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六祖慧能的禅悟之偈语,出自《六祖坛经》,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在记载中,发现这首诗原来有个典故。

菩提树

话说有一天,唐代高僧,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神秀,与佛教禅宗祖师慧能,(尊称六祖慧能)对话。神秀说:人就是一棵菩提树,僧人坐禅之处,就如一面明镜台。时不时要勤快地拂拭,不使尘埃落下。慧能听后,作答:本来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没有一物,哪里会落下尘埃?神秀领教,顿悟,连连念叨“阿弥陀佛。”

以上这段对话,是在告诉人们一个觉悟的道理。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用对话来解析,也许会更清楚些。

例如:佛对你说,你身上有灰尘。你去擦;佛说,你错了,是你心里有;你听后,用力去擦拭,佛又说:你又错了,是擦不掉的!你听后索性欲把心剥下来;佛又说你,错了!尘本非尘,尘从何来?!

当被问到此处时,你一定会愣住了,其实,这就是觉悟的哲理。这是在说人对世间一切事物的领悟,是在讲人的觉悟与智慧。人,本来是没有什么觉悟与智慧的,但它的确存在,那么,这些觉悟与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本来没有什么菩提树即觉悟与智慧,也不是明镜台即僧人坐禅之处打坐的地方,因为,这本来就是虚无的没有的物质空间,何处即哪里来的尘埃即灰尘呢?人要正确地认知自身能力,不要狂妄自大而浮躁,要以静制动。人的觉悟与智慧就是从静中获得的。

慧能

从以上这个意义来认识,这首诗不仅是禅语了,而成了人对自身和世间一切事物正确领悟与觉悟的深刻道理了。人,要有一颗平静的心,而不要被漫天飞扬的尘埃所左右,每时每刻地纠结,并用力与尘埃生气。而是要冷静地面对尘埃,从内心中感觉与领悟,这世间没有尘埃,只有光明,光明才是人们所需要的。这种境界就是菩提的精神世界,才是它的真谛。

尘埃怎么讲?佛教认为:自然与社会的各种尘埃都是浑浊人之心性的物质。之所以说它是尘埃,因为它玷污了人那颗纯净的心,这些尘埃触及人的身心就会变成污垢,所以才称之为尘埃。明白了尘埃的佛语,对于我们理解这首诗很有意义。诗中“何处有尘埃”指的就是佛性贵在清净,色即空,尘埃也是空。

对于这首诗提到的菩提树,我们也需要了解,它对于我们理解这首诗也是十分重要的。菩提树也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一棵大树下静坐七天七夜觉悟而成佛,后来这棵大树就叫做菩提树了。而诗中的明镜台是僧人坐禅之处,也有记载:“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资持记》)。

综上所述,这首诗是佛教禅语,是讲了一个觉悟与智慧的道理。人的觉悟与智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人,遇到任何困难与烦心事,都要学会静心,看到光明,学会以静制动。

“菩提本无树”禅诗

总之,这首诗的意思,就是教导人们,要学会正确地认清自己,以静制动,获取觉悟,得到智慧,超然于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三十六:《明镜亦非台》
如何理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转]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与慧能偈句
感悟菩提本无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