造联盟与包豪斯”。王教授幽默风趣地讲述了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历史渊源和包豪斯的历史影响,又话锋一转谈起了中国的房地产和楼盘。王教授的讲座之后,几位设计界著名的教授冯峰、何人可、舒群、王受之、汪健军等又对穆特休斯和威尔德科隆论战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讨论。

王受之:中国人现在的艺术风格太浮夸

在德意志制造联盟创立的初期,更多的是一个工作坊的概念,但是现在国内都译成德意志制造联盟,看过我的书的人都知道我在书中把它是叫做“德意志工作同盟”(注:《世界现代设计史》)。如果有机会,我会努力把他改变过来。其实与制造直接联系的是manufactor, 但是德意志制造联盟不是这个意思,因为制造业是一个产业,为了学术上达到永久性,还是要留有余地,不要盖棺定论。

中国工业设计的旗要拿起来

华·美术馆是深圳的设计博物馆,这让我感动,因为在中国比较多地是艺术博物馆,在我教书初期的时候,中国的高等院校是没有设计系的,那个时候叫工艺美术系,当时是考不好的人才会进入的。设计在中国一直不受重视。中国的设计展都是在美术博物馆举办的,是学美术的人举办的,这样一来就会与设计者的初衷出现偏差。做设计理论和做艺术的人的关注点多少有点偏差,设计博物馆还是要学设计的人去做的。华·美术馆的一切展品都是有故事的,这让我感到欣慰,这说明中国对于设计的重视度正在上升。

之前我策划过一次类似的设计展。我在大学教书的时候被一个德国设计师邀请去浅水湾听音乐。当时正好在举办德国设计150年展,我们就想可不可以把它引进中国,但是当时的中国(1984)举办外国的设计展很难,一直到89年年初展品才辗转运到广东。在做展览的过程中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德国人的效率很高,因为他们的很多东西都是标准化的。所以我对今天的展览有似曾相识之感。他们的艺术风格是很严谨的。而中国人现在的艺术风格太浮夸,就说张艺谋的电影里面女性角色的胸大的让人感觉something wrong, 中国的艺术风格现在是一个浮躁的状态,这一点说德国的谨慎值得中国学习。工业设计的旗还是要拿起来的。

德意志制造联盟1914年科隆展弗里茨·赫尔穆特·埃姆克 Fritz Hellmut Ehmcke ? Die Neue Sammlung - Staatliche Museen fürangewandte Kunst I Design in der Pinakothek der Moderne, München

德意志工作同盟的“头”们

然后我要做一下自我批评,我在讲中国现代设计时把历史进行剪裁了,这其实是一种文化大革命式的思想灌输,我太想推广现代设计了,结果把现代设计炒起来的同时打压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我在这里向大家道歉。

德意志工作同盟是德国官方最早的设计师和制造商的联系平台。要想理解当时的现代设计,有几个重要人物必须知道,从这三四个头儿去看。

1907年以前,德国设计还是低俗的,当时工艺比较发达的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德国人认为英国是“岛民”。穆特休斯写《the English house》系列对德国的设计师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尽管手工艺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却并不是现代设计的源泉。现代设计里几个重要的人包括奥布里希,他是分离派的成员之一。然后是得·贝伦斯,他影响了很多设计师的思想。我在这里要说一下,一般人都认为希特勒是很仇视现代主义的,因为他下令关闭包豪斯。但是不完全是这样,应为希特勒的设计师很崇拜彼得·贝伦斯,所以纳粹有些很重要的设计任务有现代主义的色彩。

最后一个人是密斯·凡·德·罗,他是一个没有什么政治倾向的人,只要有活就接,所以也接了一些法西斯的建筑工程,所以我想说,希特勒和包豪斯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历史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没有明显的黑白划分

说到密斯,就不得不说莉莉·瑞克,密斯的很多设计都有她的影子存在,但是这些设计都只冠以密斯自己的名字。现在美国还专门出了一本书为她翻案。她和玛丽安·布兰德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杰出女设计家。

科隆论战关于机器化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辩论

何人可教授对科隆论战的原因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在1988年的时候沿着柏林墙走过一圈,参观过包豪斯的档案馆。我就想为什么会有科隆论战呢?跳出德国看这场争论就非常简单,1914年是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生产线产生的一年,福特T行车流水线的产生意味着标准化的诞生。标准化最早来源于美国军火的设计。标准是出于一种使用的目的。从1914年的流水线看科隆论战就是机器化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辩论。现在来说比如3D打印是中国的先进的发明,但是只有国际标准才有话语权,行业的标准,即使是个性化的需求,最基本的标准也是决定地位所必不可少的。并且说句题外话,我觉得柏林的包豪斯档案馆是作品收集比较齐全的很不错的博物馆。”

制造联盟住宅安德烈·卢尔卡特 André Lurcat 1932? Foto: Margherita Spiluttini

何人可、王受之:现在的消费文化与用设计理念解决社会问题的DWB和包豪斯

在谈及对中国工业、产品、设计制造的启示时,王受之教授和何人可教授分别谈论了自己的看法。王受之认为:“批量化标准化概念的开始于格罗比乌斯。乌尔姆·布劳恩体系的根源在德国制造联盟。设计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就比如花园城市的概念,最早做出来的是德国海伦堡,但是美国把一座很大的城市做成了花园城市,现在中国又想把一个国家做成花园城市。现代设计不是象牙塔里的东西而是生活中的东西。现在的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德国当时是以耐用为主,现在却为了满足消费需求造成资源的浪费,这其实是违背了设计的初衷的。设计和消费文化是冲突的,并且这种冲突短时间内无法消弭。我觉得中国也需要一个把所有坏的东西放在一起的展览。如果真有这样一个展览,张艺谋导演还是能做出很大贡献的

何人可也认为:现在工业设计全球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可持续的问题,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贫富差距。对极度贫困地区的人们,设计师可以做什么?面对孤独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设计能够做什么?对贫富差距设计师可以做什么?包豪斯和德国工业同盟都是用设计的理念解决社会问题,包豪斯的思想当时就是很激进的社会主义。今天我们的设计师依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这次展览的主办人冯峰教授说明了举办这次展览的目的:“这个展览在深圳有特殊的意义,深圳、上海是中国的设计之都,中国制造30年发生地之一。现在可能有观众会觉得这里的某一把椅子自己家里也有一张,只是原先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椅子是从哪来的。通过这种历史的展览我们希望大家可以看到当下发生了什么。”

在搜狐艺术对冯峰的专访中,他进一步阐述了这个目的。

上图为冯峰教授

冯峰:从包豪斯到苹果,从一脉相承到全球化和资本主义

现代设计的理念它是有社会主义的理念在背后支撑的,早期人们想要大批量地进行生产就是为了能够制造出人人都用得起的廉价的产品,这是它的初衷。比如今天的苹果手机也是崇尚极简主义,它和包豪斯是一个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你会发现尽管形式上一脉相承,背后支撑它的愿望已经改变了你会发现某种强权的东西在里面,比如它是不兼容的,并且它的产品理念里有一种我们称之为“有计划地废止”的理念存在,这个时候它背后支撑的东西已经是一个全球化资本主义的东西在里面了。这个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

当下生活的坐标轴

我们之所以把这个展的第一站放在深圳的华·美术馆,是因为华·美术馆是中国第一家设计博物馆,因为它的英文其实是“Design and Art Museum”,设计是排在前面的。我们做这个展,除了展示当下色设计现象和新锐思潮,同时也有责任梳理和展示现代设计的源头和历史。今年刚好是德意志制造联盟的100周年。我们想要做的是让普通公众看到他的日常生活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从而有益于对当下的判断。我觉得这种比较专业的历史性的展览可以给当下的生活建立一个判断的坐标轴

电水壶彼得·贝伦斯 Peter Behrens1909 ? Photo: A. Laurenzo ? Die Neue Sammlung - Staatliche Museen fürangewandte Kunst/Design in der Pinakothek der Moderne, München

VG Bild-Kunst, Bonn, 2006

风格的断裂

搜狐艺术:那您觉得现在北京王府井中西混搭的建筑特点是什么样的历史因素造成的呢

冯峰:这个我认为是二战之后全球化进入中国这样的国家,它打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要接受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但是这就会造成一种断裂,一边是传统,一边是现代。大家就会想怎样去弥合这种断裂,让它的过渡不是那么突兀,其实这个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它们混合起来。所以这样一段时间,出现了这样的样式,这其实也是最早一代留学回来的人的观点。90年代之后这样的样式开始逐渐被批评,所以就逐渐变少了。

搜狐艺术:您觉得这个开幕式符合您的预期吗

冯峰:我觉得今天这个展览的开幕式办得很好,因为你可以看到很多专家,老师,学生都来了,来了很多人。其实一开始由于场地我们限制了名额只有120人,但是这个预报名半天就满了,包括你可以看到现场来了近几乎二百多人。包括王受之教授都过来,是因为我们觉得这样的展览很重要,这样一种专业性的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总体水平。一个展最重要的是它要让别人知道它想讲什么,不然这就是一个失败的展。

小编:齐贺 UN65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论专题】德意志制造联盟:带你了解德国现代主义设计
德意志制造联盟
为何四位现代主义大师中的三位均出身于贝伦斯事务所
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
设计史丨流派与大师——德意志工业联盟
为什么德国设计一百年后仍是“爆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