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学杂谈之廿一:谁说老子不懂易

《周易》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但是传承易学的可不仅儒家一门。

孔氏易学自商瞿以下,传承至西汉,出了孟喜、焦延寿、京房这三个儒家易学的另类。说其另类,是因为他们打的都是孔氏易学的旗号,但是偏偏夹带一些看上去怎么也不像儒家风格的东西。

正因如此,他们的学问当时就被人怀疑来路不明,也就是所谓“得隐士之说”。

虽然明知道自己的东西和儒家的似是而非,但是还要拼着命往上靠,甚至不惜编个瞎话,虽然于私德有损,但是恐怕也是无奈之举。毕竟那个时代,读书人想谋个前程,出人头地,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成为道德模范,被“举孝廉”,要么发奋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五经博士”。

儒家人一直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从孔夫子周游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到京房以阴阳灾异干政,想凭一己之力而掀翻石显等佞臣,却落得身首异处,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战国秦汉的道家,也有自己的易学传承。相比儒家而言,道家人物多为隐者,即使入世,也秉承“功成身退”的宗旨,不以追求功名利禄为目标。因此,造成了世人只知儒家易学,却不知道道家也有易学。
孟喜、焦延寿、京房的易学来路不明,极大可能来自于道家。
说起道家易学,我们自然要从老子谈起。就像孔子一样,老子可以算作是道家的易学祖师。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老子研究易学的机缘。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人。

老聃自幼聪慧好学,传说曾拜精通殷商文化的商容为师。当然,这仅是传说而已,因为商容是商末商纣王时期主掌礼乐的大臣,著名贤者,因为不满纣王的荒唐暴虐,多次进谏而被黜。商容和老子相差数百年,不可能当老子老师的,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老子年轻时曾受到殷商文化的影响。

后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老聃处其中,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已经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守藏室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这个有利条件使他能够阅读到当时所有的书籍,其中肯定包括《周易》,以及后世失传的《连山》和《归藏》。

常人无法比拟的物质资源,再加之勤奋好学和天赋异禀,因此老子才有可能研读大量的文化典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

如果我们对比老子哲学和易学,就会发现,两者竟然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在宇宙生成的观点上,如出一辙。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从一到二再到三,从两仪到四象再到八卦,不同的语言,揭示了相同的宇宙生成规律。

正所谓“卑高以陈,贵贱位矣。”道是一样的道,理是一样的理,以何为贵,以何为贱,则是不同人的不同的定位罢了。

《周易》崇阳贵刚,《道德经》崇阴贵柔,两者道体相同而功用各异,因此阿伟哥怀疑老子所传承的其实是“归藏易”一脉,因为老子毕竟有商容这个精通殷商文化的个老师,尽管只是传说而已。

孔子研易,是为了“观其德义耳”,将其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老子也是如此,在继承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基础上,在归藏易中获得了启迪,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

从某种程度上说,《道德经》可以看做老子作的《易传》,只是由于“连山”和“归藏”的失传,我们看到的只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易》,就误以为这和《道德经》所蕴含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截然不同,从而将两者对立起来。

“连山”和“归藏”的失传,可能也和老子当国家图书馆馆长期间发生的一个历史事件——王子朝之乱有关。

春秋末期,周王室已经相当没落。周景王开始立嫡长子姬猛为太子。但王子猛生性懦弱,缺少威仪。周景王欲废王子猛而立王子朝为太子,但大臣单旗等人竭力反对。

公元前520年夏,周景王暴病,以大夫宾孟为顾命大臣,遗诏传位于王子朝。大夫单旗、刘卷认为若立王子朝,他们必然失去权势,于是派剑客刺杀了宾孟,立太子猛(姬猛)为王,是为周悼王。

这引起满朝文武的愤怒。尹文公、甘平公、召庄公集合家兵,以南宫极为帅,攻打单旗、刘卷,刘卷率领的王室军队被击溃,周悼王逃出洛邑,向晋国告急。

晋国闻周王室大乱,遣大夫籍谈、荀跞率军队渡过黄河,直逼洛邑。王子朝见晋师威猛,无法取胜,遂带百官迁居于京(今洛阳西南)。晋国军队护送周悼王入居王城。

周悼王猛当年冬天忧惧而死,单旗、刘卷拥立周悼王的同母弟王子匄(姬匄)为王,是为周敬王。晋国军队撤退后,王子朝率军攻打王城,周敬王派兵迎战。周敬王的军队不堪一击,王子朝入居王城。敬王逃到狄泉(今孟津金村附近)。周王室两王并立,人称王子朝为西王,周敬王为东王。

东、西二王互相攻杀,数年不决。公元前516年,王子朝的大臣召庄公、上将南宫极相继去世。周敬王再次请兵于晋国。晋国遣大夫荀跞率兵入周。王子朝率众拒守,城破,王子朝等携周之典籍逃亡楚国。

这个历史事件就是“王子朝之乱”,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在周王室的王位之争,而在于王子朝携周之典籍逃亡楚国,因为这些典籍都是国家命脉所在,因此王子朝逃亡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把它们带上。

在王子朝一行中,既有王室成员、世袭贵族,既然带着全部典籍,估计长期供职于周王室图书馆的老子也在这群人中。

后来王子朝被周敬王派人杀死,王子朝之乱至此完结,但是这批典籍,就此神秘消失了。

再后来,就传出来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故事。

显然,要寻找到这批无价之宝,老子是个关键人物,即便典籍没在他身上,至少也是一个知情者。

于是老子只好向西逃了,最终行踪自然也无人能知。

后世为了神化老子,说他向西出函谷关后不知所终,甚至编出了“西出化胡”的故事,说老子后来去了西域,变化成了佛教祖师释迦摩尼。

这种荒诞的故事不值一驳。估计老子西出函谷关是为了躲避他人对周王室典籍的逼索,只好一走了之。

那么,老子的最后落脚点在哪里呢?

显然,一直向西,到达西域,甚至到达天竺,那是不可能的,毕竟老子不是玄奘,很大可能是老子出了函谷关后,折向西南,进入四川。

这也是后世所谓“易学在蜀”的由来。

喜欢,就到我的公众号看看

阿伟哥只把真正的干货给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古秘闻
道家鼻祖老子
老子归隐前后
三海古文明-1
《道德经》源流探寻
王子朝携周典奔楚 带来的文化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