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上四单元教学设计之《日月潭》《葡萄沟》

文/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贾嫚

根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创设游览祖国美好的景色的情境,学生要跟着课文内容,开始他们的学习和欣赏之旅。下面简要呈现本单元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活动设计。今天分享《日月潭》和《葡萄沟》。

《日月潭》

1.激趣引入,走进日月潭
(1)展示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2)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日月潭被光华岛分成哪两部分?(北边是日潭,南边是月潭)
(2)本文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间的景色?(清晨、中午)
3.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读第一自然段,出示“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思考:日月潭在哪里?(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它周围的环境怎么样?(景色很美、文化氛围浓厚。)
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谈谈自己的体会。
预设1:我从“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看出日月潭周围的环境非常美丽。
预设2:我从“许多名胜古迹”看出日月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学习第二自然段
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你觉得日月潭美在哪儿?
① 出示“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的倒映在湖水中”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日月潭怎样的美?(一种隐隐约约的朦胧美)
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从“飘着薄薄的雾”感受到一种雾气缭绕的朦胧美。
从“山上的点点灯光”感受到一种闪闪烁烁的朦胧美。
从“水中倒映着星辰”感受到了一种模糊的朦胧美。
② 出示“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这里又写到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雨天)是一种什么的美?(朦胧的美)谈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1:我从“披上轻纱”感受到日月潭下雨的朦胧之美,若隐若现不太清楚。
③ “像童话中的仙境”感受到一种神秘、浪漫的美。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了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日月潭风景秀丽,吸引了很多游客。
4.积累语言,背诵2~4自然段
5. 拓展延伸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葡萄沟》
1.图片导入,引入情境
(1)课件出示葡萄的图片,相机板书“葡萄”。指导学生读准“葡萄”的读音,注意第二个字读轻声。
(2)导入:葡萄沟盛产葡萄,是个美丽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开往葡萄沟的旅游列车吧!
2.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过渡:为什么吐鲁番的葡萄这么有名呢?
(2)听教师读课文,学生注意听清楚字音与停顿。
(3)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学习多音字“好”“干”和“分”。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一想:你对葡萄沟有了哪些了解?
(5)组织交流:读了课文后你对葡萄沟有什么了解呢?
(6)学生汇报,教师相继引导。
①葡萄沟出产水果,人们最喜爱葡萄。
②葡萄沟的葡萄很多,很甜。
③葡萄沟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
(7)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觉得葡萄沟里的葡萄真的很棒,怪不得叫葡萄沟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夸一夸葡萄沟吗?
(8)课件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指导学生读出赞美和喜爱的语气。
3、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一个个葡萄粒儿,上面是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用好方法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相继补充。
(3)课件出示一串串“葡萄”,“葡萄”的图片上写有生字新词和含有多音字“好、干、分”的词语,指名认读,相机正音,指导学生用多音字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指导学生用喜爱、向往的语气读。
(6)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4、游“葡萄园”,赏特色风景
(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同桌交流:可以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1: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
预设2:葡萄沟出产很多水果,其中人们最喜爱的是葡萄。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再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写了葡萄的种植地点。教师课件出示第一句话,突出“山坡、梯田”,指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理解词语。
写了葡萄的枝叶长得怎么样。
①学生读句子。
②学生交流描写枝叶的样子的语句。
③教师画葡萄藤,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的枝叶才算茂密呢?(叶子和叶子紧挨在一起。为使学生深入理解“茂密”一词,可引导学生紧挨在一起,密密麻麻的)。 
④引导学生读一读,展开想象:这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像什么?(绿色的凉棚)这凉棚有多大?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演。
⑤继续引发想象,感受葡萄园的壮观:山坡上难道就这一个凉棚吗?你觉得山坡上的凉棚有多少?(满山都是,一眼望不到头)走在这绿色的凉棚中,你有什么感觉?(凉快、舒服……)
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写了葡萄的特点。
①教师课件出示:到了秋季……美丽极了。指导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了这个句子,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②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展示课前准备的葡萄实物,引导学生理解“一大串”,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颗(很多),体会葡萄数量之多。给“五光十色”找一个近义词(五颜六色),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词语。
3仿写教师给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仿照这句话写“………………有……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两个四字词语)”
④导读: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颗颗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来到葡萄园,我们还会看到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呢!看,维吾尔族老乡来了。(教师扮演维吾尔族老乡,微笑着走出来)你们好,欢迎你们来葡萄沟玩儿。你们对我们这里的葡萄印象如何?(学生交流)我摘下最甜的葡萄请你们吃,你们可以吃多少?(在交流中理解“吃个够”)我们欢迎更多的游客来我们葡萄沟做客,小游客们可以为我们宣传宣传吗?在向别人介绍的时候千万别忘了介绍我们哟!(指导学生结合第2自然段的内容,介绍“葡萄沟”,相机提示介绍的注意点:可以合理引用课文语言,也可以用上自己的语言;向别人介绍葡萄沟时不能光背诵课文,还要想想开头和结尾怎么说。另外,注意态度要亲切、有礼貌。)
(4)小结过渡:小游客们,谢谢你们为我们做宣传,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这里做客的。葡萄沟还有一样东西也很好吃,你们猜一猜是什么?(葡萄干)
5、走进“阴房”,了解葡萄干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第3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阴房是什么样的?阴房里的葡萄干是如何制成的?
(2)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阴房的四壁留着许多小孔呢?
(3)教师联系“利用流动的热空气,让水分蒸发掉”一句来解释其中的原理,并小结:我们维吾尔族老乡是不是很聪明啊!同学们也很聪明,知道联系上下文来解决问题。
(4)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葡萄干引导学生先观察,再尝一尝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6、结束旅程,表达情感
(1)过渡:同学们,在葡萄沟玩得高兴吗?就要离开葡萄沟了,你们有没有什么话要说呢?维吾尔族老乡要请同学们签名留言呢!
(2)引导学生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写下来,再读一读。
(3)小结: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4)拓展:回家把这次葡萄沟的“旅行”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当老师,研究儿童就是一件既有挑战又有意义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葡萄沟》教学案例及反思
二年级语文第四册10葡萄沟
《葡萄沟》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教育说||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
葡萄沟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