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为什么不想上班?


人类有自主、独立、寻求归属感的内在动机。如果这个动机被释放出来,人们就能取得更多成就,就能生活得更加充实。


 —— 丹尼尔·平克





作者:SusanKuang

ID:susankuang2014

一个通过写作来坚持独立思考的80后



2015年6月30号对我而言,是极具纪念意义的一天,那是我最终脱离职场,开始全新人生探索的一天。在此之前,尽管我有过短暂离开职场的经历,但那时的我还是以一种打工者的思维来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因此每一次离开都只不过是为了寻求更好的职业机会。


然而,这一次不同,因为这一次意味着永久的告别。


毫不夸张地说,离职后的这一整年是我人生中最快乐、最充实,也是产出最高的一段时光。过去一年的经历甚至改变了我对工作的看法。


我曾经与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工作就意味着被控制、被管理,做一些不喜欢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它是有趣、好玩、快乐的对立面。


我估计90%以上的人会相信,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只要可以不工作,自己肯定会选择不工作。


我们也经常听人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早一点实现财务自由,这样就不需要再工作了。总之,在传统的观念中,工作是痛苦的、令人讨厌的事情。然而,真是如此吗?



在过去这一年中,已经忘记有多少次在闹钟响之前,我就迫不及待地起床,坐在电脑前,兴奋地开启一天的工作,直到自己已经很饿了才想起要去吃早饭。这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但这的的确确是事实。


同样是工作,为什么以前去上班感觉是要上刑场,而现在却成了一件无比开心的事情呢? 这种差异需要从人的行为动机的角度去理解。


关于人类行为动机,过去的科学家们存在着错误的认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认为人类行为的驱动力只有两种:


  • 第一种叫做生物性驱动力,即满足最基本生存需求的动力;

  • 第二种是外在的驱动力,即因为外在环境刺激(例如奖惩措施)而产生的行为动力。


在过去的科学家们看来,人天生就是懒惰的,只有满足最基本需求的动力,如果想要他们做基本需求之外的事情就必须依赖外在刺激,利用奖励或惩罚的手段。


然而,这种错误的认知却成了现代管理学的基础。在现代管理学中,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员工被认为是懒惰的,只要没有人看管,他们就会偷懒,不好好工作。在企业中,“胡萝卜大棒”一直被视为最重要的管理策略,而管理层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各层员工。这种信念的存在让公司老板和管理层对员工产生普遍的不信任感,而这样的管理模式反过来又会使员工产生被动的工作心态,因为当人被看着做某事的时候,他会自然而然把那件事情当成是别人要他完成的任务,而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事。


这其实是大家在工作中很难获得快乐的关键原因,因为人只有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才会有真正的愉悦感。


庆幸的是,这种观点最终得到了纠正。心理学家们通过大量实验与研究,证明了人类还存在第三种驱动力,即去主动学习、创造,和让世界更美好的动力。


科学家们认为人类天生就有发现新奇事物,通过寻求挑战来施展才能和获得新技能的内在倾向,也就是说,在没有任何激励的条件下,人也会主动行动,这种行动的驱动力就来自对挑战和成长的渴望。


詹姆斯·柯林斯就曾在《基业长青》中写道:


“ 追求进步的驱动力源自人类一种深沉的冲动,一种探索、创造、发现、成功、改变和改善的冲动。追求进步的驱动力不是一种枯燥的理性认识,而是一种深入内心、具有强迫性、几乎与生俱来的原动力。” 


当我们发自内心地想要做某件事情时,这件事本身就是目的,我们去做,不是因为会得到报酬或者奖赏,而是因为在做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获得乐趣。


我们喜欢打游戏,喜欢运动,不是因为会获得奖赏,而是因为我们从中得到挑战和快乐。同样,很多人在业余时间不求回报地参与组织一些活动,也是因为他们渴望发挥自己的价值,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周围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由此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工作本身,而在于工作背后的动力


我们以为自己讨厌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人最开心快乐的时候不是闲散或者什么都不做的时候,因为无所事事会让人感觉乏味、空虚和无聊,而是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件有意义的事情当中的时候,因为喜欢挑战,渴望进步和成长才是人类的天性。当一个人将所有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时,他会有种高度兴奋又无比充实的感觉,这才是人生的最佳体验,也就是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心流”(flow)。


既然我们天生就喜欢挑战,渴望学习与成长,可为什么我们如此厌恶工作?到底是什么夺走了我们本应该在工作中获得的乐趣?


美国畅销书作者丹尼尔·平克在他2010年写的一本名为《驱动力》的书中给出了答案,他认为我们在工作中无法获得快乐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被剥夺了独立自主的权利,因为根据美国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人类有自主、独立、寻求归属感的内在动机。如果这个动机被释放出来,人们就能取得更多成就,生活得更加充实。


丹尼尔·平克在书中提到,现代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经济发展的动力从“左脑能力”转移到“右脑能力”,即创造力、共情能力和全局思维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过去那种传统的“胡萝卜大棒”管理理念已经行不通了,因为当工作仅仅只是被看成是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时,员工会缺乏内在动力,这使得他们的潜能与创造力无法得到发挥。


人只有在做自己喜欢,主动选择去做的事情的时候才会表现出积极性,释放出激情。因此,想要更好地激发员工,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价值,企业管理就必须进行升级,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性,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团队。


事实上,很多公司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为了更好地释放员工的潜能,他们正在积极地进行各种各样管理上的创新。像Google、Facebook、小米等科技创新公司,他们已经把大部分的主动权交给了员工。这些公司有着非常扁平的组织架构,在这里被管理的是项目而非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只要不影响项目合作与进展,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工作时间与地点。


有的公司甚至给员工极大的创新空间,鼓励公司内的创业,只有某个创新想法被证明是有潜力的,他们就能自行组织团队,向公司申请资金。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潜能才能得到激发,工作才是充满激情与乐趣的,而非无可奈何。



管理和组织上的创新还只是刚刚开始,这必定是新时代的一个大潮流。


关于未来的工作和组织模式,很多人都有着自己的猜想。马特·里德利在《理性乐观派》一书中提到说


“我们兴许很快就会生活在后资本主义、后公司的世界了,个人可以自由地临时聚到一起分享、协作和创新,互联网会帮助人们在世界各地寻找雇主、员工、消费者和委托人。” 


我相信,未来的工作模式可能会多种多样,但不论如何,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即那些重复的,机械式和左脑型的工作将由人工智能机器人来完成,而我们将从事更复杂,需要创造力,能够体现共情能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工作;与此同时,那种在固定时间和固定场所的传统工作方式将逐渐被松散的、合作式的方式所取代。


从某种角度来看,我目前在做的科学理性教育平台——第2身份就是一场关于新型工作模式和组织方式的实验。


在这场实验中,我们没有员工,只有事业伙伴;没有雇佣,只有合作;没有固定工资,只有利润分成。独立的专业人士因为共同的理念、兴趣和利益走在一起,彼此发挥自己的专长,携手一起完成商业上的目标,共同分享商业利润。当中的参与者,很多都属于拥有多重身份的斜杠青年,他们并不受限于某个商业体,而是通过同时参与多个项目,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发挥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他们又能因为可以自由掌控时间,而兼顾工作与爱好,达到完美的工作生活平衡。


当然,这种转变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它需要时间,但我们需要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因此不论是公司组织还是个人,我们都必须为此做好准备,努力完成自我进化。


  • 对于公司来说,这种进化体现在管理和组织的更新上,管理层必须抛去旧有的管理理念,给予员工更多信任与自主权,让他们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和动力。只有这样,公司才会成为一个拥有创新精神,充满活力和激情,并且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地方,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拥有长期的竞争优势。

  • 对于个体来说,这种自我进化意味着塑造更全面和更综合的能力,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会拥有深层次的驱动力,这才是一个人无可替代的竞争力。


工作原本就应该是充满乐趣的,它给我们带来的应该是成长与挑战而不是痛苦。我相信,未来是美好的,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那些被夺走的乐趣一定会回到我们手中。



猜你喜欢:


《“多重职业”成为全球新趋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究驱动力(一)| 促使你不断追求成功的底层原因
丹尼尔·平克《驱动力》
OKR书籍:《驱动力》读后感
缺少了这个能力的孩子,父母怎么管都没用
马斯克疯狂驱动力背后的秘密
告别无效加班,时间管理到底是管理了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