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版本|古籍版本学参考书(上)


《古书版本常谈》


1.通论

在上个世纪上半叶,王国维对古籍版本的发展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建国以后,陆续出版了一些把古籍版本作为一门学问加以探讨和研究的著述。就我所见所读,介绍几部常见书。

《古书版本常谈》,毛春翔著,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1982年重印。200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插图增订本。是一部通俗性知识性读物,介绍了古籍版本的一般性知识,在同类读物中属于较好的一种。上古增订本增补了部分内容,添加了很多图。

《古籍版本鉴定丛谈》,魏隐儒、王金雨编著,1984年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原是北京中国书店的老店员,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但是凭心而论,著书之事看来是力所难及。此书并无严格体例,感觉上似乎是名词术语拼凑而成。当然作为了解有关专业术语,还有些作用。

《中国古籍版本概要》,施廷镛著,1987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长期从事图书馆工作,是图书馆学界的前辈,与北京的刘国钧并称为“南施北刘”,逝世前是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此书在版本学理论方面建树不高,实际知识,尤其是版本鉴别方面相当单薄,就学术性方面来看,并没有超过毛春翔之书。

《版本学概论》,戴南海著,1989年巴蜀书社出版。作者原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后来长期在陕西省图书馆古籍部门工作,有实际经验。文革以后回到西北大学历史系任教。此书原是为研究生讲课的讲稿,在此基础上成书。部头较大,搜集资料相当丰富,但是原来讲稿的痕迹较重,自己的东西较少,另外可能成书较仓促,体例上较杂,有堆砌而成的感觉。还有的说法值得推敲。

《古籍版本学概论》,严佐之著,1989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也是图书馆工作出身。文革后考入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此书也是讲稿性质。主要是介绍性文字,有用部分不是太多,与施书差不多。

《古书版本学概论》,李致忠著,1990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长期在富甲天下的北京图书馆善本部工作,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希见珍本。此书比以上几书略为高明,有自己的心得经验。但是著书之事可能能力有所不及,没有做到很好的系统化,如讲版本鉴别达十几条之多,但没有主次,对于初学者很难准确把握。

《中国古籍版本学》,曹之著,1992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作为高等院校文科教材编写。根据自序,五易寒暑,六易其稿,写作态度堪称认真。就本身质量来看,是已有的同类著作中较好的一部。内容相当全面,材料也还充实,而且在条理化方面,也确实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尝试为版本学建立起一套体系,把这门学问真正上升成为一门科学。其中有一些不错的看法,还值提一读。与上述几书存在同类的不足,就是鉴别部分相对比较单薄,对于真正掌握这门学问作用有限。此外,由于过分强调出新意,有些表述论证有标新意异之嫌,有的说法近于抬杠,以下讲到具体问题时再说。

《校雠广义·版本编》,程千帆徐有富著,1992年齐鲁书社出版。

《古籍版本学》,黄永年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为全国高校古委会组织编写的《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之一。是高水平之作。惟无图为美中不足。

《中国版本文化丛书》,任继愈主编,2002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共有十四种:

《中国书源流》,《宋本》,《元本》,《明本》,《清刻本》,《少数民族古籍版本》,《稿本》,《佛经版本》,《家刻本》,《坊刻本》,《活字本》,《批校本》,《插图本》,《新文学版本》。分别由各方面行家撰稿。行文较清新,重视插图。

近几年来,还有新出的这类著作,但总体来说,没有明显的突破。包括以上几部在内,都存在程度不同的不足,目前还只能作为参考。

在一些专业刊物上,有一些讨论版本学的文章。大多都收入《图书馆情报学档案学论著目录》,如有兴趣,可以利用查阅。


《中国雕版源流考》

2.版本史

讲版本的发展演变。

《书林清话》,叶德辉撰。民国八年刻本。1957年古籍出版社据以排印。1987年中华书局重印。是第一部比较全面比较系统讲述古籍版本的专书。从书册制度和雕版印刷的发明讲起,分专题介绍了宋、元、明、清各时代的刻本、活字本、抄本等内容,还涉及到旧书店以及藏书家的情况。此外,又有《书林余话》,辑录了宋代以来有关版刻和藏书的记载,穿插着作者的一些议论。此书的特点是资料相当丰富,今天仍然很有参考价值。

《中国雕版源流考》,孙毓修撰,民国七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收入《万有文库》。本人民国初年在商务印书馆协助张元济编辑出版古籍,也是藏书家,版本方面是内行。此书搜集了唐五代以来的刻书及有关古代印书、纸张、装订形制等方面的重要资料,虽然极简,但言之有物,没有废话。个别看法今天看来有误差,但是仍有价值,是关于雕版印刷术研究的的开创性著作之一。

《五代两宋监本考》《两浙古刊本考》,王国维,收入民国二十九年商务印书馆《王静安先生遗书》,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改名《王国维遗书》。是国学大师,虽然不是本人治学的重点所在,但是仍具大师风范。是运用文献考订的方法,研究版本史上的具体问题,但是可以看出,已经有了系统的见解,对于版本学的科学化,具有奠基之功。

此外,还有一些与古籍版本有关的文章,往往采用前人习用的序跋形式,其中一些见解也很有启发,值得一读。大多收入《观堂集林》。《观堂集林》有两种本子,一种收入《遗书》,另一种单行,1959中华书局出版,1984年重印,有校记,较好。

《中国印本书籍发展史》《中国版刻图录序》,赵万里著。前者刊载于《中国文物参考资料》1952年第4期,本是作者为中国印刷术出国展览编写的说明;后者则是为该书出版撰写的前言。虽然在形式上不是独立的论著,本身篇幅也不长,但作者是王国维先生的入室弟子,专攻版本,在这方面的造诣罕有其匹。继承并光大了乃师的见解,这两篇文章是作者的代表作。理清了中国古代主要是宋元时期版刻发展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使版本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的学问。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张秀民,195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1978年重印。作者长期在北京图书馆工作,有接触大量珍稀善本的优越条件。很注意搜集有关印刷史方面的材料,另外此前有位美国人卡特也写过一部同名之作,国内有译本,其中有较多的国外资料。在此基础上成书,资料比较充实。

《中国印刷史》,张秀民,198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前书基础上,以经过多年的资料积累补充,改写扩充而成。就材料的丰富全面而言,在同类著作中首屈一指。但是限于学问功底,在文献使用和考证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化学及相关技术》第一分册《纸和印刷》,钱存训著,1990年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是英国科学史学李约瑟主持编写的大型中国科技史系列著作中的一种。作者是旅美华人学者,是中国印刷史方面的专家,此书是受李约瑟委托而作的。由于作者在海外长期关注这一课题的研究,很有特点,除了收入了大量在国内不易见到的资料外,还具有与国内同类著作不同的其他优点:

一是技术方面的比重相当大,比如造纸、印刷的具体工艺和工序等内容;

二是对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讲得相当详细;

三是有大量图版资料,特别是有很多国外的实物图片,在其他国内同类著作中不易见到。

另外,纸张和印刷质量也很好,这也是前些年国内出版物中并不多见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潘吉星著,199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人自己编得一套科技史,总主编是卢嘉锡。潘吉星是造纸史专家,此书造纸技术方面特别详细,技术比重很大。

《书林别话》,卢前著,收入《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丁编》,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是一篇专讲雕版印刷技术方面的长文。是根据近现代刻书业的整理撰写的。因前人从未关注,没有前代的详细记载。由于是手工工艺,能够大体反映历史传统。很有价值

近几年这方面研究相当热,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有关领域取得了一批成果,如

《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宿白著,1999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史金波、雅森·吾守尔著,200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有一个特点,是文物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更多地关注和介入版本学研究,注意结合考古材料的利用。

这些新出版物图片资料较丰富,印刷质量也不错。

这类比较专门而具体的著作,有时间也可以读读以广见识。但是其中在史料使用以及解释方面,时有不足,还需要注意。

《中国版画史略》


3.版画史

版画是中国古代印刷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内容。除年画外,主要是刻本书中的插图有及画谱。这种插图和画谱与古籍版本有密切关系。直到清代,这类带图的本子学者以及藏书家往往不屑一顾,因为多是通俗读物,他们认为不登大雅之堂。民国前期,一些学者如鲁迅、郑振铎等在研究中国所谓俗文学的同时,意识到这种本子的价值,着手搜集研究,于是得到重视。近代以来,作为古代艺术品的版画,在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

《中国古代版画史略》,郑振铎,198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卷首。是现代最早注意搜集研究古代版画的学者、藏家,是版画史专家。撰写发表过多篇关于版画史研究的论著,基本上收进郑尔康编《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198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这部史略是作者专为本人所编《中国木刻画选集》撰写的前言。实际上是一部专著,有6万多字,是作者在版画研究方面最系统的著作。

《中国版画史》,王伯敏著,196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版画史略》,郭味蕖撰,1962年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两位作者均是美术史方面的专家。王书较简,郭书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的讲义基础上成书,除讲述版画史本身外,还对重要插图本古籍和图谱做了介绍,带有版画史目录工具书的性质。

《中国古版画通史》,周心慧主编 2000学苑出版社出版。是最新出版的一部,部头最大,内容最全面。



《简牍概述》

4.书册制度史

即书的外在形式。在雕版印刷之前有竹木简书,帛书,卷子本书,雕版印刷发明后也几经变化。关于雕版印发明之前的竹木简书,可参看:

《简牍检署考》,王国维撰,收入《王国维遗书》。是研究古代竹木简书的最早的一篇科学论著,是这方面的开山之作。

《简牍概述》,林剑鸣著,1984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原是西北大学秦汉史专家,是陈直先生的学生。在王国维之后,又有大量这种竹木简书出土,该书中得到利用,是同类书中比较好的一种。

《书册制度补考》,余嘉锡著,收入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余嘉锡论学杂著》。

《中国书籍制度变迁之研究》,马衡著,收入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凡将斋金石丛稿》。

这二位都是高水平的专家,二篇也都是高水平之作,对于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的书册制度演变做出了很精当的论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用收藏手册|古籍学习工具一览
《传习录》哪个版本最靠谱?—王阳明心学入门(3)
古籍版本里的写本、刻本、活字本
古籍版本知识500问
鉴别是否泥、木、铅等的活字印刷,有哪些关...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逛博物馆不再走马观花?学习古籍版本鉴定,来看这本大家小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