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论语·子路篇(27)官场应重用这四种性格的人


原文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注释


(1)刚,《说文》:“刚,强断也。”即强力折断。形声。从刀,冈声。本义是坚硬。本章指刚强。


(2)毅,《说文》:“毅,妄怒也。一曰有决也。”即狂怒。一种说法认为,“毅”是有决断力。形声。从殳,“殳”指兵器。本义是意志坚强、果断。本章指坚毅、有决心、有毅力。 


(3)木,《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即冒突。冒地而生。五行之中,东方属木。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是树木。本章指说话有始有终,说话算数。


(4)讷,《说文》:“讷,言难也。”即表达困难,言语笨拙。会意。从言,从内。表示有话在肚里,难以说出来。本义是语言迟钝。本章指谨言。


(5)近,《说文》:“近,附也。”即攀附、亲近。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斤声。本义是走近,接近。本章指接近。



译文


孔子说:“如果重用刚强、坚毅、说话算数、谨言这四种性格的人,就会更接近施行仁政了。”



解读


学习本章,我们要先来理解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典故,最早出自于南宋朱熹谢世之后,一个叫林駧(dòng)的人所撰《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八《儒吏》所记:“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赵普所学的书籍,除了《论语》之外,没有别的了。在这段话下面,有个小注,写着这样的话:“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据宋定国考证,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在赵普生前及整个北宋,一直到南宋朱熹生前,都未曾出笼。在朱熹将《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称作《四书》并列入儒家经典,大肆宣传儒学之际,也未见有相关记载。此说出笼是在朱熹逝世二三十年之后。但此说真正流传开来,则是在元代。然而恰恰是在元代,对儒学和儒生极其轻蔑。所谓“九儒十丐”,即儒生的地位与乞丐不相上下。儒生被称为“老九”的说法就是由此发端的。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当时的戏剧家高文秀在《遇上皇》杂剧中的一句台词,不过是被冷落的儒生们借以自慰的一种自我吹嘘心态的流露而已。我在这里提这句“半部《论语》治天下”,核心就是这“治”字。作为士子,学道的目的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孔子一直是提倡读书人积极从政为国家效力的。后人有人对《论语》能否治国产生怀疑,此一类人多半是官场上不读书的人。从对《论语》的成书考证得知,《论语》的上部,也就是前十篇,是孔子的弟子编订的,应该把孔子的思想全部汇集在了其中,所以把《乡党篇》放在了第十章。按南怀瑾先生的研究,《论语》上部的前四章是夫子之道的体,第五章至第九章是夫子之道的用。孔子的全部思想都集中在《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我认为,《论语》如此编排,其意义就是告诉我们《学而篇》之学习夫子之道在学习做人的前提下,就要通过为政之道的《为政篇》所讲的道理,用于治理国家。无论是“学而”还是“为政”,都必须有“礼”作为规范,就是《八佾篇》所讲的道理。但是作为修道的最高境界,那就是《里仁篇》所传达的“仁”的思想。以这个思路来理解所有的为政者,最高境界的就是“仁者”,只有这样才能有人施行“仁政”,无论是国君、卿大夫,还是一般的为政者。因此,本章在谈为政之道的运用,就是“近仁”。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为政之道和仁的思想结合,就是仁政,所以本章的“仁”是指仁政。近,接近。近仁,就是更接近施行仁政。同样,《论语》中也有“亲仁”的思想。《学而篇》:“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亲仁,就是亲近有仁德的人。 从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一直到当今社会,如何才能施行仁政呢?那必须有仁君,还有心中有仁并且追求仁政的人。因此,孔老夫子在本章指出,这四种性格的人,用他们为政的话,会更接近施行仁政。


第一种人就是“刚”。刚,《说文》的注释是“强断也”,即刚强。实际上,这种刚强性格的官员,做事讲原则,为人宁折不弯,现实中很少见,也只是文学作品中用来弘扬的形象而已。刚强的为政者,能刚正不阿,主持公道,能给这个社会带来正气。但是,刚强的人在官场上是最吃不开的人,也是会遭受小人围攻或者算计的人。


第二种人就是“毅”。《说文》的注释是“毅,妄怒也。一曰有决也。”即狂怒。一种说法认为,“毅”是有决断力。本章指坚决,有决断力,即坚毅的人。只有那些具有决断力的为政者,其敢于承担,与那些老滑头,脚底下一点泥巴都不敢沾的人完全相反。并且具有决断力的为政者,能够在原则问题上坚持下去,不会因为外力而改变。在官场上不会向丑恶势力低头的人,是刚强的人,能够一直做下去的人,是那种性格坚毅的人。上面这两种“刚”和“毅”性格的为政者,是从行为上来说的。


第三种人就是“木”。木,后人理解为“质朴、朴实”,这是后人根据“木”的属性引申出来的意思。我认为,结合下文的“讷”,木是指人的说话方式。《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里的“八音”是指八种乐器,其中的“木”应指木制的乐器。郑玄的注解说,木指柷敔(zhù yǔ),古时的二种木制敲击乐器。奏乐开始时击柷,终止时敲敔。孔子在这里用“木”所说的是那种说话从开始到结尾都连贯的人,也就是所说之语有着落的人。木,在本章如此解,一是我们不能脱离先秦时期《论语》的语言环境,一是解读《论语》不能脱离《周礼》和《左传》的相互印证,一是结合本章与“讷”是在同一语言环境下,说明“木”是与说话有关。实际上,我们从春秋时期到现在,官场上做领导的说话方式,又有多少给你许愿一样的说辞是可以兑现的。当今社会流行一句“相信领导所说的话”是最傻的事情之一,也正说明这一点,因为当领导的说话很少算数呀。如果从说话的角度来分析为政者,在台上讲一套,在台下搞一套的也是最可怕的人之一。在孔子看来,说话有始有终,说话算数,是为政者的美德之一。因此,木在本章的含义是说话有始有终,说话算数。


第四种人就是“讷”。《说文》的注释是“言难也”,即表达困难,言语笨拙。这里是指那些能谨言的为政者。这一类的为政者不轻易说话,因为轻诺寡信呀,尤其是做领导的,一句话说出来不仅会影响大家的趋向,更会影响到政局。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藩,在其早年的修身十三条中,有“谨言”,并说“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孔子在这里是告诉我们,谨言是为政者的又一美德,而在官场上那些不轻易开口的人,只有做到谨言,才会做到慎行。


我们再看“刚毅木讷”这四个字,包含了我国官场为政之用人的大学问。在官场上,真正的仁者,绝对的仁者很少见,也不可能存在。本章是孔子面对无奈的现实,退一步而说的话。对与为政者,就性格来说,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施行仁政,靠那些巧言令色,投机钻营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孔子在本章是说,如果重用刚强、坚毅、说话算数、谨言这四种性格的人,就会更接近施行仁政了。



各位君子,“天山国学苑”公众微信平台,“集百家之说,近一家之言”,每日一句《论语》解读,告诉你被误解的《论语》背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13.27
《论语》章句辩误,之三十二:“士不可以不弘毅”
子路篇第十三
素说《论语》:颜渊篇(十七)
民本思想---关玉国
做人做事做官德为先【人生感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