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汉协和骨科医生——走路脚跟痛?当心“跟痛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跟痛之伤,止于本文。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脚下不得闲;既然不是仙,难免有病变。如果把人比成自行车,那人的双脚无疑就是自行车的双轮,在人生的道路上车子行的久了,双轮自然会磨损、老化于是,便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如果出现了以上问题,那么你很有可能是得了“跟痛症”,那什么是跟痛症?跟痛症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疼痛呢?跟痛症是不是就是跟骨长了骨刺呢?得了跟痛症我们又该怎样做好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呢?

今天武汉协和医院骨科黄医生就来跟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跟痛症”你必须要知晓的一些知识。

什么是跟痛症?为什么会得跟痛症?

“跟痛症”其实是一系列疾病的共同表现,这些疾病病因不同,但共同表现为“脚跟痛”,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运动员和肥胖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跟痛症”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跖筋膜炎:这是跟痛症最常见的病因。走路时,脚趾背伸,足弓升高,足底的跖筋膜受到反复牵拉刺激,当走路过多超过它的承受能力,将诱发炎症过程,形成跖筋膜老化、纤维化,可合并骨刺。

2.跟部脂肪垫萎缩:如果把人的双足比作自行车轮,那么跟部脂肪垫就像是车轮充气带,脂肪垫萎缩就像充气带漏气,那钢圈就会受压变形,跟部失去了脂肪垫的保护,就会受压疼痛。

3.跟部滑囊炎:“滑囊”就像自行车轴承的润滑装置,对骨关节具有保护作用,若滑囊出现炎症,润滑装置损坏,就会出现“轴承磨损”,即疼痛的情况,见于长久站立及硬地面行走以后,可同时伴有骨刺。

4.跖神经卡压症:由于跖外侧神经第一分支支配小趾展肌并进入跟骨内侧结节及骨刺内缘附近,可受到卡压而引起疼痛,足被动外展及外翻可诱发疼痛。

5.跟骨内高压症:跟骨就像一块海绵,当久立引起血运平衡失调,跟骨内静脉回流障碍、缺氧、血管通透性增加,通透出的“水”被“海绵”吸收,最终引起水肿,压迫神经引起疼痛。患者往往感到跟部持续酸、胀、疼痛,夜间或休息也痛,压痛点不固定,跟骨穿刺减压后,症状及体征立即缓解。

跟痛症的痛是否就是因为跟骨长了“骨刺”?

如上文所述,跟痛症的病因有很多,但是却不一定都有骨刺。即使是其中有一部分患者虽然X线片可见骨刺,但是骨刺不一定是引起跟痛的原因。有充分临床证据显示,有的患者长有骨刺,却无跟痛。因此不能根据有无骨刺下诊断,跟痛症的痛也并不都是由于骨刺造成。(更多关于其他部位骨刺的科普知识可以阅读骨科张大夫的“骨刺”竟然是“好”东西?原来我们一直都“错怪”骨质增生了)

我们应该如何治疗跟痛症呢?

已有研究证实:经常反复的牵拉跟腱 、跖腱膜是减轻跖腱膜炎患者疼痛的有效的方法!!!

黄医生为您准备了一套拉伸足跟的康复锻炼方法—“跟痛操”(四个动作)

1.主动活动—跟腱牵拉

2.主动活动—跖腱膜牵拉

3.被动活动—跟腱牵拉

4.被动活动—跖腱膜牵拉

如何预防跟痛症?平日里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保健工作?

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本病常见于年纪较大的、较肥胖的患者,这些人应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以便增强体质,延缓骨骼退变,减少骨刺的发生,减少跟痛症的发生;

·穿用软底鞋或者垫鞋垫预防。老年人宜穿用软底鞋或者垫较舒适的鞋垫,使之上下楼梯、行走及运动保证有一定缓冲,从而保证跟骨不受严重损伤。或穿可适当抬高足跟的鞋子,这样可使足部承重力线前移,减轻足跟受压,减少跟痛症;

避免长时间站立、负重。老年患者不宜长途跋涉及做剧烈的运动,不宜久站负重,这样会使跖腱膜长期受牵拉,脂肪垫受压,减少足跟部保护、加重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跟痛症发生。因此,“爱锻炼,取之有道”成为减少跟痛症的必备保健法宝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足后跟疼痛是什么原因?
烦人的脚跟痛
科普 | 脚跟痛-小问题,大困扰,怎么办?
跟痛症怎么办?--这里有妙招!
早读 | 【干货分享】足底筋膜炎患者指南
足跟部疼痛,专家教您怎样保养脚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