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些膜性肾病 单用中药能缓解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膜性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是现代医学治疗该病的一线方案,但疗效尚不尽如人意,且副作用较多。笔者通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认为积极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对于缓解病情、提高疗效大有裨益。

  治疗水肿不可易方过频

  膜性肾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水肿,当水肿突出甚至出现胸腹水时,因低蛋白血症,胃肠道亦呈现水肿,致使功能紊乱,出现呕恶、腹泻频作,纳食减少,舌苔多腻或水滑,脉沉濡或沉滑。中医认为,其病机为湿困脾土,脾胃升降失司,分清泌浊无权。治疗上宜从中焦入手,健脾和胃、利水消肿。两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选用方剂应据辨证而定。若尿少水肿,见呕恶纳呆,舌苔白腻者,选香砂六君子汤合五皮饮或春泽汤合小半夏汤,其中半夏以姜半夏为佳,用量一般为9克。若尿少色黄,水肿,口干,呕恶纳少,苔黄腻者,选橘皮竹茹汤合猪苓汤。若尿少水肿,见腹泻者,选参苓白术散合五皮饮加车前子,车前子利小便以实大便,且利水不伤阴,宜重用至30克。若尿少水肿,见神疲乏力,脉沉弱者,宜增益气之品,选防己黄芪汤,黄芪以生者为佳,量以15~20克为宜,以免壅中而碍于利水。若尿少水肿,见手足不温,胸腹胀满,舌苔白腻,脉沉迟者,宜温阳健脾、行气利水,选实脾饮。

  需要注意的是,健脾运水非一日之功,欲速则不达,宜守法守方,不可更方过频。在尿量渐增、水肿渐退的过程中,应减少利水渗湿药的比例,过用则易伤阴津。而健脾和胃药连续用一段时间则有利于巩固疗效,使水肿不易反复。

  脾胃症状不突出怎么治

  当患者水肿而脾胃症状不突出时,笔者参考现代医学对膜性肾病的认识加以辨证施治。膜性肾病的典型特征为高凝血症,再加上长期的高脂及低蛋白血症,常加重高凝、高黏血症,易伴发肾静脉血栓、脑梗死甚或肺栓塞。临床上可见女性患者月经量少或闭经,患者双下肢水肿程度不对称,或面唇发暗,舌淡暗或有瘀斑等表现。其中医病机多为水病及血,《金匮要略》曰:“血不利则为水”,针对血瘀水停应运用活血利水法,笔者常用方剂为当归芍药散合五皮饮加味。方中赤芍、白芍同用,并常加川牛膝、益母草、丹参加强活血之力。伴气虚的患者,可加用太子参、生黄芪。

  水肿消退后要用好黄芪

  当水肿消退后,仅存蛋白尿的情况下,患者气阴两虚者居多,因而治法以气阴双补兼涩精为重心,常用参芪地黄汤化裁。蛋白尿为人体精微物质,不应流失,因“脾主升清”、“肾主藏精”,笔者常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合用水陆二仙丹之芡实、金樱子,选择应用生黄芪、紫河车、菟丝子、桑螵蛸等药以益气升清,补肾涩精。

  黄芪味甘,性温,具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笔者治疗蛋白尿时,黄芪为常用药物,一般选用生黄芪;气虚甚至表现为畏寒怕冷者选用炙黄芪,但黄芪用量一般不超过30克。现代研究表明,黄芪有减少蛋白尿的作用,目前部分学者常应用大剂量的黄芪治疗膜性肾病,黄芪剂量常用至100克以上,甚则200克,笔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笔者认为不应夸大黄芪减少蛋白尿的作用。临床仍当以辨证论治为主,不加辨证而一味加大膜性肾病蛋白尿患者的黄芪用量,这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符。第二,黄芪味甘,甘则中满。膜性肾病患者常出现胃肠道水肿,临床常表现为呕恶、纳差、脘腹胀满等症,故此时不宜大剂量应用黄芪。第三,膜性肾病病程较久,久则易生郁热,若同时应用激素等辛热之物,易于助火伤阴,患者常表现为心烦、失眠、胸背面部痤疮等火症;而黄芪性温,此时应用大剂量黄芪,无异于抱薪救火。第四,膜性肾病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常外感,若大量使用黄芪而停药不及时,常易固表敛邪。所以,笔者习惯用少量黄芪,同时配伍银花、防风等疏风解表药,以防闭门留寇。

  配点黄芪鲤鱼汤防反复

  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整理古代治疗水肿文献时,发现《肘后方》、《千金方》等医籍中记载有鲤鱼汤治疗水肿, 但方名同而配用药物不同。结合肾病型水肿的特点,笔者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拟定了经验食疗方黄芪鲤鱼汤。鲤鱼或鲫鱼250g(1尾),生黄芪30g,赤小豆30g,砂仁10g,冬瓜皮30g,车前子30g,黄精10g,为1日量,鱼药同煎,不入盐,煎沸后用文火炖之,以30分钟为宜。吃鱼喝汤,每周1~2次。本方适宜于膜性肾病水肿患者,证属脾肾气阴两虚,以气虚为主,水湿内停者。经长期的实践证实, 患者配合食疗方后利水退肿及提高血浆蛋白效果显著, 此法较扩容利尿也经济,肿退后不易反复,部分患者服用后对减轻蛋白尿亦有一定的效果。

  链接

  用中药要掌握哪些原则

  能中不西:“能中不西”指的是能够单纯用中药治疗取效的病例, 就不加用西药。笔者在临床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膜性肾病患者,单纯运用中药就能获得完全缓解,且一直未复发,说明中医药治疗该病确实有一定的潜力。此外,如果一开始就中西药并用, 取效时就无法确定是中药的作用, 还是西药的作用, 或是二者的协同作用,这对于探讨有效的中医治法与方药是无益的。

  撤减及停用西药,加用中药:指的是在院外其他医生处应用激素,而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的膜性肾病患者,我逐步撤减及停用西药,加用中药之后效果不但会显著提高,副作用还大大减轻或消失。

  先治水肿,后治蛋白尿:膜性肾病的水肿属肾病型水肿,主要是因为大量蛋白尿造成低白蛋白血症,继之血浆胶体渗透压低下所致。遵循中医学“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当水肿与蛋白尿并存时,笔者先用中药控制水肿,之后再治疗蛋白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南省名中医李琦:治疗膜性肾病验案举隅及临床体会
北京卫视《养生堂讲座》笔记(9)
雷根平教授:肾病临床中黄芪的应用(一)
特发性膜性肾病治验3则
赵文景:慢性肾脏病中医治疗与调护(下)
女子肾病综合征,中医治疗4个月尿蛋白转阴,这些中药方可降蛋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