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味医道之圩七:时间的起点

时间起点

现代科学认为,宇宙大爆炸“之前”没有时间可言。时间就是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传递。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不能把时间、空间、物质三者分开解释,时间与空间一起组成四维时空,构成宇宙的基本结构。

从这个角度说,时间没有所谓的起点。不过,制定历法,总要人为确定一个时间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历元。

在中国古代,记录时间主要用天干地支和帝号年号两种方法。严格上讲,使用帝号年号纪年,和公历纪年一样,完全属于人为指定,毫无天文依据可言。

天干地支用来纪日,历史非常久远,至少从殷商时代就已经开始,而明确的干支纪日,则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现在,2700多年中从未间断过。

干支用来纪年,没有纪日那么悠久,一般认为是从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就用六十甲子纪年,延续至今未曾间断。

至于纪月和纪时,则比较简单,年和日确定了之后,月和时也就能够推算出来了。

不过,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题,古人用支来记录年月日时,那么,的起始点是怎么确定的

《世本》中记载:“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历也。

在古代传说中,黄帝是甲子和历法的创始人,自然甲子的起点就和黄帝有莫大的关系。

道教的道历中,历元被定在了公元前2697年,黄帝即位的这一天。据说这一刻恰逢冬至、朔旦、五星连珠,因此被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是干支纪时的开始。

道教的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精通天根本无法辨别清楚,因为四千多年的天象,一般人是想象不出来的

好在有现代科学的加持,使我们能够通过电脑软件模拟四千多年前的天象

我们看,这是公元前2696年1月12日的天象(用2696年而不是2697年,涉及到一个是以立春还是冬至作为年的分界线的问题),这一时刻满足甲子年,冬至日,朔日等条件,但是这一天并不是甲子日,我们也看不到五星连珠的天象。

这个结果无疑是令人沮丧的,被奉为道历起点的时刻竟然与传说中的天象不同;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讲,道历将“历元”确定为黄帝登基之日,尊奉黄帝为始祖有关,既然尊奉的是黄帝,那么历元自然要找黄帝大致生平时段当中。在这有限的时间段中,选择出同时符合甲子年,冬至日,朔日等条件的这个日子,也实属不易。

其他的历法的制定者不尊黄帝为始祖,自然也不用照顾黄帝的面子,他们确定历元一般要看以下几个条件:

1、冬至

2、夜半

3、日月合朔

4、五星连珠

5、甲子年

6、甲子日

应当说,同时满足这些条件非常之难,因此,有的历法降低难度,只选其中几项,比如三国时期魏国施行的《景初历》就规定以冬至、朔旦和甲子日会合的时刻作为历元。
而有的历法则比较严苛,比如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大明历》就要求历元必须同时是甲子年、冬至日、朔旦、五星联珠,而且月亮恰好行经它的近地点和升交点。
这样的条件下推算出的上元积年(历元到制定历法时候的年数),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年,对于古人来说,可以算作是一个天文数字。这种天文数字,对于制定历法而言,除了象征意义以外,并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年号——太初元年冬至子时的星象。

这个年号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伴随着一部著名的历法《太初历》的颁布。
西汉初年,一直沿用秦朝的《颛顼历》,但已经存在了很大的误差。公元前104年(元封七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并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议造《汉历》,汉武帝元封七年五月,改年号为太初(即为太初元年),并颁布实施这套历法,后人以此颁布年号称呼此历为《太初历》。
《太初历》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历法,它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开始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等等,这些都一直沿用到现在。
对于参与这项工作的司马迁而言,这是人生的高光时刻,因此,他在《史记》中兴奋地记载到:“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数用五,定官名,协音律。
统治者其实并不太在意历法准确不准确,他们改变历法的最大目的是“改正朔,易服色”,也就是上面说的“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改变前朝的历法,改变前朝崇尚的颜色,以此来证明自己得到天下是所谓“顺天承命”。
为了迎合汉武帝的需求,司马迁一干人煞费苦心,将汉武帝元封七年冬至作为一个新的历元的开始——太初元年。
当然,这一时刻确实也是千年之内可遇不可求的时刻,因为它同时符合下面几项要求:冬至、朔日、甲子日、五星汇聚。
或许冥冥之中,天象对人事确有决定作用,黄帝登基之日是中华文明的肇始,而汉武大帝则铸就了中华文明的大一统。

按照大爆炸理论,太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在那一瞬间形成从而开启天地的漫长历程这一刻可以看做时间的开始;按照古人的思路,五星连珠(六十年周期之始)、冬至(一年之始)、朔日(一月之始)、子时(一日之始),这几个条件凑在一起,如同一个时钟一样,时针、分针,秒针完全归零,这一刻,自然可以视为甲子的开始。

时间的起点不可知,甲子的起点也不可知,古人如何确定六十甲子的起始点,我们依然不可知,不过,先人寻找历元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做是他们探索时间始点的一种尝试。

喜欢,就到我的公众号看看

阿伟哥只把真正的干货给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法大于天 看古今人们关于时间的几种算法
历史研究2017(08)黄帝时代
《授时历议》今译(续二)
公元前6598年哈雷彗星撞地球之(五)八十垱遗址支脚纹1
道历(黄帝纪年)与起源
转载唐代墓志石刻编年·序(历史研究中的日历问题,实际用历与颁行历法并不一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